2022年10月5日,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官網發佈健康知識:《【兒研所兒醫說】首兒醫典:黏多貯積症》

2022年1月,7歲的黏多糖貯積症患兒小明(化名)來到首都兒科研究所血液內科接受臍帶血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

小明是家裏的第一個孩子,他出生後,父母還沉浸在喜悅中,卻發現小明和別的孩子有很多不同:後背至臀部有大片大片的青斑,雖然“蒙古青斑”很多孩子都有,但他的要比別人更多,而且隨着年齡增長也沒有消退;頭部偏大,長大以後,前額凸出,就像“壽星公”;眼睛有些“霧濛濛”的,到醫院檢查說有“青光眼”和“角膜雲翳”;還有很嚴重的“鼻炎”和“腺樣體肥大”,喘氣呼哧呼哧的;有着和年齡不相符的“大肚子”,總也不能痊癒的“臍疝”和腹股溝疝。小明1歲多時,開始駝背,遠看像一隻小蝦米,隨着年齡增長,駝背沒有好轉的跡象,反而越來越嚴重;腿型不太直,以爲是佝僂病,可是補充鈣和維生素D後,也沒有好轉;小明還做過超聲檢查,發現肝脾腫大,心臟好像也有點問題……

但小明的智力正常,他喜歡看《奧特曼》和《斗羅大陸》,喜歡英雄和大俠的故事,也愛寫字和畫畫,雖然手指彎曲,握筆有些困難,可還是很努力地拿起筆,在紙上寫寫劃劃。

小明的“與衆不同”以骨骼問題最爲突出,通過X線檢查,骨科醫生也發現了特徵性的骨骼改變(飄帶徵、漿徵),懷疑是患有黏多糖貯積症。隨後小明做了尿糖胺聚糖測定(尿GAG),結果呈陽性,又通過基因和酶學檢測,最終確診了黏多糖貯積症I型。

小明確診後,父母經多方打聽來到了首兒所血液內科,並接受了臍帶血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目前移植後近半年,供者嵌合穩定,尿黏多糖消失。雖然已經出現的骨骼異常無法恢復,但是因爲穩定的酶替代,小明的疾病不會再進展,以後可以進行骨骼矯正手術,外觀上不會再和其他孩子有什麼不同。相信不久的將來,聰明的小明可以心無旁騖地學習、讀書,也可以和其他孩子一樣,在操場上跑跑跳跳。

什麼是黏多糖貯積症?

黏多糖貯積症(Mucopolysacchridosis,MPS)是一種罕見的溶酶體貯積症,由於溶酶體中一些酶的缺乏使酸性黏多糖在體內不能完全降解,引起不同的黏多糖在各種組織內沉積而引起的不完全相同的一組疾病;以骨骼的改變構成其臨牀特徵。X線骨片可見骨骼變形和多發骨發育不良;還可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心血管系統、肝、脾、關節、肌腱和皮膚等。

黏多糖貯積症可分爲MPSⅠ-IX型,Ⅴ型後來發現即爲Ⅰs型,VIII型僅個例報道,後發現其實爲IV型,故目前共7個分型,歐美報道以I型最爲常見,我國以II型最爲常見。除II型爲X連鎖隱性遺傳外(男性發病,女性爲攜帶者),其餘各型均爲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男女均可發病)。

2018年5月11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5部門聯合制定了《第一批罕見病目錄》,黏多糖貯積症被收錄其中。雖然是罕見病,但由於我國人口基數龐大,像小明這樣的患者其實有很多。各型MPS由於涉及組織的廣泛性及其程度的不同而預後各異,MPS主要類型及相應酶缺乏如下表:

如何診斷黏多糖貯積症?

對於像小明一樣,存在明顯骨骼發育異常、特殊外貌,以及合併眼部疾患、腺樣體肥大、心臟瓣膜疾病的患兒,可以首先行尿GAG試驗作爲初診檢查,如陽性,再通過酶學和基因檢測,找到特異性的酶缺乏和基因缺陷來明確診斷和分型。

如何治療黏多糖貯積症?

由於是酶活性缺乏所致的疾病,所以目前MPS的主要方法爲酶替代治療和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酶替代治療能夠有效地改善部分MPS患者的臨牀症狀,同時降低治療相關併發症,但是由於替代的酶爲大分子蛋白,難以透過血腦屏障,所以酶替代治療對患者的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無明顯改善作用。另外,酶替代治療費用十分昂貴,且需要終生用藥,需反覆住院;多次輸注可能產生抗體,效果減弱;同時,隨着年齡增加、體重增長,對酶替代的需求也隨之增加,成本極高。

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allo-HSCT,以下簡稱HSCT)可植入酶正常的供者細胞,並通過“交叉校正原理”達到永久酶替代治療的效果。所謂“交叉校正”,就是指供者來源的細胞可產生正常的溶酶體酶,該細胞遷移至非造血器官中,並靠近患者缺乏酶的細胞。這些酶缺乏的細胞可攝取健康供者細胞中游離的酶,發生細胞間的酶轉運,最終使缺乏酶的細胞得到校正。同時,健康供者的造血幹細胞可透過血腦屏障,並轉化爲腦小膠質細胞,部分糾正MPS中樞神經系統的產酶能力,從而達到部分改善患者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的作用。隨着HSCT技術的進步,其治療風險顯著降低,費用也爲多數患者可承受。

關於首兒所血液內科

首兒所血液內科自2015年開始進行HSCT治療包括MPS在內的溶酶體貯積症,截止2022年6月,已治療了57例黏多糖患兒,共進行了61例次HSCT。供者類型包括:臍帶血19例次,單倍體34例次,中華骨髓庫無關供者7例次,同胞全相合供者1例次,5年累積生存率96.5%。除1例原發植入失敗未獲得穩定酶替代外,其餘均穩定植入、完全嵌合,酶活性恢復正常,臨牀症狀明顯改善。

2019年後,血液內科主要開展臍帶血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MPS,其優勢在於:採用減低毒性預處理方案,減少臟器損傷,提高遠期生存質量;臍血HSCT移植物抗宿主病發生率低,HLA配型要求低,供者資源豐富;對供者無不良影響,接受治療的患兒獲得了“純天然”的酶,改善了臨牀症狀。

2021年6月,開展包括黏多糖貯積症在內的先天性遺傳代謝性疾病多學科診療,對於需要進行HSCT的黏多糖貯積症患兒,可進行包括耳鼻咽喉頭頸外科、眼科、普通(新生兒)外科、保健科、呼吸內科、骨科、口腔科、內分泌科、心血管內科、神經內科等科室的多學科評估。對於存在移植相關風險的患兒,進行多學科診療討論,制定最佳的治療方案。

黏多糖貯積症患兒的移植護理

首兒所血液內科的護理團隊具備豐富的黏多糖貯積症造血幹細胞移植護理經驗,以下是總結的部分黏多糖貯積症患兒移植期間護理注意事項:

1.由於部分黏多糖貯積症的患兒存在氣道梗阻的問題,住院治療期間應注意觀察呼吸的情況,當患兒感覺不適時可採取半坐臥位,或視情況遵醫囑給予吸氧治療,呼吸道分泌物較多時,可輔助清理呼吸道分泌物。

2.部分患兒存在吞嚥困難,尤其在進食大顆粒固體食物的時候避免平臥,應採取坐位或半坐位,可選擇半流食,避免出現窒息。

3.不同類型黏多糖貯積症的患兒臟器受累情況不盡相同。當存在成骨不全、骨骼畸形、關節僵硬或鬆弛等問題時,尤其是當合並視力及聽力受損時,患兒發生意外受傷的風險增高;且患兒存在自理能力缺陷,因而在護理過程中,尤其應該注意患兒的人身安全,謹防墜牀,滿足患兒日常生理需求。

4.對於神經系統受累的患兒,可能出現不能完全理解日常交流的內容,或出現活潑好動、抗拒治療等情況,針對此類患兒的護理措施應注意在住院期間,喂服口服藥需保證按時按量,必要時可將藥品研磨成粉狀,溶入白開水後,使用注射器喂服;靜脈管路加強固定或適當遮擋,避免患兒將其視爲玩具拉拽導致管路脫出。

5.患兒在移植過程中容易發生感染。在給予患兒移植倉內全環境保護下,陪護人員應注意個人清潔及手衛生,掌握無菌觀念及正確穿脫隔離衣的方法。飲食上選擇清潔衛生、易清洗的食材,烹飪後使用微波爐高火加熱的方式製作無菌飲食,避免腸道感染。

6.患兒回輸後可能會出現腸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或皮膚GvHD,加強患兒的皮膚及口腔、肛周黏膜護理。有皮疹的患兒,雙手佩戴軟棉套,避免抓撓皮疹處皮膚等;破潰處需及時消毒。

參考文獻:《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9版)》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