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多種古今史料記載,古呂國遺址在今南陽城西臥龍區王村鄉至鎮平縣侯集鎮一帶,約100平方公里的區域。我們通過查閱文獻、實地考察、民間傳說、民俗習俗,出土文物及考古研究資料,進行綜合研判,認爲王村鄉董營村是堯帝封伯夷的采邑地、夏朝的呂侯封地、商朝的呂氏方國、周朝的呂國、中華呂姓的祖根地。

在董營村東南3裏處,現殘存一座三間廟宇,名爲“雙氏廟”,意爲呂姓、董姓村民和睦相處,共建共享廟宇。2018年當地老百姓重修雙氏廟,並改名爲“姜尚廟”。村中許多老人講,舊時村東有三通元代石碑,即“古呂國遺址”碑,“董呂村”碑,“呂尚故里”碑,1958年大鍊鋼鐵期間,石碑被砸毀燒製石灰。在該村東南角,現存年代久遠的古墓冢一座,村中老人們聽祖上人傳說是呂侯墓。該村周圍現仍分佈有呂崗、呂林、呂橋、呂灣、子牙溪等遺蹟,村西的沐垢河因呂城居民沐浴洗垢而得名。

中原巖畫是比甲骨文更爲年代久遠的原始文字,是人類先民們留給後人珍貴的文化遺產。在南陽城北的紫山西,距董營村10公里的丘陵坡上,有一個遠古祭臺和幾處巖畫。祭臺的石板呈環形,直徑約7米,前半部分是用整塊石板雕琢而成,高出坡地約50釐米,後半部分由另一塊突起的石頭挖削而成。環形中間是平臺,平臺上分佈着密集的巖畫,偶數圖案有四組、五組、六組不等的排列符號,兩端均帶有更大的圓形凹穴符號,也有不規則的奇數排列。整個環形結構保留清晰完整,共計有上百個符號構成,當地村民傳說這是呂侯祭天台。

古宛城的西城門楣外題“控制秦關”,內題“呂城肇封”,意指最早受封的古呂城,具體方位就在南陽城的西邊,該匾額現存於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內。近年來,相繼出土的呂方鼎、呂王鬲、呂伯簋、呂王壺等古代遺留下來的器物,反映了呂國先進的冶鑄銅技術。

2005年,南陽姜子牙文化研究籌委會召開了“南陽古呂國姜子牙故里文化研討會”,認定今臥龍區王村鄉董營爲姜子牙故里所在地。2007年河南省旅遊局文件(豫旅函[2007]34號),“根據史料考究:姜子牙是古時的南陽人,其故里在今臥龍區王村鄉董營村”。官方文件繼續認定、支持王村說。

民間傳說姜子牙封神完畢後,到崑崙山玉虛宮奉還打神鞭,元始天尊念其封神有功,故而不收,並特許他可雲遊衆神部,每到一處,該部正神暫時讓位,這就是所謂的“太公在此,諸神退位”。1985年以前,農村羣衆的居所多爲磚瓦房或土坯草房。在南陽城西到鎮平縣一帶,老百姓蓋房上樑時,都會在房梁和門窗框上貼“姜子牙在此諸神退位”或“姜子牙在此大吉大利”的紅紙條幅。

2021年5月,董營村民在田間勞作時,挖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董姓後裔爲祖上明處士董澤所立的石碑一通,碑文顯示董營村當時稱董呂村。

綜上所述,古呂國遺址的考證歷史記載清楚,相關參照地和當地人文佐證充分有力,邏輯推理嚴謹,所以,完全可以確定古呂國遺址在董營村一帶。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