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作者:John Bluedorn

分析表明,工資和物價不太可能持續加速上漲

一些經濟體的通脹速度已達到四十年以來的最快水平,同時,勞動力市場緊張則推動了工資增長。這使人們擔心,這種狀況可能會自我強化,導致工資-價格的螺旋式上升——形成一種持續的反饋循環,即通脹導致工資更快增長,而這又會進一步推升通脹。

分析近期工資的變化情況以及出現上述工資-價格螺旋上升的可能性,是我們在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分析章節的主題。該章的結論是:平均而言,工資-價格螺旋上升的風險是有限的,至少目前是這樣。在以下三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這種風險得到了抑制:通脹的有關衝擊來自勞動力市場之外;實際工資的下降正幫助緩解價格壓力;各國央行正在大幅收緊貨幣政策。

回顧歷史

爲了更好理解這些動態,我們找出了發達經濟體過去50年裏與2021年類似的22次情形,即物價上漲、工資正增長,但實際工資和失業率保持不變或有所下降。平均而言,這些情形並未導致工資-價格的螺旋式上升。

相反,通脹在隨後的幾個季度中都有所下降,而名義工資則逐漸上升,從而促進了實際工資的恢復。

儘管當前影響全球各經濟體的衝擊極不尋常,但上述研究結果令人些許安心,因爲持續的工資-價格螺旋式上升非常罕見。但政策制定者不應因此掉以輕心——不同情形之間存在差別,其中一些的結果更糟。例如,1979年之後,美國的通脹率不斷上升,實際工資持續下降,而當時經濟受到了油價進一步上漲的衝擊。只有當美聯儲大幅加息時,通脹趨勢才得以改變。

預期的作用

預期的形成方式對工資和價格動態非常重要,且其還會影響政策制定者在通脹衝擊出現後應採取何種行動。一項實證分析顯示,通脹預期在解釋2021年下半年工資動態中變得更加重要。

爲了研究預期如何影響經濟,我們開展了一項基於模型的分析。我們對模型進行了調整,以反映今年上半年的經濟狀況,並將政策利率路徑視爲給定條件。

當企業和家庭預計未來通脹將保持在當前水平時,通脹衝擊可能導致勞動者要求獲得更高的工資,以彌補他們預計未來將出現的更高通脹。這種回溯式的預期形成過程——我們稱之爲“完全適應性預期”——可能導致通脹上升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停留在央行通脹目標之上,即使沒有額外的價格衝擊也是如此。

相比之下,當人們的預期反映了所有可得的經濟信息——稱爲“理性預期”——企業和家庭會將工資和價格衝擊視爲暫時性的,因此,工資增長和通脹會迅速回到目標並保持穩定。

在大多數情況下,現實處於這兩個極端之間。企業和家庭會觀察過去發生了什麼(尤其是最近幾個季度的情況),以此瞭解經濟的結構並進行預測,這稱爲“適應性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工資增長和通脹回到央行目標所需的時間可能長於“理性預期”下的情況,但短於“完全適應性預期”下的情況。

在所有這些情況下,實際工資在最初往往會下降,因爲通脹的上升超過了工資的增長,這有助於抵消一些推升通脹的成本推動型衝擊,從而對工資-價格螺旋式上升起到抑制作用。但是,勞動力市場本身開始產生通脹衝擊——比如,與物價指數掛鉤的工資意外急劇上漲——這可能會削弱實際工資下降的影響,從而在更長時間內推高工資增長和通脹。

對於貨幣政策制定者來說,瞭解預期的形成過程至關重要。當預期更多通過“回溯”方式形成時,貨幣政策的收緊——包括通過央行開展明確的政策溝通來收緊政策——應該力度更大,更加集中於前期實施,以便有效應對通脹衝擊。

從這個意義上講,許多央行最近根據自身國情采取的政策收緊行動是令人鼓舞的。這些行動將有助於防止高通脹變得根深蒂固,並防止通脹長期偏離目標。

本博客在2022年10月《世界經濟展望》第二章“新冠疫情後的工資動態和工資-價格螺旋式上升風險”基礎上撰寫完成。該章的作者是Silvia Albrizio、Jorge Alvarez、Alexandre Balduino Sollaci、John Bluedorn(牽頭)、Allan Dizioli、Niels-Jakob Hansen和Philippe Wingender,Youyou Huang和Evgenia Pugacheva提供了支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