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新浪科技”的微信訂閱號:techsina 

文/李崢

來源/市界(ID:ishijie2018)

“蔚小理”還沒把前浪拍在沙灘上,後浪們就已經趕上來了。尤其是唯一的華爲智選車合作對象、華爲造車路上“頭號粉絲”的賽力斯,堪稱高端新能源車市場的“卷王”。

一年內,賽力斯與華爲聯合推出的品牌“問界”發佈了兩款車:2022年3月,問界M5上市,在8月殺入新能源車月銷量排行榜第21名,2022年7月,問界M7上市,全面對標理想one,隨後公司將名稱由“小康股份”改成“賽力斯”,以示征戰新能源的決心。

不僅如此,賽力斯9月29日公告透露,公司將投資15億元用於新能源汽車升級項目,項目落在重慶兩江新規劃的新能源車產業園,佔地2700畝,打造第三座工業4.0級整車工廠。就在今年7月,其第二座4.0級整車工廠——鳳凰智慧工廠纔剛剛投產,可謂馬不停蹄。

從官宣和華爲一起造車後,這家只是在微型麪包車有些許聲量的車企,在兩年半內市值從不足百億增長至千億左右,一度超過“蔚小理”中的小鵬汽車,成爲高端新能源車市場不可忽視的一部分。

車型上對標理想汽車,市值上超越小鵬汽車,賽力斯讓造車新勢力的前輩們頗顯狼狽,這顆新能源車市場的新星開始野蠻生長。

“卷王”的誕生

在新能源車賽道瘋狂內卷的當下,新車發佈的節奏越來越快,甚至如智能手機般三年一換代,產品的生命週期被極致壓縮。想要在這個市場生存,甚至於活得更好,滿足用戶需求並與時間賽跑成爲常態。

例如理想汽車,爲了搶佔更多市場,將新車開發週期縮短到極致。當時,原定於2021年7、8月交付的2021款理想ONE,提前到了5月底發佈。而且,理想ONE主打“奶爸車”,增程模式解決了里程焦慮問題,6座空間滿足一家人出行需求,準確切中了用戶需求。就這樣,理想憑藉一款汽車,在2021年連續八個月登上中大型SUV榜首。

賽力斯作爲後來者,要想切下一塊蛋糕,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心血。造車新勢力中的“卷王”就此誕生。

2021年4月6日,賽力斯和華爲正式官宣對新能源車項目的合作,13天后,就推出了賽力斯華爲智選SF5。由老款賽力斯SF5魔改而來的華爲智選SF5,含“華”量並不高,而且作爲中型SUV並沒有找到明確的定位,以至於從發佈到2021年末,累計銷量僅8509輛,還不過萬。

銷售數據的不理想,迫使賽力斯做出改變。

一年還沒過,2021年12月,賽力斯在兩江智慧工廠發佈了和華爲合作的高端智慧汽車品牌——AITO問界。

2022年3月,問界M5(25.98-33.18萬元)上市,定位高端新能源SUV,2022年7月問界M7(31.98-37.98萬元)上市。這一次,問界M7全面對標理想ONE,爭奪中大型SUV的高端市場。兩個月後,問界M5純電版也正式上市,意味着賽力斯開始走出混動市場,向純電市場發起衝鋒。

從賽力斯華爲智選SF5、到問界M5、再到問界M7,幾乎每過半年,賽力斯就有一款新車上市,將“快”的特點發揮到了極致。

華爲深耕互聯網領域多年,把握用戶需求方面無人能出其右。在自動駕駛還不完善的時期,問界在座艙生態的創新和獨特性上下足功夫,搭配鴻蒙智能座艙以及華爲自動駕駛技術,並由華爲深度參與產品定義、整車設計以及渠道銷售,含“華”量極高。

尤其是問界M7上市後,它的“前輩”理想ONE感受到了壓力。同樣是增程式新能源車,同樣是中大型SUV,問界M7擁有能夠深度接入華爲生態的鴻蒙系統、零重力座椅等黑科技,且價格可選範圍更大。

這一次,問界滿足用戶的想象,一舉切入了高端市場。

懂車帝數據顯示,問界M5在8月殺入新能源車月銷量排行榜第21名,同價位下只有特斯拉Model Y、比亞迪漢、唐三款車排在其前方。

賽力斯產銷快報顯示,2022年8月銷量2.04萬輛,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爲1.46萬輛。其中,問界品牌銷量爲1萬輛,環比7月多了近4成。放眼前八個月,賽力斯的新能源汽車全年累計銷量7.36萬輛,同比增長238.41%;其中,賽力斯累計銷量達3.94萬輛,同比增幅1211.37%。

賽力斯名譽董事長張興海曾說:“要用最快的時間窗口,完成我們想做的事情和用戶所要的東西。我們只要這個判斷證據。”

從賽力斯的產品發佈節奏來看,張興海的話確實得到了執行,兩年時間內,接連推出多款車,以一種野蠻的姿態搶佔不少高端市場的份額。

華爲頭號忠粉的得與失

隨着銷量的野蠻生長,賽力斯的收入水漲船高。2022年上半年,該車企營業收入達到124.6億元,同比增長68.15%。

但是,這種爆發是要付出代價的。

目前,賽力斯和其他車企相比,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毛利率低。

一家以增程混動車爲主流產品的車企,毛利率本應該是比較優勢。動力電池成本高,且持續不斷漲價侵蝕整車利潤,增程混動和純電動車相比,所需要的電池小,在很大程度上節省了整車成本。

例如,同樣選擇增程混動的理想汽車,2021年、2022年上半年毛利率分別達到21.33%,22.09%。而採用純電動模式的蔚來兩個階段的毛利率分別爲18.88%、13.79%;小鵬汽車則爲12.49%、11.55%。

算上幾乎差別不太大的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理想汽車有可能更早實現盈利。這也是即便是採用了行業公認落後的增程混動模式,資本市場仍然給予理想汽車超過2000億元估值的原因之一。

但同樣是採用增程模式,賽力斯的毛利率和理想汽車天差地別,甚至低於負擔更高電池成本的純電動車企。2021年、2022年上半年,賽力斯的毛利率分別爲3.77%、7.27%。

也就是說,同樣是造一輛車,賽力斯付出的成本要遠高於“蔚小理”。在加上各種費用類支出後,能讓人虧到懷疑人生。

但是,賽力斯作爲目前唯一的華爲智選車企,堪稱華爲在造車領域的“頭號粉絲”,各種依託於華爲的優勢就顯現了出來。

最明顯的是研發投入上,賽力斯用了不到造車新勢力1/3的代價,就生產出了能夠在銷量上與之相抗衡的高端新能源車。

很早之前,蔚來創始人李斌曾說,“沒有兩百億不要造車”,可見高端新能源車品牌燒起錢來,可謂大型碎鈔機。2021年,“蔚小理”三家的研發費用分別爲45.92億元、41.14億元、32.86億元;2022年上半年分別爲39.11億元、24.86億元、29.06億元。2022年上半年研發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爲19.36%、16.69%、15.88%。

反觀賽力斯,得益於華爲的技術輸出,2021年、2022年上半年,研發費用分別爲9.48億元、5.79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爲5.67%、4.66%。如果將資本化的研發支出也納入其中,2021年賽力斯合計投入19.49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11.66%。

而且,另外一個“吞金獸”銷售費用,也在華爲的支持下顯得沒有那麼“張牙舞爪”。

新成立的品牌通常並沒有知名度,很難打開市場,只能選擇砸錢鋪路,甚至在銷售方面的費用還要高於研發費用。尤其是在當下直營模式盛行,儘管品牌方對整個銷售和服務體系擁有了更強的掌控力,同時也帶來了極高的成本。

2021年,蔚小理三家的銷售費用分別爲68.78億元、53.05億元、34.92億元;2022年上半年該項目耗費進一步增加,分別爲42.97億元、33.06億元、25.28億元。銷售費用佔營業收入比重也不低,2022年上半年,三家分別爲21.27%、22.2%、13.82%。

但賽力斯擁有可以進入華爲銷售渠道權利、“通過進入華爲在主流商圈核心地段的門店,就會大大減少我們前期的銷售費用的投入。”曾經賽力斯如是說。

一語中的。2021年、2022年上半年,賽力斯的銷售費用分別爲12.8億元、14.6億元,佔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爲7.66%、11.76%,較其他造車新勢力少一大截。

也難怪在小康股份更名賽力斯(集團)媒體說明會上,名譽董事長張興海鏗鏘有力地說出了那句名言:“如果這個時候寶馬來跟我談合資造車的事,我都不幹,我會堅定不移地跟華爲跨界合作。”

做爲唯一的華爲智選車企業,賽力斯初期的路比其他造車新勢力平坦不少,可是新能源車的高山,並不好爬。毛利率低,及費用絕對數額的增長,反饋到淨利潤層面,使得這家車企的虧損正在逐步加大。

隨着銷量的增加,華爲收取的銷售費用也在隨之增加,併成爲拖累業績的重要支出之一。2022年上半年,賽力斯銷售費用增長247.09%,基本來自於“銷售服務費”。與去年同期相比,賽力斯將廣告宣傳費用和銷售服務費用合併爲“廣宣及服務費”,該項分錄下數額爲11.57億元,同比增長546.26%。

2022年上半年,賽力斯淨虧損32.16億元,同比擴大226.29%。“蔚小理”在上半年分別虧損45.4億元、44.02億元、6.52億元,賽力斯沒有跑贏全部三家。並且,賽力斯成爲A股虧得最多的車企,進入了4800只A股的虧損榜前20。

華爲的“頭號忠粉”,即便是有着較低的研發、銷售費用佔比,也沒能逃脫鉅虧的命運。

悶頭狂奔

現在的賽力斯有了一絲緊迫感。

在和華爲合作之後,賽力斯一直處在輿論下風。“一家多年只能在低端領域生存的企業,如何造出來一輛高端新能源車?”這是當時賽力斯面對最多的質疑。

問界的銷量已經證明這條路可以走通後,賽力斯又遭到了更多的質疑。隨着華爲用問界證明了自己在造車領域的成功,越來越多的車企參與進來,賽力斯能否保證自己的地位?

關於華爲的合作對象,有不少消息傳出來,說華爲智選車已經在行業裏大範圍鋪開,除賽力斯之外,已經相繼接觸上奇瑞、江淮。前段時間,汽車產經在採訪星途營銷中心副總經理範星時,也得到了“確認合作”的實錘。

在更多車企參與進來之前,賽力斯需要展現出自己的價值。

在工廠方面入手就是其中之一。工廠,是賽力斯和華爲合作的重要支撐點。此前,談及爲什麼和賽力斯合作時,餘承東曾解釋“賽力斯擁有20多年的整車製造經驗,在重慶擁有工業4.0智能工廠。”

2019年,賽力斯開始改建兩江智慧工廠,期間華爲團隊全程介入,並按照工業4.0標準打造。今年7月,同樣以工業4.0標準打造的全新鳳凰工廠也進入投產階段。

賽力斯在用實際行動將自己和華爲捆綁在一起。

近日,在重慶兩江新區,一片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破土動工,取名龍興。根據規劃,龍興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佔地將超過2700畝,單就佔地面積而言,比1300畝的上海特斯拉超級工廠,還要“超級”。

在這片產業園中,重頭戲之一無疑是賽力斯。前不久,這家重慶本地車企與兩江新區管委會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賽力斯新能源汽車升級項目將入駐該產業園。

9月29日,賽力斯公告,公司將投資該項目15億元,預計將於2023年9月30日完成建設投產。

據瞭解,新工廠一期設計產能爲30jph(Jobs Per Hour,每小時產量),相當於兩分鐘生產一臺車。未來可實現120jph產能,年產量超70萬輛,以產量計算將是世界上年產量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智能製造基地之一。

張興海回顧創業歷程時,將過去多年的發展劃分爲三個階段,即做產業配套期、微型客車發展期,智能電動車發展期。在這三個階段,就是三次創業,公司用過渝安、小康、賽力斯三個名字。但在三次過程中,因要做行業頭部的野心與企業的現狀看起來反差很大,每一次都未能被外界充分理解和認可。

“我們三次創業,三次被人看不起。”張興海如是說。

眼下,最好的正名機會擺在眼前,賽力斯只有悶頭狂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