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戰爭題材的電視層出不窮,最讓人記憶猶新的還是亮劍這一部戰爭片,李幼斌主演的李雲龍,也有很多人看完以後都在求證李雲龍的原型究竟是哪位將軍?陳賡大將之子陳知建少將說:“李雲龍的原型:一是王近山、二是陳康、三是查玉升。”

經過多方面資料查證和李雲龍最像的還是查玉升將軍,但也只是其中之一,李雲龍這個藝術形象,所代表的便是彼時的軍人形象。他有着一份“不完美”的真實,這也是 《亮劍》 能夠深入人心的本質所在。

查玉升(1914至1998),安徽省六安市人,1931年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並轉入中國共產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擔任紅四方面軍第四軍11師31團排長,31軍93師師部通訊隊隊長,參加了長征。

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129師386旅772團連長、補充團營長、772團副團長、16團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太嶽軍區獨立旅副旅長兼晉冀魯豫野戰軍第四縱隊22旅旅長,中原野戰軍第四縱隊22旅旅長,第二野戰軍14軍41師師長。

淮海戰役結束後,人民解放軍跨過長江作戰,查玉升此時已是14軍41師師長了,跟隨陳賡兵團,對國民黨殘匪展開千里大追擊,部隊在消滅白崇禧桂系大部後。

韓先楚將軍準備發動海南戰役,但機帆船沒有發動機。於是找查玉升所在的41師要汽車發動機。而41師在半月左右的時間內強行軍到達雲南瑞麗。他並不像李雲龍那樣小家子氣,而是全力支持。他們那一代軍人是很講大局的,對上級下達的命令是絕對服從的。

從朝鮮回國後,查玉升先後擔任了軍長,昆明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9月,被授予開國少將軍銜。將軍一生簡樸,生活很隨便,一身軍裝穿着洗得發白了都不捨得扔掉,他常常說:“我軍的光榮傳統不能丟,艱苦樸素精神要傳續。”

晚年槍不離身,而且都是上了膛用手帕塞住槍眼的。每晚按順序放好衣物鞋襪,槍放在隨手可及的地方。用他的話說:“咱當兵的就要有這種警覺性,隨時準備投入戰鬥。”

1998年10月23日84歲的查玉升將軍在昆明病逝,後輩們在整理骨灰的時候,卻清楚的看到了十三塊彈片,在場的人全都痛哭流涕,這位偉大的戰鬥英雄和十三塊彈片融爲了一體,這些彈片承載了將軍的戎馬一生,記錄了他爲成立新中國付出的血汗。

故事講到這裏話又說回來,尋找《亮劍》中李雲龍的原型並不是目的,目的是將崢嶸歲月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化具體化,以真正激勵當下的我們發揚優良傳統,繼續爲中華民族之崛起而奮鬥。 正因爲有他們的付出,纔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