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總裁格奧爾基耶娃(Kristalina Georgieva)警告稱,“通脹高燒不退、借貸成本上升和供應鏈中斷持續”繼續打擊全球經濟,衰退風險正在上升,佔全球經濟總量三分之一的國家和地區預計將於今明兩年出現至少連續兩季經濟萎縮。

全球經濟正在經歷一場根本性轉變,從一個相對可預測的世界,即一個擁有國際經濟合作框架、處於低利率和低通脹環境的世界,轉向一個更加脆弱的世界,不確定性上升,經濟波動增強,地緣對抗加劇,自然災害頻發且日趨嚴峻。”格奧爾基耶娃說。

將下調2023年經濟增長預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2022秋季年會將於10月10日至16日在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屆時各國財政部長、央行行長以及專家學者將就世界經濟形勢、宏觀政策協調等廣泛議題展開探討。會議期間,IMF將發佈最新全球經濟展望報告,7月時,該機構預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速將由去年的6.1%放緩至3.2%,2023年則進一步降至2.9%。格奧爾基耶娃週四透露,明年2.9%的增長率將在下週再遭下調,也意味着IMF連續四個季度下調其增長預測。

格奧爾基耶娃表示,全球經濟正遭受多重衝擊,包括俄烏衝突、能源和食品價格高企、金融環境收緊以及持續不斷的供給約束,全球所有大型經濟體的增長都在放緩。其中,能源短缺嚴重打擊歐元區經濟,美國通脹高企導致可支配收入和消費者需求雙雙下降,利率上行又拖累投資,增長勢頭正在放緩。

“短期內,情況更有可能變得更糟而不是有所好轉。”格奧爾基耶娃說。

IMF預計,至2026年,全球產出損失將達到約4萬億美元,相當於整個德國的經濟規模,對全球經濟發展將是一個巨大挫折。

呼籲各央行應對高通脹“堅持到底”

儘管衰退風險加劇、前景趨於暗淡,IMF呼籲各國央行在應對通脹高企時能“堅持到底”。“儘管這可能很痛苦,但這是必要的、正確的事。”格奧爾基耶娃表示,“緊縮力度不夠將導致通脹脫離錨定,愈發根深蒂固,迫使各國央行在未來實施更高利率水平,並維持更長時間,這將對經濟和民衆將造成巨大傷害。”

不過,她也承認,當政策制定者如此迅速地同步收緊貨幣政策,將很難判斷政策影響,多國大幅加息可能導致長期衰退。

此前,世界銀行於9月發佈一項研究顯示,各國央行同步加息將給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帶來金融危機,造成持久傷害,呼籲發達經濟體充分考慮自身貨幣政策調整時的外溢效應。

1日,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下稱“貿發會議”)發佈最新報告,稱如果一些發達經濟體不迅速調整其主要財政和貨幣政策,全球將陷入經濟衰退和長期的經濟停滯,程度或比2007至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更爲嚴重。該機構表示,貨幣過度緊縮以及缺乏金融支持可能使發展中國家經濟陷入一連串危機。貿發會議祕書長格林斯潘(Rebeca Grynspan)表示:“當前的行動方案損害了最脆弱國家的利益,現在開始採取行動避免經濟衰退還來得及。”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面臨衝擊

逆風之下如何穩定全球經濟?IMF建議政策制定者重點關注三大事項:堅決抑制通脹,制定負責任的財政政策,以及共同支持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

IMF表示,各國政府應當精準針對低收入家庭推出暫時性的財政措施,避免實施不加區分式的財政刺激,因財政支持範圍過廣將大大提高對抗通脹的難度。“當貨幣政策猛踩剎車時,不應再踩下財政政策的油門。否則,這將是一段充滿艱險的旅程。”格奧爾基耶娃表示。

她還指出,許多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面臨着美元走強、借貸成本上升和資本流出的三重打擊。未來三個季度,新興市場出現證券投資流出的概率已上升至40%,這可能會對外部融資需求較大的國家構成重大挑戰。

責任編輯:於健 SF069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