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比亚迪的表现尤其亮眼,上半年销售突破64万辆,全球市场份额达到15.4%。

而到了7月份,比亚迪继续高奏凯歌,单月售出新能源汽车162530辆,其中乘用车销售162214辆,同比增长184.7%。

要知道,每年的7月份是汽车销售的淡季。但比亚迪在7月份的市场表现,却突破了淡季的束缚,销量比6月份增长了21.3%。


我国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要市场,然而就零售渗透率来说,虽然6月份已经达到了27.4%,比去年同期有了大幅提升,但与欧洲比起来,仍然偏低。这意味着,我国的汽车市场处于快速电动化的过程中,并且增长潜力和空间极其巨大。这是一块诱人的超级大蛋糕,能吃下多大份额,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企业自身的技术实力。

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从电池、电机、电控,到车规级芯片,比亚迪都掌握核心技术。这些技术优势,来源于比亚迪长期高强度的研发投入。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比亚迪研发投入为106.27亿元,同比增长24.20%;研发人员数量约4.04万人,同比增加31.52%。截至2022年6月底,比亚迪在全球已累计申请专利3.7万项、授权专利2.5万项。

在研发上的大手笔投入,带来了丰厚回报。

2020年3月正式推出的刀片电池技术,一举解决了动力电池的安全痛点,同时也通过结构创新,在同样大小的电池包内,容纳了更多的电芯,大幅提高了体积利用率,使得续航能力赶超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锂电池。刀片电池兼具超高的安全性和显著的续航优势,打消了消费者的购买顾虑,这也是为什么首次购买新能源车的用户,大多首选比亚迪。


比亚迪还开发了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该技术简化了车身结构和生产工艺,给整车的安全性能、操控体验、能效表现都带来了明显提升。

刀片电池、CTB、DM-i超级混动、e平台3.0、IGBT4.0……这些领先技术,强有力地支撑了比亚迪的市场表现。

比亚迪不仅在国内市场一骑绝尘,在海外市场的表现也堪称优异。纯电动大巴等商用车早已打入欧美日韩澳等发达国家市场,并且一直都订单不断。

而在最受关注的乘用车方面,比亚迪也在稳步迈向海外市场。纯电动车型唐EV,被引进到有着漫长冬季的北欧国家挪威进行销售。在挪威乘联会(NAF)举办的电动车冬季实际续航测试中,比亚迪唐EV的实际续航表现排名第一。低温续航优势,是欧洲消费者非常看重的一点。欧洲领先的汽车经销商Hedin Mobility,也成为了比亚迪的合作伙伴,双方将为瑞典和德国市场提供优质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比亚迪日本分公司,在东京发布了元PLUS、海豚和海豹三款车型,引来日本消费者的持续关注。中国汽车品牌,昂首阔步挺进日系车大本营,意义非凡。


在澳大利亚、新加坡等亚太国家,以及巴西、哥伦比亚等众多美洲国家,比亚迪的身影都出现得越来越频繁。仅仅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州,ATTO 3(对应的国内版本是元Plus)就卖出了超过4000辆。

电动车的一个重要趋势,是电子零部件的使用大幅增加。而比亚迪在电子领域有着全方位的研发能力、超大规模精密制造能力,业务涵盖消费电子制造、医疗健康、汽车智能系统等等。电子领域,既是比亚迪四大产业之一,又可为其汽车产业提供支持。

除了汽车和电子,比亚迪的另外两大产业,是轨道交通和新能源。

比亚迪将电动车产业优势和技术积淀,延伸到轨道交通领域,推出了搭载无人驾驶系统的云轨、云巴等。这些创新的轨道交通形态,将会为城市交通拥堵治理,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目前,比亚迪的云巴,已经在重庆璧山县通车并运营,这是全球首条无人驾驶云巴示范线。位于深圳的坪山云巴1号线一期工程,也已经实现电通,离试运行不远了。国内其它一些城市,也对云巴颇有兴趣,纷纷到重庆考察调研云巴的运营状况。


而运量更大一些的云轨,比亚迪也已经在萨尔瓦多、巴西拿下建造合约。

拥有轨道交通整套解决方案的自主知识产权,使得比亚迪能够对轨交车辆进行专门定制与调整,灵活适应全球各地的不同需求。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和全产业链的支撑,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在新能源领域,比亚迪也是整体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掌握从能源的吸收、储存到利用的全产业链各环节,产品横跨动力电池、消费类3C电池、太阳能板、储能系统等,牢牢占据行业前列。


汽车、电子、轨道交通、新能源,四大产业蓬勃发展,又相互促进,形成全产业链生态闭环,成就了比亚迪这个世界500强企业。

可以看出,比亚迪对于技术优势的孜孜渴求,使其在各个业务领域,都能够完全吃透全产业链。环保、减碳趋势,带来了新能源车市场的快速增长;对于行业与技术的深刻理解和对全球市场的前瞻布局,则是比亚迪创新不断、保持市场领先的坚强基石。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