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近来看过最紧张刺激的影片,全片没有枪支,连刀片都没,更不会有血,却比最近看过的《犯罪都市2》《魔女2》《灰影人》等等全部打包加起来都要紧张刺激得多。”

这是网上对于这部影片评论的最高点赞和回复。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有俩娃的单亲妈妈,跨市从郊区到巴黎市区上班,遇上罢工,凌晨就得起床把娃送到接送上学的邻居那,然后赶去巴黎上班,还不一定有车(因为罢工),还要一边面试新工作——没成的话,现有工作大概率也完蛋。

这部引发国人共鸣和感慨的法国影片的名字叫《全职》,获得了刚刚结束的第十二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最佳音乐。

《全职》因此引起人的共鸣,早上滴滴响起的闹钟,如果用两倍速听一下,立刻就会发现这闹钟的本质,它在催促人:再晚一点,你就来不及了!但要问我们在赶什么?学生赶上课铃,社会人赶上班打卡,但上课了就开始真正的学习和思维了吗?上班了就开启了富有意义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实践了吗?

并非如此。

事实上,学校远非孩子们的最佳去处,但他们必须去,不去更糟;照看孩子的人也不是最佳选择,但一位难求,有已经是万幸;至于学历?莫说是经济学硕士,就是博士,又跟这熙熙攘攘的经济社会真的有多少关系?阶层、出生、运气……所有这些比个人硬件更要紧的事情,似乎被有意忽略了,人们卷,人卷人。

这位离异又无法要到抚养费但是近似超人的妈妈,在职场与育儿两端疲于奔命,像极了孤独症患儿妈妈,有些虽然有完整的家庭,但是也是在家庭与机构两端疲于奔命;有些已经离婚成为单亲妈妈,虽然身份不同,唯一相同的都是拼尽全力的赶上时间,拼尽全力的照顾孩子。

很多星妈看完最大的感受,除了无比紧张,就是再次感慨:单身母亲,职业女性,不分国界,都这么难。

对于经历过带孤独症孩子康复奔波和生活一团糟的每一个妈妈来说,这部影片之所以能够让她们共情,就在于几乎压得她们喘不过气来的那种进展且倍感压力的两点一线的生活。

为了孩子能够早日实现康复或者有更大的进步,很多星妈要带着孩子异地租房、康复训练、生活,时间总是不够用,却又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

一位星妈讲述了自己带孩子康复的经历:

单独带孤独儿过得异常辛苦,每天就像打仗。早上起来做饭,中午的米饭蒸上菜好切,然后带娃吃完饭,狂奔到机构开始跳球,滑板,做感统训练。每天1000个球把自己胳膊练出了肌肉 ,一上午陪着上课,放学赶回去做饭,碗顾不上洗就哄儿子午休,接着又去机构,下午回来吃完饭就复习白天老师教的东西……

钱和精力都花了,可是回报却是微乎甚微,那段时间我的心理也出现了问题,估计是抑郁。

有时候抱怨老天爷不公平,有时候怀疑是不是惩罚自己上学的时候偷别人的作业本,搞早恋,叛逆,有时候又觉得自己该认命,有时候想着自己看开了,无所谓了,大不了养着。

对于带孩子康复训练和生活中所有元素只能刚好互不影响运转时,循规蹈矩的生活出现一点波折的时候都会让人感到无能为力和心力交瘁。

为了给孩子更好的康复训练,妈妈带着孩子去北京、上海、青岛、郑州等知名康复机构排队、评估,缴费进行长期的康复训练,除了经济的付出,还有更多的精神、经历和心力的付出……

据《中国孤独症家庭需求蓝皮书》调查显示,22.9%的家长认为自己的身心健康状况较差;41.2%的家长认为自己比较悲观,只有21.2%的家长认为身心状况较好,孤独症家长整体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面对孤独症的挑战,孤独症家长长期持续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成为出现心理疾病的高危群体,家长需要全面而持续的心理支持。

而当生活满地鸡毛的时候,她们就变成了别人眼中“自私”的人……

星妈生活自顾不暇,为了孩子更好的康复,不得不多地辗转,或者在一家机构上不同的课程,早上刚上完一对一语言课程,下一节又带到感统教室,中午吃饭后,又着急赶到机构上集体课、认知课、精细课、大运动,等等等等。

没有了自己的生活和空闲,没有了自己的交际和朋友圈,剩下的只有不停地奔波,不停带着孩子康复。

她们如此斗志昂扬,不能垮掉,不能低头,不能绝望,只希望能够尽自己所能让孩子快速成长,早日康复。

这个美好的结尾,她们不断地期盼,不断地希望能够有研制出有效药物或者见效迅速的康复训练,彻底治愈自己的孤独症孩子。

尽管目前还无法实现,但是他们任何时候都不能绝望,要拼尽全力,心里给自己打气“谁说好的结果不在等着你呢?”

还遇到过一些被迫离婚的星妈,生活更加地寄希望于唯一的孤独症孩子,不断地寻找能够治愈孩子的哪怕是一根稻草,所以在家庭与机构两端,她们有时候会生出带孩子一起离开这个世界的想法。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全职》的剧情很简单,就是高度聚焦单身妈妈在意外因素影响下的一段逐渐失控日常。片头片尾都挺值得一品的。镜头调度跟着女主的情绪走,很容易引起共鸣。

这就像是每一个星妈一样,失控的时间与失控的情绪随时围绕着她们。每天的生活就像打仗一样,一路狂奔,疲于奔命的日常,时间紧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一种让观众深深代入女生生活的窒息感透过高度相似的电影画面扑面而来。

电影《全职》的最后,有一个大转折,单身妈妈随后在游乐场接到电话录用通知,获得梦寐以求的市场专员工作。

这个光明的结尾如梦似幻,像是导演给的一粒安慰剂,让片子变得轻盈。

《全职》又名《失速母亲》,在第78届威尼斯电影节斩获地平线单元最佳导演和最佳女演员奖。8月8日,北京电影节获得最佳音乐奖,组委会推荐语是这样的:“它也是一条条通道,经由这些影像,我们得以看见她们的身影,听到她们的言说,体会她们的书写。”

也希望星妈们能够在生活中看到更多光。

羿云天,非著名写作者。原名徐亨福,生于兰州,现居郑州。原创最深度的娱乐影视评论,时事热点解读,家庭教育分析与心理咨询。不随波逐流,有料有态度,更有温度。新浪微博:羿云天;微信公众号:羿云天说(ID:yiyuntianshuo)。

举报/反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