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近來看過最緊張刺激的影片,全片沒有槍支,連刀片都沒,更不會有血,卻比最近看過的《犯罪都市2》《魔女2》《灰影人》等等全部打包加起來都要緊張刺激得多。”

這是網上對於這部影片評論的最高點贊和回覆。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有倆娃的單親媽媽,跨市從郊區到巴黎市區上班,遇上罷工,凌晨就得起牀把娃送到接送上學的鄰居那,然後趕去巴黎上班,還不一定有車(因爲罷工),還要一邊面試新工作——沒成的話,現有工作大概率也完蛋。

這部引發國人共鳴和感慨的法國影片的名字叫《全職》,獲得了剛剛結束的第十二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音樂。

《全職》因此引起人的共鳴,早上滴滴響起的鬧鐘,如果用兩倍速聽一下,立刻就會發現這鬧鐘的本質,它在催促人:再晚一點,你就來不及了!但要問我們在趕什麼?學生趕上課鈴,社會人趕上班打卡,但上課了就開始真正的學習和思維了嗎?上班了就開啓了富有意義的自我價值實現的實踐了嗎?

並非如此。

事實上,學校遠非孩子們的最佳去處,但他們必須去,不去更糟;照看孩子的人也不是最佳選擇,但一位難求,有已經是萬幸;至於學歷?莫說是經濟學碩士,就是博士,又跟這熙熙攘攘的經濟社會真的有多少關係?階層、出生、運氣……所有這些比個人硬件更要緊的事情,似乎被有意忽略了,人們卷,人卷人。

這位離異又無法要到撫養費但是近似超人的媽媽,在職場與育兒兩端疲於奔命,像極了孤獨症患兒媽媽,有些雖然有完整的家庭,但是也是在家庭與機構兩端疲於奔命;有些已經離婚成爲單親媽媽,雖然身份不同,唯一相同的都是拼盡全力的趕上時間,拼盡全力的照顧孩子。

很多星媽看完最大的感受,除了無比緊張,就是再次感慨:單身母親,職業女性,不分國界,都這麼難。

對於經歷過帶孤獨症孩子康復奔波和生活一團糟的每一個媽媽來說,這部影片之所以能夠讓她們共情,就在於幾乎壓得她們喘不過氣來的那種進展且倍感壓力的兩點一線的生活。

爲了孩子能夠早日實現康復或者有更大的進步,很多星媽要帶着孩子異地租房、康復訓練、生活,時間總是不夠用,卻又總覺得時間過得太慢。

一位星媽講述了自己帶孩子康復的經歷:

單獨帶孤獨兒過得異常辛苦,每天就像打仗。早上起來做飯,中午的米飯蒸上菜好切,然後帶娃喫完飯,狂奔到機構開始跳球,滑板,做感統訓練。每天1000個球把自己胳膊練出了肌肉 ,一上午陪着上課,放學趕回去做飯,碗顧不上洗就哄兒子午休,接着又去機構,下午回來喫完飯就複習白天老師教的東西……

錢和精力都花了,可是回報卻是微乎甚微,那段時間我的心理也出現了問題,估計是抑鬱。

有時候抱怨老天爺不公平,有時候懷疑是不是懲罰自己上學的時候偷別人的作業本,搞早戀,叛逆,有時候又覺得自己該認命,有時候想着自己看開了,無所謂了,大不了養着。

對於帶孩子康復訓練和生活中所有元素只能剛好互不影響運轉時,循規蹈矩的生活出現一點波折的時候都會讓人感到無能爲力和心力交瘁。

爲了給孩子更好的康復訓練,媽媽帶着孩子去北京、上海、青島、鄭州等知名康復機構排隊、評估,繳費進行長期的康復訓練,除了經濟的付出,還有更多的精神、經歷和心力的付出……

據《中國孤獨症家庭需求藍皮書》調查顯示,22.9%的家長認爲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況較差;41.2%的家長認爲自己比較悲觀,只有21.2%的家長認爲身心狀況較好,孤獨症家長整體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面對孤獨症的挑戰,孤獨症家長長期持續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成爲出現心理疾病的高危羣體,家長需要全面而持續的心理支持。

而當生活滿地雞毛的時候,她們就變成了別人眼中“自私”的人……

星媽生活自顧不暇,爲了孩子更好的康復,不得不多地輾轉,或者在一家機構上不同的課程,早上剛上完一對一語言課程,下一節又帶到感統教室,中午喫飯後,又着急趕到機構上集體課、認知課、精細課、大運動,等等等等。

沒有了自己的生活和空閒,沒有了自己的交際和朋友圈,剩下的只有不停地奔波,不停帶着孩子康復。

她們如此鬥志昂揚,不能垮掉,不能低頭,不能絕望,只希望能夠儘自己所能讓孩子快速成長,早日康復。

這個美好的結尾,她們不斷地期盼,不斷地希望能夠有研製出有效藥物或者見效迅速的康復訓練,徹底治癒自己的孤獨症孩子。

儘管目前還無法實現,但是他們任何時候都不能絕望,要拼盡全力,心裏給自己打氣“誰說好的結果不在等着你呢?”

還遇到過一些被迫離婚的星媽,生活更加地寄希望於唯一的孤獨症孩子,不斷地尋找能夠治癒孩子的哪怕是一根稻草,所以在家庭與機構兩端,她們有時候會生出帶孩子一起離開這個世界的想法。也就不覺得奇怪了。

《全職》的劇情很簡單,就是高度聚焦單身媽媽在意外因素影響下的一段逐漸失控日常。片頭片尾都挺值得一品的。鏡頭調度跟着女主的情緒走,很容易引起共鳴。

這就像是每一個星媽一樣,失控的時間與失控的情緒隨時圍繞着她們。每天的生活就像打仗一樣,一路狂奔,疲於奔命的日常,時間緊湊得讓人喘不過氣來,一種讓觀衆深深代入女生生活的窒息感透過高度相似的電影畫面撲面而來。

電影《全職》的最後,有一個大轉折,單身媽媽隨後在遊樂場接到電話錄用通知,獲得夢寐以求的市場專員工作。

這個光明的結尾如夢似幻,像是導演給的一粒安慰劑,讓片子變得輕盈。

《全職》又名《失速母親》,在第78屆威尼斯電影節斬獲地平線單元最佳導演和最佳女演員獎。8月8日,北京電影節獲得最佳音樂獎,組委會推薦語是這樣的:“它也是一條條通道,經由這些影像,我們得以看見她們的身影,聽到她們的言說,體會她們的書寫。”

也希望星媽們能夠在生活中看到更多光。

羿雲天,非著名寫作者。原名徐亨福,生於蘭州,現居鄭州。原創最深度的娛樂影視評論,時事熱點解讀,家庭教育分析與心理諮詢。不隨波逐流,有料有態度,更有溫度。新浪微博:羿雲天;微信公衆號:羿雲天說(ID:yiyuntianshuo)。

舉報/反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