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所作的报告中,多次提到“三农”工作。作为首都北京的“农业大区”,近年来,平谷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把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选优选路径,加速建设“农业中关村”,打造硬核“农业中国芯”,为端牢“中国饭碗”不断作出新贡献。

平谷区峪口镇西樊各庄村2000平方米智慧温室大棚

王雯欣:现在就是在循环水,可以通过这个智能设备监测它是否缺水以及其他营养状况。

在平谷区峪口镇西樊各庄村科技小院,刚忙完秋收的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的研二学生王雯欣,正在全新打造的智能温室中查看监测设施的运转情况。一年多的田野驻扎,她在这里亲手种上了头茬的油菜、二茬的水果玉米以及如今三茬的橙心儿白菜:

王雯欣:这一年就是感觉很辛苦,但是当收获的时候,我就感觉很欣慰,没想到自己的手也可以种出这些这么好的东西。像我们打造这个智慧农场,就是学生会和村里一起来种植,种完之后和村里的叔叔婶婶们一起来去管理这块地。我们现在引进了14个新的品种,引进了23项技术,编写了17套种植技术规程。我们都可以帮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

王雯欣向记者介绍营养液培养下的绿色叶菜生长情况

2019年,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中国农大科技小院落地平谷区西樊各庄村,一批批和王雯欣一样的青年学生自愿报名,把所学前沿专业知识注入土地里,再结出科技果实。目前全国已经有30多所涉农高校陆续建立了300多个科技小院,西樊各庄村还将打造全国科技小院总部。党的二十大开幕当天,王雯欣和她的同学们一起在小院驻地聆听了报告:

王雯欣:习总书记也说了,我们一定要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在基层的学生,我们也是把一些现代的农业生产技术带到田间地头,希望通过这些技术能够真正改变我们现在的农业,建设现代农业强国,使更多的百姓富起来,我们的粮食安全更加稳固。

苏陀科技青年科学家康定荣与助理研究员吴燕燕正在进行菌类培养

距离科技小院不远,北京市政府和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合作的经营研发机构——京瓦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已经投入运营,这里不仅是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也是科研成果的转化平台,更是国际先进技术的交流平台,被称为农业中关村的“核心引擎”。去年6月落户于此的苏陀科技,是一家由欧美海归博士团队创办的生物食品科技企业,是亚洲首家整块替代肉研发型公司。创始团队成员、“90后”的苏陀科技青年科学家康定荣说:

康定荣:国际上主流替代蛋白是碎肉为主,但是我们是找差异化,是一整块替代肉,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的地位。现在我们产品已经销售到欧洲去了,得到了消费者很好的反馈。我们作为初创科技企业,很想扮演的角色就是在农业中关村里面把“未来农业”这个板块拓展出来,“未来农业”肯定是代表了更可持续、更高效,带来更多对传统农业的补充。

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这段话让归国创业的康定荣更是深有感触:

康定荣:我们公司2019年成立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当时我们刚好是博士毕业,我们就有很坚定的一个信念就是想回国,用科技更好地改变生活。我们的研发团队40%是海外背景,30%是海外的博士学历。我是切身体会到科教兴国,这几年咱们确实是在花很大的力气,包括吸引海外人才,包括可持续发展等等,我们也能参与到里面,觉得非常荣幸。现在国家给我们指明了方向,我们正在这个正确的道路上,所以说我们是非常有信心,这种信心可以支撑我们走得更远。

秋收的喜悦

从良种培育到科技转化,从书本论文到广袤大地,目前,平谷区已经形成了“政府+科研机构+企业”的“金三角”合作机制,44个“博士”农场获批创建,占地超过4000亩,涉及荞麦、旱稻、大桃、中草药等众多种类。“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今年上半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高于全市0.7个百分点。望向秋收下来金黄色的稻穗,峪口镇东樊各庄村党总支书记王玉奇不由地感叹:

王玉奇:结合二十大报告,现在我们所走的路可以用“四位一体”去概括,就是党组织+院校+企业+村民,人才不缺了,有院校的助力,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都在跟咱们村对接,科技的助力那是起到一个强大的推动力。未来到我们峪口东樊各庄,就可以看到我们的农业不是传统农业,我们的农业是现代化农业,而且是科研型农业。最后完成的是啥呢?村集体经济的壮大,村民的增收,增加的真的是人民的幸福福祉。

责任编辑:刘万里 SF01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