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彭强 北京报道

与去年火热的行情态势不同,今年钢铁行业在开局不佳之后,一直没有等到预期中的需求释放。前三季度,面临着需求转弱、成本高企等挑战,钢铁行业一路承压前行。

10月31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北京召开三季度信息发布会,介绍了前三季度钢铁行业的运行情况。

中钢协副会长兼秘书长屈秀丽介绍称,今年以来,钢铁行业运行环境较为严峻,企业生产经营面临下游需求减弱、钢材价格下跌、原燃料成本上升等挑战。面对诸多挑战,钢铁行业积极适应市场变化,采取提质降本增效等措施,行业运行总体保持相对平稳,并已经出现趋稳向好态势。

今年上半年,国内钢材市场需求相对较弱,钢铁生产、钢铁进出口数据、钢材价格均同比下降,市场恢复不及预期。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全国累计钢产量7.81亿吨,同比下降3.4%;生铁产量6.56亿吨,同比下降2.5%;钢材产量10.06亿吨,同比下降2.2%。其中,7月份,全国平均日产钢263万吨,为年内最低水平。随着我国经济恢复向好、市场预期改善,八月和九月,全国日均产钢量环比回升。

据中钢协测算,前三季度,国内钢材表观消费量约为7.41亿吨,同比下滑4.2%。主要用钢行业中,房地产行业各项指标均有下降,机械、汽车行业虽然总体保持增长但增幅较小。三季度,一系列稳经济措施陆续落地显效,主要用钢行业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呈现恢复改善态势,但整体需求仍相对偏弱。

在进出口方面,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全国累计出口钢材5121万吨,同比下降3.4%;进口钢材834万吨,同比下降22.1%。钢材进出口数量下降,但整体价格有所上涨。前三季度,我国钢材出口均价为1472美元/吨,同比上涨32.2%;进口均价为1590美元/吨,同比上涨25.8%。

国内钢价前三季度降幅明显。中钢协监测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26.90点,同比下降11.42%。从分月情况看,1-4月小幅上涨,5-7月持续下跌,8-9月止跌趋稳。9月末,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为112.76点,环比下降1.41%,比年初下降14.38%,同比下降28.50%。

在成本端,今年炼焦煤、焦炭铁矿石、废钢等原燃料价格快速上涨且持续高企,导致钢铁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行业提高效益面临巨大压力。

据中钢协统计,前三季度,重点钢铁企业炼焦煤采购成本同比上升51.1%,喷吹煤采购成本同比上升40.3%,进口铁矿石采购成本虽同比下降,但仍高于2019年和2020年的同期水平。

在需求疲弱和成本上涨的影响下,前三季度钢企业绩也有明显下滑。根据中钢协统计数据,前三季度,会员钢铁企业共实现营收4.87万亿元,同比下滑9.27%;实现利税1890亿元,同比下滑56.98%;利润总额928亿元,同比下滑71.34%。中钢协表示,整体降幅较大与去年同期基数偏高有关。

屈秀丽介绍称,从企业调研情况来看,全行业对中国钢铁所处市场环境变化的长期性和必然性有了更加现实和清醒的认识,对新市场环境的适应性正在增强,为应对市场冲击采取的措施正在显效。

屈秀丽表示,下一阶段,钢铁行业将继续加强监测运行,努力实现行业稳定运行,优化政策环境大力推动行业联合重组,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同时坚持绿色低碳,积极推进三大钢铁改造工程;加强产业链建设,加快落实基石计划和以推广钢结构住宅为主攻方向的钢铁应用拓展计划落实落地。

此外,钢铁行业还将继续集中资源优势,协同推动科技创新,集中攻克一批“卡脖子”钢铁材料和核心技术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