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蓉 佛山报道

德国总理朔尔茨访华引发的话题讨论仍在持续。当大家还在讨论中德将会在哪些行业强强联合时,佛山已经开始了着手准备了。

4年前,德国总统施泰因迈尔在访华期间曾专门到访佛山,将佛山作为其了解中国数字化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窗口。目前,德国在佛山市共有29个项目在运营,涉及投资总额2.93亿美元。

“从政府的角度,朔尔茨此行为国内各城市吸引德企,促进中德经济往来,创造了更好的外部环境和政治基础;而从产业来看,这些企业都是行业龙头,它们的诉求就是行业的诉求,这些行业有一半与佛山具有极高的匹配度。”作为经常对德开展招商工作的政府官员,佛山市三龙湾管委会对外合作局局长李杰最近精气神更足了。

“去年,一共有10个德国企业项目签约落户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本土优质企业是吸引外来国际企业落户重要的砝码,两者在业务、人才等方面形成了良性的互动。”李杰透露,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就是德企偏爱佛山的一个缩影。

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成立十年以来,专注对德对欧产业合作,面向全球聚产业、造环境、引人才,逐步探索形成了国际合作模式、产业发展方向和城市建设标准的对德对欧合作“佛山路径”。

德国企业为何对佛山偏爱有加?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发现,本次随行的12家巨头企业中,有不少与佛山渊源深厚。

比如,位于佛山南海的德联集团巴斯夫汽车防冻液及制动液两大类产品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经销商;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是中国一汽集团与德国大众集团携手成立的,其投资超130亿元。

西门子在佛山亦有布局,西门子交通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与佛山市佛铁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合资公司,双方将共同在佛山打造西门子全球范围内无人驾驶列车的测试中心和交付中心。

它们都是德国企业在佛投资的一个缩影。

作为中德两国间唯一以工业服务为主题的合作平台,其从2011年开始建设以来,已先后促成了50个德国(欧洲)项目落地佛山。这其中,既有中德共建的潭洲国际会展中心、中德工业城市联盟、佛山机器人学院等服务机构和服务型产业,也有美的库卡智能制造产业基地、大族机器人全球总部及先进制造集中示范园等以高端制造为核心的产业项目。

德国企业为何对佛山偏爱有加?

答案或许与佛山的区位优势和自身完整的产业链与供应链有关。

粤港澳大湾区是全球经济最活跃区域之一,中国巨大的消费和应用市场、大湾区产业转型需求以及强大的供应链体系,给德企创造了参与全球竞争的新机会。而这其中,产业链齐备的佛山在对德对欧产业合作时占据天然优势。

佛山的制造业呈现出“三五成群”的特点——拥有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3个新兴产业,以及金属制品、电气、机械和器材等5个传统产业,共形成8个超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主要行业本地配套率达90%以上,与德国企业存在较强的匹配度,这是德资看好佛山的第一要素。

今年9月开业的德利康医疗器械(佛山)有限公司是德国医疗床“隐形冠军”STIEGELMEYER集团在中国设立的首个制造基地,其目标亦是以佛山为基地,打开中国市场,并辐射亚太地区。

该公司的负责人谈到,企业也在其他城市考察过,但最终选择了佛山,只因这里拥有完整家具制造产业链。德利康计划每年生产5万张先进医疗床,离供应商近则意味着生产成本低,在疫情之下也可将生产的风险系数降到最低。

西门子公司则相中了佛山的营商环境。

为服务好重大外资项目落户,打造“人才友好之城”,佛山三龙湾科技城专门成立了“一站式”人才服务门户,配备了一支专业服务团队,为外资企业和国际人才提供企业设立、选址落地、人才签证、人才住房、企业发展等全流程服务。

西门子交通中国铁路基础设施副总经理曾宇溪透露,在没有成立合资公司前,佛山铁投就与西门子有着10年的深厚合作,当地政府展现出的政策和贴心服务,是西门子选择落户佛山的原因。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还注意到:早期,德国企业来华投资项目以互联网、机器人、技术服务、职业教育以及产业园区等生产性服务类为主。但近几年,智能制造、装备制造等制造业项目所占比例在逐渐增长,两者即将持平;新落地项目的投资额和营业额相比过去也有了显著增长。

不难看出,对德合作从以“服务业”为主转向了“制造业+服务业”两条腿走路。而佛山的下一步目标,是打造一个高水平的德国企业聚集高地。

就在10月28日,《佛山中德工业服务区(佛山三龙湾科技城)对德产业合作提升专项扶持办法(试行)》印发实施,鼓励德资企业在服务区设立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每家企业最高可奖励2000万元人民币。

佛山与德国智能制造可优势互补

作为传统的工业制造强国,德国在技术指标水平、数字化技术运用、自动化水平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而作为全国唯一的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佛山正致力于推进制造业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

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双方在智能制造、创业创新等方面合作空间巨大。

佛山市招商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德产业合作有利于国际分工产业链和价值链的提升,将德国企业的技术、资源带到佛山,促进德企与佛企的深度合作,可以提升佛山企业的制造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而德企通过进入华南市场乃至整个中国的市场,将获得巨大的商机,也可以借助“佛山制造”的实力,共同将优质的工业产品带到世界各地。

以汽车产业为例,德国一直以来被视为欧洲的汽车工业中心,出于对中国市场前景看好的原因,德国车企在中国市场的本土化进程不断深入。从通过合资企业引入成熟产品,到开设研发中心推出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产品,再到将前沿技术、人才等资源带到中国全方位体系性布局,这一进程也撬动了佛山产业格局的转变。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的成立一举打破佛山“只有星星没有月亮”的产业格局。当年,佛山合同利用外资同比增长116.1%,创下此前十年来合同利用外资增幅新高。到如今,已在佛山带动接近2000亿元产值的配套产业链和多个世界500强项目落户。汽车制造业一跃成为佛山支柱产业之一。

又比如机器人产业。资源紧缺、能源转变、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全球化等各种挑战下,佛山市“十四五”规划明确,到2025年,佛山的智能制造装备及机器人将冲刺3000亿元产值规模。而早在1985年,德国就提出了“要向高级的、带感觉的智能机器人领域进军”的计划。除了应用于汽车、电子等技术密集型产业外,工业机器人还广泛装备于传统产业。

“中德工业服务区”落地佛山的初衷也是希望依托德国工业服务资源,为佛山制造业转型升级寻找路径与提供支撑。其中,佛山机器人学院在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项目成立之初即对标德国汉诺威机器人学院,为佛山乃至华南地区制造业提供机器人、自动化、工业4.0展示、贸易、培训、交流等全链条服务。

在智能制造方面,德国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老师”,美的集团不惜重金收购德国机器人企业KUKA。在频繁的互动中,一批佛山企业也走进德国布局研发中心或投资,以对标欧洲先进制造标准推动技术革新,并切入高端市场。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早在2015年就在德国成立了子公司,进一步加强对德国及欧盟市场的开发和服务;广东宏石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也于2018年在德国成立全资子公司,开始在海外的激光切割、焊接及自动化设备的研发、销售、技术咨询和售后工作。

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在德国成功注册研发中心,并与被誉为“欧洲的麻省理工”的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塑料研究中心合作,开展高分子材料的3D打印技术创新项目;广东仕诚塑料机械有限公司则在德国成立了中德工业交流中心,链接慕尼黑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专家团队,完成虚拟现实技术、动作捕捉技术、基于大数据的最优组装顺序技术、工序排班系统及云平台的研发。

这些走出去的项目就是企业安在欧洲的“前哨”,成为中德科技合作的重要一环。

(作者:南方财经全媒体吴蓉 编辑:李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