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易妍君 北京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在经济上,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作为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资本市场需要进一步发挥专业优势,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新型工业化建设注入金融动力。

11月16日,在“2022中经金融高质量发展峰会”上,经济学家、增量经济研究院院长张奥平表示,当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在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以健全资本市场功能,促进资本市场向着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高质量发展势在必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清晰地描绘了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期的发展蓝图。

在张奥平看来,党的二十大报告站在市场主体、企业家、投资者的角度,有四个章节与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度较高,需要重点学习:一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三是“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四是“发展要安全”。

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例,张奥平分析,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市场主体必须要理解产业长期发展的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并且明确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党的二十大报告则进一步明确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并提出三大着力点:一是着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二是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是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放在三大着力点之首,再次明确了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性。

谈到对未来经济增速的判断,张奥平表示,从历史经验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进入工业化时期后,其经济增速的转型换挡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历史虽然不会简单重复,但它总是会踩着相似的韵脚。因此,对比全球其他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来看,每个经济体一旦进入到经济增速转型换挡阶段,经济增速的平均减速期为二三十年,中国从2007年开始进入到转型换挡阶段,以平均减速二三十年计算,最终稳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约为3%。此外,要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所提出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则需要在这十五年中保持平均4.7%以上的经济增速。

立足创新驱动

经济发展驱动力变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着眼当下,张奥平认为,中国正面临两大陷阱,对外,面临大国竞争的“修昔底德陷阱”(新兴大国必然会挑战守成大国,而守成大国也必然会采取措施进行遏制和打压,两者的冲突在所难免),对内则面临“中等收入陷阱”。

“我国经济总量与美国经济总量的差距正在不断地缩小,大国之间的竞争需要经济发展作为支撑。而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因此对外,我们需要创新驱动来跨越‘修昔底德陷阱’。”他进一步指出,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发展经验来看,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经济体也都实现了从要素驱动以及传统的基建、房地产投资驱动转向科技创新驱动。

那么,如何实现创新驱动?张奥平表示,整体而言,我国正在驱动企业朝着“专精特新”、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技术改造的方向发展。

张奥平分析,党的二十大报告清晰地描述了创新驱动并不是宏大叙事、虚无缥缈,而是要落实到具体的产业发展当中。报告重点提出了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要将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新的增长引擎,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新引擎的增长。同时提到,要构建优质的、高效的服务业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进行深度融合。此外,也指出要加快物联网、数字经济发展,以及要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等。

全面注册制助力科技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同时也提到要依法规范和引导资本的健康发展。

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将如何展开,这一过程又将带来哪些机遇?

“中国资本市场的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在搭建一个以长期价值为核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在张奥平眼中,当前中国资本市场正在经历“制度大变迁”,从核准制走向注册制发展的新阶段。但长期目标从未改变,依然是朝着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前进。当前,上市标准已从过去看重盈利水平,转变为重视企业长期发展价值。

在实现创新驱动的过程中,资本市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张奥平谈到,美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打造科技一体两翼发展战略,即以科技作为经济发展的主体,以产业推动和融资匹配作为“两翼”。所谓产业推动是指,在硅谷打造全球的科技创新中心,并推出了创新发展的产业政策。

当前,我国也在打造科技一体两翼,“一翼”同样是产业端,从制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出台政策大力支持“专精特新”,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转向绿色低碳发展。另外“一翼”,即指能够为产业创新发展提供血液的资本市场。2019年7月22日,科创板起航,2021年9月2日,北交所官宣设立。截至目前,已经有123家公司在北交所上市,其中有77%的企业是中小型企业,有40多家公司是国家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科技一体两翼正在打造新的动能,帮助我国实现长期的高质量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