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历史

不点蓝字,我们哪来的故事?

1939年5月11日,八路军115师与部分地方党政机关,共计3000余人,被5000余名日军围困在山东省肥城市安临站镇陆房村一带。

在代理师长陈光的指挥下,115师粉碎了日军企图消灭八路军主力部队,摧毁新创抗日根据地的阴谋,这场战斗名为“陆房突围战”,又称“陆房战役”。

此战,八路军以伤亡360人的代价,取得了毙、伤日军1300余人的战绩。

1937年的平型关大捷,八路军共歼灭1000余名日军,自身伤亡400余名。陆房战斗所取得的战绩,堪比平型关。

83载岁月过去了,为何陆房突围战一直被淹没于浩瀚的党史、军史中?甚至在战斗结束后,代理115师师长陈光还遭到了不少非议和批评。

关于陆房战斗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情?

一、“陆房突围战”始末

1938年12月,八路军115师685团3000余人,打着“苏鲁豫支队”番号挺进山东微山湖西南地区。

1939年初,115师代理师长陈光、政委罗荣桓,率领师直属队和686团,共计5000余人,以“东进支队”番号向着鲁西南地区进发。

途经山西八路军总部时,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司令明确向陈光交代了115师的任务:开展山东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1939年3月初,经过两个多月长途行军,115师从晋西抵达了鲁西地区,胜利完成了挺进山东敌后的任务。

老百姓听说八路军来了,大家伙奔走相告,不用过多宣传,115师就迅速打开了该地区的抗日斗争局面。

115师后来由鲁西进入泰西地区,遵照党中央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开展敌后武装,建立革命政权等一系列任务。

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115师与山东纵队相互协同,连续拔除了汶河西岸所有据点,歼灭了1000余名日伪军,为兄弟部队提供了宝贵的缓冲空间。

日军想趁着八路军主力立足未稳之际,一举将其击溃。鉴于此,日军在1939年5月2日,从济南、泰安、燕平、汶上、宁阳、大汶口、兖州等17个城镇调兵,欲合围八路军115师泰西根据地。

日军第114师团第128旅团为主力,集结了5000余人,出动100余辆汽车坦克、各种火炮100余门,兵分九路对泰肥山区进行一次大规模有目的的“扫荡”。

因敌众我寡,从5月2日开始,在泰肥山区外围地区的地方支队开始回撤。至1939年5月9日,日军主力向肥城以南的中心区合围。

此时的八路军115师刚刚转移到刘家村,师直属队、686团、鲁西区党委、泰西地委机关正处在日军合围的中心区。

情况万分危急,115师政委罗荣桓亲自到汶上支队检查工作,不在师部,故陈光全面负责指挥工作。

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陈光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命令部队向西南方向转移,过汶河,到东平、汶上一带跳出日军的合围圈。

1939年5月10日,机关部队先行转移抵达上庄一带时,八路军侦查人员报告发现章桥西南方向有大批日军正在运动。

陈光师长改变计划,命令部队向北转移,越过泰肥公路到肥城西北的大峰山与山东纵队主力会合。

夜间大部队速度较慢,115师耽误了通过泰肥公路的宝贵时间。到了第二天早晨,115师师部、津浦支队、686团、鲁西区党委和泰西地委3000余人,被日军重重包围在泰山西麓肥城县的陆房村一带,大战一触即发。

陈光连夜召开会议,他分析认为,这一带都是山区,不利于日军施展,正好八路军可以击敌之短。

陈光当即向所有部队和地方支队工作人员下达任务,保卫师部和地方党政机关,明天天黑后伺机突围。

1939年5月11日拂晓,日军在炮火的掩护下,向我方阵地发起冲锋。686团一营二连顽强地抗击敌人,三连、四连分别驻守于肥猪山、鸣山、横山、凤凰山。

115师特务营与津浦支队抢占陆房村以北制高点,师指挥部设在紧挨主阵地的肥猪山东南小安家丛林中。

因为事先部署得当,日军连续几次冲锋都被八路军击退。战士们个个英勇顽强,铸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保卫山东人民群众、师直机关和地方党政机关的安全转移。

战斗持续到11日深夜,由于日军不擅长夜战,开始收缩兵力,准备第二天再战。陈光抓住时机,与参谋长王秉章、政治部副主任黄励一起制定突围计划。

他们决定兵分两路,从敌人包围的间隙中突围。陈光率领一路从肥猪山西南的山口突围,政治部副主任黄励率领一部分走岈山小路,向东南方向转移。

经过周密安排,以及当地老乡的帮助下,至12日夜间,我方3000余人在日军的眼皮底下神不知鬼不觉地顺利突围!

1939年5月12日夜间,115师两路会师于东平的无盐村,全师召开了“庆祝陆房突围重大胜利祝捷大会”。

12日拂晓,日军集中火力再次向陆房山地发起猛烈进攻,却没有遭到八路军的抵抗。一头雾水的日军冲上山头时,发现八路军早已没了踪影。

他们感到十分震惊,甚至认为八路军有如神助,老百姓们都说八路军真乃“神兵天将”。

总之,陆房之战粉碎了敌人企图消灭八路军115师主力部队的阴谋。

二、“陆房突围战”具有哪些重大意义?

陆房突围战的胜利,对我军,乃至整个山东抗日局势有四点重大意义。

第一,大量杀伤了日军的有生力量,粉碎了5000余名日军“扫荡”计划,有力地支援了山东及华北各地的抗日斗争。

第二,保存了八路军的有生力量,尤其是保存了115师师部领导机关和师直大批领导骨干安全转移。这些骨干成员对于今后八路军的发展壮大,以及开辟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具有较深远的意义。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虽然我军将士都不惧生死,但突出重围,保存有生力量,这就是最大的胜利。何况经过陆房突围战的洗礼,既考验了军队,还积累了反“扫荡”的经验。

第三,陆房突围战为八路军实行战略转移提供了重要依据,更使得八路军坚定了开辟鲁南抗日根据的决心。

这一战表明了八路军缺乏在平原地带开展游击战的实际经验,如果不是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115师根本不可能这么顺利突围。

早在前一天晚上,115师就已经找到了突围的方向,却因为部队行进太慢,以至于贻误战机,这在战场上是十分致命的。

俗语说,吃一堑长一智。陆房突围战结束后,八路军115师向其他兄弟部队传授经验,在以后遇上这样的情况时有了回旋的余地。

第四,此战不仅保卫了地方党政机关,更赢得了泰西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对八路军的信任,进一步扩大了八路军的政治影响,鼓舞了当地人民群众坚持抗日的信心。

此后6年间,泰西抗日民主政权逐渐壮大,党组织得到发展巩固,都与陆房突围战的胜利有着直接的联系。

除此之外,还打通了鲁中、鲁南、运西、鲁西北等抗日根据地的联系。

三、打了胜仗,为何师长陈光还要受到批评?

按理来说,陆房突围战意义重大,115师没有损失多少人就消灭了1000余名日军,这本应该值得高兴和嘉奖?但为何代师长陈光却遭到质疑和批评呢?

其实,这与当时的局势,以及八路军115师事先受领的任务有直接联系。

山东地处南北交通要冲,作为华北的海上门户,武汉失守后,山东在发展敌后抗战中的地位更加显著。

从1937年11月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与各地方的共产党员,先后在鲁西北、泰西、鲁东南、鲁南等地发动了数十场规模不一的武装起义,建立了山东地方抗日武装力量。

到1938年8月,山东省委领导的武装力量发展到4万余人,开辟了大小不一的几十块农村抗日根据地。

这一时期,日本侵略军与中国军民进入相持阶段,遂改变了侵华方针,将军事打击的主要目标指向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

随着沈鸿烈于1938年出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相继将石友三、秦启荣等军阀调往山东,使得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抗日根据地面临较为严峻的压力。

1938年6月6日,毛泽东主席致电山东省委:要求山东各地基干武装应组建支队,恢复使用八路军游击队的番号;随即中共中央决定派八路军主力到山东,建立巩固山东抗日根据地。

在这一大背景下,八路军115师主力部队挺进山东,这是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

并且前面说过,陈光途经八路军总部时,朱德总司令与彭德怀副司令明确向他交代了115师就是要积极开展山东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然而,陈光率领115师与敌人弄出了这么一下,日军肯定会在日后重点打击以平原和低山丘陵为主的泰西地区。

换句话说,这个地方日后,至少在短时间内不适合创建大的革命根据地了。

或许有人会说了,突围战本就是仓促之间,难道八路军115师不能还手,任由日军进攻吗?

依我之见,陈光师长指挥了一场成功的突围战,却遭到批评和质疑,主要还是他没有抓住时机顺利突围,就是前文提到的贻误战机,以至于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首先一点,陈光在陆房突围战中前期确实没有把握好战场时机,这个可能和他本人的性格有关系。

因为八路军115师在陆房突围战时,已经掌握了天时地利人和等等有利因素。包括八路军的侦查人员将关键敌情详细汇报给了师部,何况当地群众竭力帮忙,人数上八路军不是太占劣势。

可陈光始终拿不定主意,导致被日军合围在陆房村一带。如果陈光师长能再灵活点,早一步率领部队跳出日军的合围,那就没有必要爆发这场战斗了。

大家想想,陆房突围战虽然胜利了,主力部队突围成功。但万一115师寡不敌众,遭日军猛攻之下损失惨重,那么整个山东抗日根据地,包括整个华北抗日战场局势将会如何?

结果不言而喻,必定会受到严重打击,更破坏了党中央开展山东各地区抗日武装斗争的战略部署。

更重要的一点,八路军115师伤亡的360人都是八路军的主力,很多都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与参与过平型关大捷的骨干。

老战士的经验、作战能力、对战场环境的感知,远远不是新战士所能比拟的。

除此之外,为了迅速突围转移,陈光师长将辎重队的100多匹骡马,还有相当一部分数量的军服及其他重要物资都丢在了山头上,拱手送给了日军,甚至几门从太行山一路拉到山东的大炮,也都被日军缴获了。

因此,也有人说陆房突围战是以八路军115师的惨胜而告终,陈光也因此遭受多方非议和批评。比如批评他指挥失误,说骡马辎重损失不小。

但是,罗荣桓高度评价了陆房战斗的胜利,并多次给予陈光心理上的辅导。

结语

陆房战斗是八路军主力部队进入山东之后与日军的第一次大仗,在面对极其不利的局面,陈光冷静指挥,率部英勇作战,在给予日军重大杀伤的情况下,还成功跳出了日军的包围圈,取得了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次重大胜利,这一点是不可磨灭的。

虽然客观上造成了一定伤亡和物资损失,但是此战让第115师浴血奋战的精神震动了全国,就连蒋介石都发电报给八路军总部,表示“殊堪嘉慰”,可见此战的意义深重!

参考文献:
[1]陆房突围:战绩堪比平型关的传奇之战,作者王贞勤,军事文摘 2018年11期
[2]陆房之战揭秘,作者赵学法,党史纵览 2018年05期

END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爆款账号【一更历史】原创内容,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觉得内容还不错的话,点个“在看”呗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