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住经济大盘的根本目的是护航企业家精神在市场的自发演进,护卫市场主体的合法权利。

金融支持实体已是精锐尽出。

11月21日,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全国性商业银行信贷工作座谈会,研究部署金融支持稳经济大盘政策措施落实工作,正式张弓射出拓展融资渠道的“第一支箭”。

同时,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支持涉房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等,融资服务“第三支箭”也已“在弦”。结合11月8日发出的债券融资等的“第二支箭”,至此金融支持实体已拉满了弦。

这显示金融系统已做好稳经济大盘的充分准备。而这并非空穴来风,发酵一周有余的债市风暴,预示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三重压力存在闭环强化风险。

当下的债市风波,与2013年由丙类账户引发的债市风暴、2016年的债市违约潮等有何不同?目前主流观点将这次的债市调整风波,理解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净值化管理带来的赎回连锁反应等。

这应该是最为直观的成因分析。其实,这次债市风波可看作是风险资产价值重估在权益市场的应验。就市场资金价格指标看,MLF操作利率为2.75%,11月21日央行对11月1年期和5年期LPR利率维持不变,而最新10年期国债利率为2.8375%,已站稳MLF操作利率上方,同时许多银行3年期大额存单在3.1%左右,而短期利率持续走弱,货币基金出现了回撤现象。这情况警示:当前国内货币已属宽松,大量货币流动性淤积于货币市场,面临空转诱惑。

从资金流向上看,银行理财产品撤出的资金,正以存款回归银行表内,在市场信贷需求疲弱甚至出现提前还贷等现象下,银行面临资产端与负债端的双重挤压:LPR、MLF等维持低位压低资产端利率,大额存单则正在推高银行负债成本,压缩银行净息差,放大银行风险敞口。

当前资金价格和流向的变化,深层原因在于市场对风险资产价值范式的改变,即随着市场风险升水,投资者更加务实,风险敏感性更足,风险资产的价值逐渐向现金流贴现(DCF)模型回归,这反映在债市就是在其价格和收益率随之相应变化。

可见,当前债市风波是一种定价锚的变更。理财产品净值化管理、刚兑破局,及资金端市场日益层次化等,都是风险资产价值范式应迎性变化的一种表达。

而从理念和技术上,要提高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绩效,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并明确更好发挥监管部门作用,重在“知止”,而非“求进”。具体而言:

首先,金融支持实体经济,需知止于流动性纾困。稳住经济大盘的根本目的是护航企业家精神在市场的自发演进,护卫市场主体的合法权利,而非保护某些市场主体权益。因此帮扶遭遇流动性困顿的企业,旨在恢复其造血能力。

其次,金融支持实体必须筑好护城河,做好风险管控的积极准备。对面临资产负债表衰退的部门,金融支持是基于风险缓释策略,而非通过输血,以时间换空间。因此,没有筑好防护墙,政策就要警惕盲目“求进”,因为政策涉入的程度越深,风险蔓延得越快。

再次,要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金融三箭齐发,必须基于金融机构自愿,及其风险承载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等,政策要“知止”于实务,尽可能降低政策扭曲激励扭曲金融市场配置,以避免道德风险。

最后,稳经济大盘需激活市场主体信用创造,这需要对内对外的改革开放,拓展市场主体在市场的行动自由边界。经济发展不是出口、投资、消费等三驾马车的物理组合,而是企业家精神在市场中的自发演进和扩展。

筑好护城河,才能打好攻坚战。金融支持实体的精锐尽出,是以筑好护城河为基础的,要始终明确,金融的主业是风险配置和管理,而非风险传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