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歷了多年的籌備,個人養老金制度終於進入實質性推動落地階段。在這背後,一場機構競賽也就此拉開。

由於個人養老金投資的參與流程包括:開戶、繳費、投資、領取,開戶的第一步則是目前各大商業銀行必爭之地,同時養老儲蓄的發行機構也是商業銀行;養老理財則是銀行系理財子公司(下稱“理財子”)的陣地;公募基金則瞄準了TDF(目標日期基金)和TRF(目標風險基金)兩類,主要運作形式是FOF(基金中的基金)。

第一財經記者瞭解到,某頭部公募基金內部進行過一個測算,目前個人養老金試點城市名單仍待公佈,如果根據每省一個試行城市(一般爲省會),合計約3億人。考慮到省會城市收入整體水平較高,納稅人口占比更高,可推算至3000萬人左右。個人養老金第一年的市場規模上限約爲3000億元,後續每年增量也大體如此。起步階段,銀行、保險憑藉渠道因素佔據絕對優勢,儲蓄產品、理財產品、保險產品將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公募基金佔比預計1/10~1/8。

“儘管規模擴容需要全行業努力,但畢竟這是一個長期可行的商業邏輯,且每年的份額只增不減,因而各大機構都有參與的意願。”某外資公募基金業務人士對記者表示。

銀行加速籌備預約開戶

早在10月28日,五部門聯合就發佈《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下稱《實施辦法》),主要內容包括:參與和繳費——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自願參加,自行繳費的個人賬戶制;每人每年不超過12000元的繳費,可以按月、分次或者按年度繳費;投資自主購買包括儲蓄存款、理財產品、商業養老保險、公募基金等計劃;領取個人達到領取條件時,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同時,2022年11月3日發佈的第34號公告中明確了自2022年1月1日起,個人養老金實施遞延納稅優惠政策。

銀保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近期表示,首批開辦個人養老金業務的機構,主要包括6家大型銀行、12家股份制銀行、5家城市商業銀行和11家理財公司。開戶是第一步,第一財經記者也瞭解到,多家銀行已經開始提前鎖定用戶。

例如,已經有銀行開始預約開戶,客戶提交身份證照片、綁定該行已有銀行卡、手機號驗證以及人臉識別後即可預約成功,等該行個人養老金業務上線後,即可成爲該行個人養老金用戶,並開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和資金賬戶。

作爲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最直接受益者的商業銀行,在各項前期技術準備工作已經做好的情況下,開始利用各種福利吸引客戶開戶——“成功預約個人養老金業務上線通知,最高可抽66元現金紅包”,“完成個人養老金專區訂閱提醒,抽取最高88元立減金”,“掃碼預約開立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提前鎖定200元福利金”。

此外,爲了說明養老金投資的稅收減免優勢,更不乏銀行在各類科普海報上直接爲投資者“算賬”——假設你的月薪是1萬元,每個月五險一金大致爲1750元,無其他專項附加扣除,那麼年收入爲12萬元(10000元/月×12月),當年五險一金累計2.1萬元(1750元/月×12月),當年免稅扣除額是6萬元(5000元×12);因此,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大概是39000元。稅前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爲12000元,在這個額度內可以稅前抵扣,不作爲交稅的基數。那麼原本39000元的應納稅所得額,就會降低爲27000元。當期納稅減少了570元,個人所得稅享有優惠。

公募基金科普養老FOF

借鑑西方的實踐,在養老金投資方面,公募基金扮演了主要角色。從發達市場經驗來看,截至2021年末,美國養老第三支柱佔美國總體養老金市場比例超60%。其中投資於公募基金的比例超過一半,高達52%。相比來看,同期中國養老目標基金的總規模超過了1000億,但是與公募基金超過20萬億的規模相比,實際上所佔的份額仍然非常小。

11月18日晚,證監會公佈了最新的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一共納入129只基金產品。這是繼一週前首批入選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的Y份額基金產品亮相後,第二批合格的養老目標基金。

根據相關要求,個人養老金投資公募基金,擬優先納入養老目標基金,即TDF和TRF兩類,主要運作形式是FOF,未來進一步擴充產品範圍。個人養老金基金將設置專門份額,不收取銷售服務費,並且可以設置與個人養老金投資基金業務相匹配的機制安排,如對管理費和託管費實施費率優惠等。

目前,華夏基金旗下共有9只產品被納入個人養老金基金名錄,在全市場可比的公募基金公司中入圍數量位居行業第一。

早在2018年起,在上海市、福建省(含廈門市)和蘇州工業園區已經實施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試點。“當時我們就發行了涵蓋低、中、高風險的TRF。2022年也發行了以下滑風險曲面爲特點的TDF,開始着手大力推進養老目標產品業務。目前《實施辦法》正式落地,再加上稅收政策的激勵,雖然每年的額度只有12000元,但額度也將隨着社會的發展進行調整。在這樣的刺激下,個人養老金業務可以說正式開張了,這將有利於未來公募基金養老產品的發展。”上投摩根基金錦程養老FOF系列基金經理杜習傑對記者表示。

第一財經此前也報道過,養老FOF產品的銷售情況似乎不如預期中火爆,封閉期較長(1~3年居多,5年期產品往往權益倉位更高)、此前稅收優惠尚未正式落地、養老型FOF的投資者認知不足等都是主因。各界預計,隨着未來政策落地,監管、機構加強投資者教育,養老型FOF的普及程度有望提升,“第三支柱”也將成爲未來基金管理人擴大規模的必爭之地。

目前,國內的公募基金也開始大力推動養老FOF的科普。某大型公募基金多資產投資經理對記者表示,在中國內地的實踐中,也存在着和海外相似的問題——中國內地公募基金髮行的TRF產品中,目前規模最大且最好賣的仍是低風險TRF,權益中樞在20%左右的水平,但很多產品在運作時往往低於20%,甚至是在10%以內,這往往也是爲了迎合養老產品低風險的需求,但對特定年齡人羣而言,適度提升權益比例仍是必要的,否則可能無法滿足養老需求。

此外,養老金管理作爲一個系統化的工程,非常考驗基金公司全方位的資產配置能力,也對基金經理提出了高要求。

具體而言,投資經理首先需要把握自上而下的宏觀環境,並具有前瞻能力,還要制定出相應的高勝率的策略,並達到分散風險的效果。同時,養老FOF需要基金經理有5年以上的從業經驗,且至少有2年的投資經驗。此外,養老FOF對投資的標的基金要求較普通FOF亦更加嚴格,比如子基金運作期限應當不少於2年,最近2年平均季末基金淨資產應當不低於2億元;子基金爲指數基金、ETF和商品基金等品種的,運作期限應當不少於1年,最近定期報告披露的季末基金淨資產應當不低於1億元。

理財子佈局低風險產品

除了公募基金,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養老型產品明顯加速。從去年四季度試點開始,截至今年7月22日,5家理財子公司存續的養老理財產品共28只,規模合計達585億元。

憑藉背靠母行的渠道優勢和主打穩健回報的特點,理財子的養老理財規模在短時間內已直追公募基金的養老目標基金。後者首發是在2018年,採取FOF形式運作,根據2022年二季報數據整理,目前符合條件的養老目標基金共93只,總規模833.74億元。

未來,理財子在養老市場的份額有望持續提升。“多資產策略在海外是主流投資策略之一,未來將在中國養老產品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養老目標日期產品本身也是一種多資產策略,這也是理財子發力的重點。”信銀理財多資產投資條線總經理宋飛此前對記者稱,理財子和公募基金之間的關係更多是“競合”,公募基金權益類產品等也將成爲理財產品資產配置的工具。

公募基金和銀行養老理財產品的差異化問題最受關注。銀行系理財子公司推出的多爲長期限理財產品,期限普遍在5年以上,業績比較基準在4.8%~8%區間內,風險等級較低,主要設置了三種風險保障機制:平滑基金策略、風險準備金和充分計提減值準備;公募養老產品目前以養老目標FOF產品爲主,以目標日期型養老FOF和目標風險型養老FOF產品爲主。養老FOF產品均設有一年以上的最短持有期。

各界認爲,養老FOF跟銀行的理財產品之間的差異主要體現在兩點——首先,公募基金長期在權益類投資方面有較大優勢。由於養老產品投資期限較長,因而組合裏面增加權益類資產配置,有利於提升未來的養老儲備;此外,銀行的理財產品中可能會增加一些非標資產,但是公募基金基本以標準化資產爲主,好處在於其價格更加公允、透明、流動性更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