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又一超市巨頭閉店!實探永旺深圳新洲店關店“倒計時”75天

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王敬 葛愛峯 深圳攝影報道

2022年11月24日,距離永旺深圳新洲店終止營業還有75天。

這幾天,有關“新洲永旺宣佈結業”的消息登上多個平臺的深圳區域榜單。據悉,該店位於福田區新洲中路,是永旺華南有限公司在深圳開設的第六家店鋪,開業於2009年,至今已營業14年。

11月22日,《華夏時報》記者致電永旺新洲店,相關人員告訴《華夏時報》記者,關店應該是受大環境影響,“目前正常營業,到2022年2月纔會終止營業”。11月23日,《華夏時報》記者實地探訪永旺新洲店,看到各種商品都在正常供應,但已進入結業清貨促銷階段。

對於新洲店終止營業的具體原因、公司未來發展規劃等問題,《華夏時報》記者致函永旺(香港)百貨有限公司(下稱“永旺”),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覆。

8月26日,永旺(00984.HK)發佈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6個月中期業績,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收50.49億港元,同比增加5.03%;股東應占虧損1.45億港元,同比減少41.06%元。其中,中國業務方面,期內集團繼續調整營運網絡,另於5月關閉東莞大朗店,上半年收益部分上升5.8%至約27.02億港元;業績虧損減少至8560萬港元。

IPG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永旺陷入關店風波、業績不佳的原因主要是業態老化與同質化、電商與其它業態衝擊,以及疫情影響與消費增長乏力所致。

對於永旺表現不佳的業績,上海畫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AI運營專家駱建華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了三點原因,“首先,當前大環境下消費力整體呈低迷趨勢,消費出現兩極分化現象;同時新冠疫情進一步培育了電商購物的習慣;此外,資本加速推進新零售生態圈的逐步完善。”

因優化戰略佈局終止營業

作爲新洲最大的商超,營業了14年的永旺新洲店承載了衆多深圳市民的時代回憶。

11月23日,《華夏時報》記者實地探訪永旺新洲店時發現,店門口的玻璃門上張貼着該店終止營業的公告,公告顯示:“我司因優化戰略佈局,AEON新洲店將於2023年2月6日營業結束後終止營業,在此之前我司將會開展一系列商品促銷優惠活動,以此回饋廣大的顧客朋友。”同時,公告還表示,其他門店均正常營業,消費者所持有的會員積分卡,禮品卡仍可在其他門店繼續使用及辦理相關業務。

走進店內,門店超市的各種商品都在正常供應,但幾乎所有貨架都掛上了“結業清貨促銷”的廣告標語;二樓入駐的童嬰、服裝、玩具品牌店鋪也同樣掛上了“最後清倉”等標語。

對於門店即將關閉的原因,新洲店的工作人員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因爲賺不到錢了嘛。”但也有工作人員表示:“好像是合約到期了,不再續租。但聽說停業後這棟樓會有其他品牌的超市入駐。”

就工作人員的處置安排問題,《華夏時報》記者同樣致函永旺(香港)百貨有限公司,未獲得回覆。而新洲店的工作人員告訴本報記者:“對於店內員工的安置問題,目前還沒有相關方案出臺,我們也不清楚。”

但也有店內工作人員明確向記者表示,到明年2月後,他們就將面臨重新找新工作的難題。“沒有調崗(安排),就算有,其他門店也離我們生活的地方距離遠。經常來買東西的人都說捨不得關店,我已經在這裏工作七八年了,其實我們(員工)的內心也很捨不得。”

在2022年中報中,永旺指出:“國際衍生問題仍然嚴峻,疫情仍有再次爆發的風險,加上房地產波及甚廣,失業率高企等問題將繼續爲內地2022年下半年經濟增添壓力。”

據永旺2022中報,預期2022年12月將按原定計劃於廣州開設1間超級市場。對此,柏文喜向《華夏時報》記者表示:“該業態模式對永旺未來發展還能形成一定支撐,但是旨在提升業績的業態轉型則勢在必行,僅僅靠多開店是不夠的。”

此前關閉的東莞大朗店持續虧損

根據官網,截至目前,永旺在深圳還擁有7家門店;此外,在廣東省其他地區還擁有17家綜合購物百貨店(GMS)和12家獨立超級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2021年11月29日,永旺公告稱,公司全資附屬公司永旺華南(作爲承租人)向業主發出有關房屋租賃的通知書以提前終止租賃協議的剩餘租期,自2022年6月1日起生效。

根據租賃協議,自2017年7月起一直在該處所經營零售店。在直至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六個月期間,永旺華南就這家店鋪取得持續虧損。董事會認爲,根據通知書提早終止租賃協議,長遠而言將有助永旺華南減輕財務負擔。今年5月,永旺關閉了東莞大朗店。

對此,駱建華認爲,個別永旺店鋪出現關店風波,是一種基於優勝劣汰的市場機制所造成的結果,“我認爲永旺會持續會在中國有較爲良好的運營表現。”

柏文喜表示,關店可以壓縮虧損,但是自救還需要依靠業態轉型與經營提升。永旺如果能夠跟隨行業與消費潮流變化兒而實現快速調整,並能迅速改善業績,未來還有望繼續在中國市場有所表現。

然而,顯而易見的是,除了留存老主顧的青睞,如何在這個時代中生存下去,依舊是擺在永旺面前的一個難題。

對此,柏文喜認爲,面對目前零售行業現狀及市場行情發展,主要以線下門店爲主營業務場所的零售商超應在提升線上業務佔比的同時,豐富和加強線下賣場的體驗性、場景化與社交性來應對不利行情,如此才能發揮線下實體門店優勢的同時提升自身坪效比,真正實現“自救”。

互聯網產品專家、某知名大型商超物流總監楊興順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指出:“傳統商超的破局要結合市場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產品模型和業務模式。”

楊興順進一步分析表示:“第一,重新梳理產品矩陣,根據城市店、社區店和迷你店的佈局,實現不同門店的功能需求,並持續在線下獲客拉新;第二,發展第三方O2O業務,保持品牌和門店在線上的曝光和用戶復購頻率;第三,探索和實施前置倉模式,扭轉新開門店投入大、週期長的局面,實現線上銷售快速增長;第四,結合大數據分析技術,合理規劃SKU分佈,在保證用戶對商品滿意的同時,最大力度控制庫存週轉成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