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十五次會議聽取了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情況報告。報告披露,北京全市90%以上的政務服務事項進駐政務服務中心,實現“一窗”綜合辦理,98.8%的市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程網辦”。

看點1

從交通到房建、市政等領域,實現投標、評標、中標等環節全流程線上辦理

在開辦企業環節,北京推行“合併辦”。拓展企業開辦綜合窗口功能,實行營業執照與高頻審批事項“一窗受理、一次申報、並聯辦理、一次領取”。在疫情背景下,北京市前三季度仍新設市場主體20.3萬戶,同比增長6.7%。推行一體變更、智慧變更制度。深化“一照多址”改革,創新推出“一碼通”服務,企業增減地址信息不再需要更換營業執照。試點開展“一證多址”改革,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符合條件的食品連鎖經營企業、醫療器械批發企業均可享受。探索推進證照“一體變更”,推行集中統一變更,實現線上一次認證、線下一次提交、電子執照一次領取,最大限度減少企業跑動次數。

在保障市場主體招標投標公開透明方面,成立北京市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按照管辦分離、服務高效、監管規範的原則,構建統一交易管理機構、統一交易平臺、統一政府採購、統一智能預警的管理服務體系。全面推進招投標全流程電子化改革。將全流程電子化從交通擴展至房建、市政等領域,實現投標、評標、中標等環節全流程線上辦理,每年可減少線下跑動次數7.5萬餘次,精簡辦事時間10萬小時。建成市、區統一的政府採購一體化平臺,實現“一個平臺,一次註冊,一套標準,一網辦理”。同時,持續消除隱性壁壘。持續清理取消企業在政府採購、招投標等方面存在的差別化待遇,發佈示範文本,對隱性門檻和壁壘問題敏感詞彙實施“智能預警”,今年前三季度,累計發出提示信息1217次。

此外,北京加大對市場主體融資服務力度。集中受理首貸、續貸、確權融資、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金融業務。企業貸款可“貸比三家”,截至目前,貸款服務中心現場發放貸款金額2155.9億元,小微企業及個人經營貸款佔比99%,首貸客戶佔比43.1%。在全國率先實現全部動產和權利擔保統一登記。

看點2

加強重點領域全鏈條監管,已將54.4億劑次新冠疫苗納入全鏈條監管

在監管方面,北京實現政府監管“無事不擾、無處不在”。

綜合運用風險、信用、分級分類、協同、科技、共治6項監管制度,制定“一業一冊”,將政策法規轉換成企業看得懂的執法規範;制定“一業一單”,統一檢查內容,便於企業自查和政府部門監管;推行“一業一查”,統籌開展聯合檢查,實現“進一門,查多事”;推行“一業一評”,共享應用“風險+信用”評價結果開展精準監管。選取“七小”門店、教育培訓、養老服務等與民生息息相關的31個場景開展試點,組織實施238次“一業一查”,有效破解“多頭檢查”“重複檢查”等問題。

同時,加強重點領域全鏈條監管。強化新冠病毒疫苗監管。實施駐廠監督、巡查檢查、GMP符合性檢查、風險研判和提前介入、伴隨式服務“五位一體”監督機制,全力保障新冠病毒疫苗質量安全和供應,已將54.4億劑次疫苗納入全鏈條監管。加強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全面推進食用農產品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監管,建立以承諾達標合格證爲載體的產地準出、市場準入銜接機制,常態化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調查、評估、監測和監督抽查“四位一體”監控,持續推進“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行動,出動執法人員1.2萬人次,巡查生產主體8139家次,全力保障市民羣衆“舌尖上的安全”。

北京整合完善綜合行政執法機構和隊伍,形成市區兩級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境、文化市場、交通運輸、應急管理、農業等7支綜合執法隊。持續推行柔性執法。對疫情期間市場主體無法按時年報或暫時失聯等情況,通過免予相關行政處罰、簡化異常名錄移出等方式,幫助市場主體快速恢復經營,截至三季度已有6243戶市場主體實現信用修復。推動市場監管、文化市場、水務、人防、應急、生態環境、城市管理等領域223個輕微違法事項依法免予或減輕處罰,免罰金額達9000餘萬元。

看點3

今年前三季度網上開庭45.1萬次,在線庭審率達94.2%

在法治環境建設方面,北京案件審理時間、成本實現再壓縮。大力推行網上立案,實現全部一審民商事案件、知識產權案件和執行實施案件網上立案,全市法院累計網上立案89.6萬件;推動“雲法庭”庭審,提供足不出戶的“一站式”訴訟服務,今年前三季度網上開庭45.1萬次,在線庭審率達94.2%。累計通過小額訴訟和簡易程序結案63萬件,平均審理用時分別爲32天和44天,均遠低於60天和90天的法定審理時限。案件執行效率和規範化程度再提高。通過部門間數據共享,實現對被執行人住房公積金的在線凍結和查控。建立執行案款線上發還系統,嚴格管控案款認領、提存、發放等重點環節,確保具備條件的執行案款在法院收到後20日內完成發放。涉外商事糾紛解決能力再提升。成立北京國際商事法庭,提供訴訟、調解、仲裁“一站式”服務,已累計受理涉外案件519件,涉訴金額超58億元。

此外,制定《北京市破產製度改革實施方案》,成爲專門針對破產製度改革的系統性、綜合性、創新性實施方案。出臺《北京市關於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 推動和保障管理人在破產程序中依法履職的若干措施》,全面提升管理人履職保障水平。提高企業破產重整效率。率先開通破產信息“線上+線下”集成查詢服務,實現多項破產信息一站式查詢,用時不超過5個工作日,節省查詢時間40個工作日。

看點4

擴大不動產登記“全程網辦”業務範圍,實現個人間存量房贈與等16類高頻業務“不見面”辦理

報告披露,北京全市90%以上的政務服務事項進駐政務服務中心,實現“一窗”綜合辦理,98.8%的市級政務服務事項實現“全程網辦”,推出3批共153項京津冀“同事同標”事項。推進“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服務。將多個部門相關聯的“單項事”整合爲企業和羣衆視角的“一件事”,大幅減環節、減材料、少跑動,市區兩級首批推出37項“一件事”應用場景。強化電子證照共享應用。累計完成573類、1.2億條電子證照數據匯聚,辦理業務時累計調用電子證照2860餘萬次。打造政策公佈統一窗口。在首都之窗開設政策專欄,同時建立惠企政策兌現專題,發佈324項惠企條款,其中“免申即享”政策36項。

北京還提高了不動產辦理效率。率先推出購房資格“綠碼”服務,近10萬購房家庭實現在線申請購房資格審覈,即時出具覈驗結果。擴大不動產登記“全程網辦”業務範圍,實現個人間存量房贈與等16類高頻業務“不見面”辦理。提升稅務便利化水平。率先實行“十七稅合一”綜合申報,實現電子稅務局主要涉稅事項全覆蓋,網上申報率達99.6%。推廣智能退稅服務,實現增值稅留抵退稅申請“零填報”;推行企業所得稅“報退合一”,納稅人一鍵辦理退稅。

針對跨境貿易,京津兩地創新開展進口“提前申報+船邊直提”、出口“提前申報+抵港直裝”模式,讓北京企業在天津港進出口貨物實現“即提即離、即裝即走”,其中出口集港預期由5天壓縮至1-2天,進口提箱用時由1-2天壓縮至最短1.5小時。同時,壓減通關時間,配套實施報關單優先審覈、彙總徵稅、多元化稅收擔保等政策措施,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進一步壓減至28.9小時、0.7小時,2018年以來,北京企業從天津港進出口成本降低了54.4%。規範通關服務,針對進港、出港、中轉等場景,首都國際機場正式發佈8個類別60餘項貨運服務質量標準,目前已開始試行。開展空港口岸服務企業收費專項檢查,截至目前,90%以上企業已在線上線下同步公示收費目錄清單,清單之外再無收費。

看點5

推動更多類型市場主體在辦理准入準營審批時“一次申請、全部辦結”

報告提出,下一步,北京將更加註重市場準入的公平與效率。深化准入、準營、退出全鏈條改革,全面清理限制市場主體跨區域經營和遷移的不合理限制,深化“證照分離”改革,探索將工程建設、市政基礎設施、資格認定等領域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改革由自貿試驗區推廣至全市範圍。

北京將推行市場主體“准入即準營”,系統整合證照聯辦、一業一證、一照多址、一證多址等改革,進一步擴大改革覆蓋面,推動更多類型市場主體在辦理准入準營審批時“一次申請、全部辦結”。

此外,北京還將進一步加大重點環節改革力度。深化“集成辦”,加快落實政務服務集成辦事場景建設實施方案,確保在年底前實現企業開辦、新生兒出生、義務教育入學等37個高頻事項“一件事”集成服務全部落地,同時研究籌劃更多集成場景。

深化一體監管,加強監管執法標準化、規範化建設,堅持以管促放、寓管於服,深入實施一體化綜合監管,推行輕微免罰等柔性執法,指導企業規範發展。深化數據打通,加快數字政務建設,推進數字政務、數字監管、數字營商等綜合平臺建設,打通數據壁壘,推進政務智能化改革。

新京報記者 吳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