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北京日报

文明城区,既要有城市“面子”,更要有幸福“里子”。而事关老百姓幸福指数的“里子”,便是一条条背街小巷。西城区以全国文明城区创建为抓手,将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工程融入创城工作,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用“绣花功夫”提升创城精细化水平。据了解,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开展以来,西城区1125条背街小巷基本完成精细化整治提升工程。一个又一个“里子工程”,承载起城市文明,也装满了老百姓对生活的幸福期盼。

治理+管理 向环境乱象说“不”

2020年,西城区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行动开始。三年来,西城区坚持用精细化治理打好小巷环境“底子”,用科学化管理持续巩固治理成果,让小巷环境乱象永久“消失”。

打好环境“底子”是背街小巷变“美”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时间积淀下来的“红墙意识”让西城区这一步走得自然且坚定。西城区把党支部建在街巷,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带头认领问题街巷,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带头自拆违法建设,消除周边商户、居民的观望情绪;党员带头啃“硬骨头”,解决一批群众反映突出、多年想解决而未解决的环境问题,形成依法治理的强大氛围,让广大居民看到政府治理的决心和信心。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开展以来,全区拆违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为城市更新留足空间。

为巩固整治成果,西城区落实“日巡、周查、月评、季点名”制度,督导检查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情况。加强市政市容综合巡查背街小巷的力度,对全区1225条街巷全覆盖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高度重视市城市管理委员会针对背街小巷开展日查问题和“回头看”的整改和回复,检查的结果全部纳入到对街道办事处的考核和对街巷长的评价中,始终保持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效果。

在小巷常态化管理上,西城区深化以街巷长为轴心的街巷治理体系,切实建立背街小巷日常长效管理机制。西城区各街道因地制宜,分别制定各自的日常背街小巷管理办法,规范街巷长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街巷物业、环卫、绿化等专业队伍精细化作业标准,综合执法队以及街巷一线力量整合共管,社区同创共建,通过胡同公约、问卷调查等方式,凝聚居民共识,让居民找到自我管理的有效方式,实现城市管理“共治共管、共建共享”,将街巷长效管理落到实处。

2020年至2022年,西城区共任命街巷长1402名,招募“小巷管家”并完成网上注册招募的5217名。西城区还通过开展“最美院落”“最美街巷”“优秀街巷长”“优秀小巷管家”“优秀网格员”“优秀责任规划师”“优秀设计单位”“优秀施工单位”等评选,营造出“街巷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规划+更新 打造美而精的文明空间

西城区注重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与城市更新行动相结合,统筹街区整体空间布局,带着“规划”进小巷,按功能定位分区分类精细制定设计方案,强化一体化和集约式治理,注重与重点大街、平房院落、老旧小区、小微空间改造相衔接,分单元有序推进,努力凸显街巷特色、提升空间效能,实现街巷市容整洁、特色鲜明、环境宜居、文明有序。目前,西城区已经开展了天桥鹞儿胡同片区、什刹海爱民街片区、什刹海金丝套片区、北新华街片区、天桥铺陈市片区5个片区环境综合治理,着力打造体现首都风范、古都风韵、环境秩序井然、人居环境一流的背街小巷。

小而美的“微更新”更是让老百姓“乐开了花”。飞速发展的城市中,人们对于家门口的休闲空间需求日益旺盛。西城区抓住小巷精细化治理契机,结合街区规划落地,用“城市微更新”助力老百姓圆了“休闲梦”。

充分利用拆违及闲置地、边角地,西城区高标准规划建设“小而精、小而美”的口袋公园、微绿地,为市民打造更多公共绿色休闲空间。东福寿里口袋公园是由城市的边角地改造而成的一座800多平方米的小公园,公园的设计十分精巧,不仅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个活动场所,还能“推窗见绿、出门进园”。重构平安大街街道尺度打造“绿色街道”,贯通慢行系统塑造“健康街道”,建设“城市客厅”营造“宜居街道”,完成了平安大街整治提升工程,实现了安宁交通、林荫街巷、健步悦骑,更好地展现了街道厚朴典雅的城市风貌和历史文化。

西城区还深入挖掘立体绿化资源,利用学校、医院和驻区单位等建筑楼体建设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积极推动全龄友好型公园改造,优化完善公园绿地服务功能,持续扩大绿色空间。

背街小巷新风采

● 宫门口东西岔

宫门口东西岔胡同位于白塔寺西城,南起阜成门内大街,北至安平巷,地属新街口街道安平巷社区和宫门口社区,分为东岔和西岔,全长308米,共有123个平房院和35个七小门店。

作为核心区控规落地后西城区实施的首个历史文化街区胡同更新项目,东西岔胡同更新项目于2020年6月14日启动,2021年7月1日建成亮相。项目完成消防干管工程、污水工程和电力架空线入地工程,将原有的监控杆、交通杆、路灯杆、电力杆等合并为综合信息杆,完成沿线院落、商户等158处门脸建筑立面更新,阶段性提升了街区环境和视觉体验。立足打造“稳静街区”,完成白塔寺街区交通通行设计,实现“东岔慢行、西岔限停”。

● 莲花河滨水绿道

莲花河滨水绿道(西城段)北起西客站暗涵出口,南至西城区界,总长度2.4公里,绿道范围内共有公共绿地、河道绿地、小区绿地及道路19.4万平方米。

莲花河滨水绿道设计以“生命印记、故都风采—乡愁”为主题,按照“一河、两带、五景”的景观结构进行建设,提升区域整体景观环境品质,为居民提供一个可看、可游、可用、可追忆的城市绿色生态休闲廊道。近年来,广外街道拆除广外大街371号北侧餐饮一条街、小红庙甲11号等绿道周边违法建设70处,面积6000余平方米,治理“开墙打洞”35处。通过拆违和“开墙打洞”综合治理,确保了莲花河滨水绿道一期、二期项目的顺利竣工。

莲花河滨水绿道提升改造后,街道探索创新河道工作及背街小巷共管共治模式。同时,街道和社区依托绿道两岸建设的场地和服务设施,常年组织歌舞比赛、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提高百姓生活质量,促进邻里和睦,增强社区凝聚力,丰富居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 三里河东辅路

位于西城区月坛街道的三里河东辅路,南起三里河路,北止月坛南街,长398米,宽8.3米,街巷内有中国科学院、测绘出版社、国家能源局、中国兵器集团公司等单位。

三里河东辅路两侧绿树成荫,有多种名贵树种。在街巷西侧有一口袋公园,这里是京剧票友每天打卡的地点,2018年被评为首都文明街巷。其中,三里河东辅路马路东侧建筑群,已被列入《北京优秀近现代保护名录》中。

● 登莱胡同

登莱胡同位于牛街地区中西部,处于广安门内大街和南线阁街之间,与白广路二条相连接。胡同长624米、宽5.4-10米。胡同内有唐代古刹宝应寺遗址以及登莱小学等单位。

登莱胡同边角地位于登莱大灰楼东北侧,根据周边居民群众的需求,经与社区居委会沟通,街道决定对登莱胡同边角地进行环境整治,将此处改造为街心小花园。在登莱小学东侧闲置地面修建小型绿地景观1处,约120平方米。登莱16-20号楼北侧地面坑洼不平,居民出行不便且雨水管线堵塞,街道在此处重新铺设雨水管线60余米,重新平整地面铺设柏油,方便居民出行。经过整治,胡同整体环境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既为周边居民改善了生活环境,也为周边居民日常休闲活动提供了场所和便利。

● 红土店南巷

红土店南巷,东西向道路。东起新建里胡同、西至儒福里胡同。街巷全长354米、宽5-7.2米、面积约为2159.4平方米。红土店地处北京南城,据说这里原是梨园义冢,红土店居民楼中也先后住有许多梨园子弟,例如名丑萧长华、著名花旦芙蓉草(赵桐珊)、张君秋,名净李嘉林与小梅兰芳杨秋玲夫妻等。经环境整治提升后,小巷恢复了“宁静”,更多了几分历史的“沉稳感”。 文/魏昕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