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大能源研究院:石化行業預計2035年才能實現碳達峯

實習記者 王詩涵

延續現有減排路徑,石化行業實現碳達峯的時間節點將出現在2035年。若要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必須採納新路徑,調整產業結構,並實施多種減排措施。

11月24日,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組織發佈的《中國石化行業碳達峯碳減排路徑研究報告》披露上述觀點。

石化行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但其高能耗、高碳排放的特徵同樣顯著。“雙碳”目標之下,石化行業面臨艱鉅的減排任務。

《報告》顯示,2021年,石化行業的營業收入達14.45萬億元,佔工業總收入的11.3%,其二氧化碳排放量約4.45億噸,佔全國總排放量的4%。

從產品品類看,煉油和乙烯是產生碳排放最大的品類,分別佔總排放量的51.3%和23.4%。

基於石化行業當前的產業政策、能耗標準及碳減排措施(下稱“基準情景”),《報告》預計,全行業將在2035年實現碳達峯,峯值碳排放量約6億噸。

工信部等三部委今年7月頒佈的《工業領域碳達峯實施方案》明確,將確保工業領域在 2030 年前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峯。

本月發佈的建材和有色金屬行業碳達峯實施方案均提出,將確保本行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截至目前,石化行業暫未發佈其碳達峯實施方案。

上述《報告》同時提出了新的碳減排路徑(下稱“碳減排情景”),可使得中國石化行業在2025-2030年間實現碳達峯,峯值碳排放量預計不超過5億噸。

其主要通過五大途徑實現減排。首先是調整產業結構。一方面,石化行業目前存在煉油產能過剩、成品油大量出口、化工品仍然不足的結構性矛盾。

對此,需要淘汰落後產能。《報告》指出,需要整合產能低於500萬噸/年的煉廠,分別在2025年和2030年前降低煉油產能至9.3億噸/年和9億噸/年。

同時,實施降油增化,即降低燃料油品比例,提高化工產品比例,應在2025年和2030年分別提升化工輕油平均產率至25%和42%。

另一方面,作爲高能耗、高碳排放行業,石化行業應在不影響產業安全的情況下適度進口中間基礎原料產品,保持一定的對外依存度。

其二,加大節能降耗,增強降碳技術應用和數字化技術;提高電氣化程度,在公用工程和工藝過程中加強電氣化深度並利用可再生電力,如汽驅改電驅、電加熱蒸汽裂解、電化學還原二氧化碳制乙烯制合成氣等。

其三,實現輕質原料替代。例如蒸汽裂解原料輕質化,採用天然氣、丙烷、乙烷、甲醇等低碳原料,促進生物基材料使用等措施。

其四,發展綠氫。在未來,當綠氫成爲穩定足量的低價氫源時,可大幅度促進石化行業脫碳。行業應實現在2025年和2030年分別達到10萬噸/年和30萬噸/年的綠氫應用。

其五,發展碳捕捉、封存和利用(下稱CCUS)。CCUS是指通過從工業排放源中捕集二氧化碳並加以利用或注入地質構造封存,以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的過程。

上述新路徑也有助於控制和降低石油消費。《報告》指出,在“碳減排情景”下,預計2060年國內石油消費量僅爲2.8億噸左右,節油效益達2億噸。以中國自產石油2億噸爲基準,石油對外依存度將從現在的約70%下降至30%左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