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吴文汐、作者王帆   当前,在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要确保居民收入能够持续增长,需要进一步做好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等工作。

另一方面,要实现共同富裕,要先把“蛋糕”做大,同时也需要关注如何缩小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2012年的16510元增加18618元,累计名义增长112.8%,年均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累计实际增长78.0%,年均实际增长6.6%。2013年到2021年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速快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速0.5个百分点。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根据近期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2》,对31个省市自治区的居民人均收入情况进行了盘点梳理,尤其是关注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以及不同地区的收入来源的结构性差异。

整体而言,全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处于持续缩小的趋势,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农村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有赖于产业结构的持续升级,以及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2021年31个省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情况

全国区域、城乡收入差距持续缩小

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的是居民财富收入,往往与反映人均产出创造水平的人均GDP密切关联。大体而言,一个地区的人均GDP越高,意味着产业附加值越高,相对应从事这些产业的人员收入水平也会更高。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持续的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正是提高居民收入的最核心途径。

2021年,上海、北京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过了7万元,分别为78026.6元和75002.2元。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9472元,略高于去年同期的水平。这也意味着,上海居民收入今年全年有望冲击8万元。

从全国的区域对比情况来看,随着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深入实施,不同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在缩小。

国家统计局今年披露的数据显示, 2021年,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4980元、29650元、27798元和30518元,与2012年相比,分别累计增长110.1%、116.2%、123.5%和89.5%,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年均增速最快,中部次之。

这与全国近年来经济“西快东稳”的发展格局大体吻合。随着中国经济发展空间往纵深推进,沿海地区产业向内陆地区外溢转移,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提升,中西部经济发展全面加速。

以贵州为例,过去10年间,贵州GDP增速持续位居全国前列,而2021年贵州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是2012年的2.1倍、2.7倍,增速同样位居全国前列。

除了地区之间,同一个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同样值得关注。有经济学家认为,由于多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影响,造成收入分配的城乡不平等,这将是未来推进共同富裕一系列措施的关键着力点。

从数据来看,2021年全国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50,比2012年下降0.38,相对差距持续缩小。

按照来源来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为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四大项。

从城乡居民的收入来源来看,2021年,全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工资性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分别为28480.8元和7958.1元。但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近年来增长较快,2014年为4152.2元,到2021年已经接近翻倍,增速快于城市居民。

除了工资性收入,城乡居民之间,差距最大的往往是财产净收入。

2021年,全国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为469.4元,仅相当于同期城镇居民该项收入(5052.0元)不足1/10。一个直观的比较是,相比于城镇较为常见的住房出租收入,农村居民的房屋一般较难带来财产性收入。

天津、黑龙江、浙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披露的数据计算,2021年,全国仅有6个省份的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高于全国,而城乡居民收入倍差最小的分别为天津、黑龙江和浙江。

天津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现较为突出,仅低于上海、北京和浙江。从收入来源来看,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的表现相对均衡,其中工资性收入在全国同样仅低于上海、北京和浙江,在天津农村居民总收入中的占比为56%。

有学者的研究表明,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达,农村的工业化程度越高,当地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就越高。另外,天津致力于发展现代都市型农业。据当地媒体报道,天津今年批复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亩均粮食产能将达到800公斤,该项目投资中的25%至30%将转化为农民工资性收入。

作为直辖市的天津,常住人口的城镇化率在2021年已经接近85%,呈现了城乡发展较为均衡的特征。

黑龙江作为农业大省,粮食总产连续十二年位居全国第一,耕地总面积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3%,人均耕地面积大。2021年,黑龙江农村居民的经营净收入为9353.5元,在31个省份中居于前列。

但需要指出的是,从绝对值来看,黑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仅处于中等靠后的位置,反映出城乡发展均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浙江则是综合型的“优等生”。从浙江的经验来看,发达的县域经济、乡镇经济,尤其是近些年新经济业态、电子商务的东风,进一步催生了大量的个体从业者及商贸型企业,既使得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国位于前列,也使得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小。从具体数据来看,浙江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均处于明显领先的水平。

从全国范围来看,城乡收入倍差较小的还有吉林、河南、上海、江苏等地,而西部地区尽管近年来居民收入年均增速最快,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然相对较大。

21世纪经济研究院认为,在当前的发展阶段,仍然需要强调城镇发展,以为吸纳农村转移劳动力提供动力。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城镇化率仍有提升空间,随着农业劳动力继续转移到非农业部门,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转移净收入等实现增长,从而带来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农村居民增收尤其需要“多轮驱动”。在共同富裕的要求下,进一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也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创业就业,同时推动加快深化农村改革,盘活用好农村资源要素,尤其是推进以土地为重点的改革向纵深推进,探索农民权益价值实现机制,切实增加农民的财产净收入。最后,要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让农村居民也能够享受到更优质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