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吳文汐、作者王帆   當前,在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的背景下,要確保居民收入能夠持續增長,需要進一步做好穩增長、穩市場主體、保就業等工作。

另一方面,要實現共同富裕,要先把“蛋糕”做大,同時也需要關注如何縮小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比2012年的16510元增加18618元,累計名義增長112.8%,年均名義增長8.8%,扣除價格因素,累計實際增長78.0%,年均實際增長6.6%。2013年到2021年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實際增速快於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速0.5個百分點。

21世紀經濟研究院根據近期發佈的《中國統計年鑑2022》,對31個省市自治區的居民人均收入情況進行了盤點梳理,尤其是關注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以及不同地區的收入來源的結構性差異。

整體而言,全國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居民收入差距處於持續縮小的趨勢,但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農村地區的居民收入水平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這有賴於產業結構的持續升級,以及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

2021年31個省份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情況

全國區域、城鄉收入差距持續縮小

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的是居民財富收入,往往與反映人均產出創造水平的人均GDP密切關聯。大體而言,一個地區的人均GDP越高,意味着產業附加值越高,相對應從事這些產業的人員收入水平也會更高。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持續的產業升級,實現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正是提高居民收入的最核心途徑。

2021年,上海、北京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都超過了7萬元,分別爲78026.6元和75002.2元。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爲59472元,略高於去年同期的水平。這也意味着,上海居民收入今年全年有望衝擊8萬元。

從全國的區域對比情況來看,隨着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的深入實施,不同地區之間的居民收入差距在縮小。

國家統計局今年披露的數據顯示, 2021年,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爲44980元、29650元、27798元和30518元,與2012年相比,分別累計增長110.1%、116.2%、123.5%和89.5%,西部地區居民收入年均增速最快,中部次之。

這與全國近年來經濟“西快東穩”的發展格局大體吻合。隨着中國經濟發展空間往縱深推進,沿海地區產業向內陸地區外溢轉移,中西部地區的對外開放水平提升,中西部經濟發展全面加速。

以貴州爲例,過去10年間,貴州GDP增速持續位居全國前列,而2021年貴州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2012年的2.1倍、2.7倍,增速同樣位居全國前列。

除了地區之間,同一個地區的城鄉收入差距同樣值得關注。有經濟學家認爲,由於多年城鄉二元經濟結構影響,造成收入分配的城鄉不平等,這將是未來推進共同富裕一系列措施的關鍵着力點。

從數據來看,2021年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爲2.50,比2012年下降0.38,相對差距持續縮小。

按照來源來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爲工資性收入、經營性收入、財產淨收入、轉移淨收入四大項。

從城鄉居民的收入來源來看,2021年,全國城鎮居民的人均工資性收入遠高於農村居民,分別爲28480.8元和7958.1元。但農村居民的工資性收入近年來增長較快,2014年爲4152.2元,到2021年已經接近翻倍,增速快於城市居民。

除了工資性收入,城鄉居民之間,差距最大的往往是財產淨收入。

2021年,全國農村居民財產淨收入爲469.4元,僅相當於同期城鎮居民該項收入(5052.0元)不足1/10。一個直觀的比較是,相比於城鎮較爲常見的住房出租收入,農村居民的房屋一般較難帶來財產性收入。

天津、黑龍江、浙江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小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披露的數據計算,2021年,全國僅有6個省份的城鄉居民收入倍差高於全國,而城鄉居民收入倍差最小的分別爲天津、黑龍江和浙江。

天津農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表現較爲突出,僅低於上海、北京和浙江。從收入來源來看,工資性收入、經營淨收入、財產淨收入和轉移淨收入的表現相對均衡,其中工資性收入在全國同樣僅低於上海、北京和浙江,在天津農村居民總收入中的佔比爲56%。

有學者的研究表明,一個地區的經濟越發達,農村的工業化程度越高,當地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就越高。另外,天津致力於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據當地媒體報道,天津今年批覆了《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高標準農田建成後,畝均糧食產能將達到800公斤,該項目投資中的25%至30%將轉化爲農民工資性收入。

作爲直轄市的天津,常住人口的城鎮化率在2021年已經接近85%,呈現了城鄉發展較爲均衡的特徵。

黑龍江作爲農業大省,糧食總產連續十二年位居全國第一,耕地總面積約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3%,人均耕地面積大。2021年,黑龍江農村居民的經營淨收入爲9353.5元,在31個省份中居於前列。

但需要指出的是,從絕對值來看,黑龍江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國僅處於中等靠後的位置,反映出城鄉發展均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浙江則是綜合型的“優等生”。從浙江的經驗來看,發達的縣域經濟、鄉鎮經濟,尤其是近些年新經濟業態、電子商務的東風,進一步催生了大量的個體從業者及商貿型企業,既使得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在全國位於前列,也使得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較小。從具體數據來看,浙江農村居民的工資性收入、經營淨收入均處於明顯領先的水平。

從全國範圍來看,城鄉收入倍差較小的還有吉林、河南、上海、江蘇等地,而西部地區儘管近年來居民收入年均增速最快,但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相對較大。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爲,在當前的發展階段,仍然需要強調城鎮發展,以爲吸納農村轉移勞動力提供動力。尤其是西部地區的城鎮化率仍有提升空間,隨着農業勞動力繼續轉移到非農業部門,農民的工資性收入、轉移淨收入等實現增長,從而帶來居民整體收入水平的提升。

另一方面,農村居民增收尤其需要“多輪驅動”。在共同富裕的要求下,進一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同時也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創業就業,同時推動加快深化農村改革,盤活用好農村資源要素,尤其是推進以土地爲重點的改革向縱深推進,探索農民權益價值實現機制,切實增加農民的財產淨收入。最後,要注重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讓農村居民也能夠享受到更優質的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