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证通治要法,主要按照五脏生克乘侮的规律来进行的。这些规律包括本脏自病、相生关系失去平衡和相克关系失去平衡等三方面。现将这些内容结合病证来加以阐述如下:

一、本脏自病

凡病变不涉及他脏而只局限于本脏的,称为本脏自病。心的本脏自病有心阴血虚、心火上炎,现述如下:

(一)心阴血虚

【主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心烦,舌尖干红,脉细而数。

【治法】养血安神,用天王补心丹。

【证候分析】阴血不足,心失所养,故心悸;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失眠多梦;血虚不能上荣,故健忘;心之阴血不足,虚火内扰,故心烦;舌尖干红,脉细而数,为心阴血虚之象。所以,治宜养血安神,用补心丹。方中以丹参、当归、生地黄养血安神为主;辅以玄参、二冬壮水增液而制火;人参、茯苓益心气,远志、柏仁养心神,枣仁、五味子敛心气,朱砂为衣,入心安神,桔梗为使,载药上行,共收养血安神之效。

(二)心火上炎

【主证】心中烦热,狂躁谵语,面赤口渴,舌上生疮,小便黄赤,苔黄脉数。

【治法】清心泻火,用泻心汤;脏病治腑,泻小肠火,用导赤散。

【证候分析】心火内炽,故心中烦热;神明被扰,故狂躁谵语;血上荣于面,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炎,故面赤舌疮;火热伤津, 故口渴;心移热于小肠,则小便黄赤;苔黄脉数,皆为火盛之象。清心泻火,用泻心汤直折其心火上炎,亦可脏病治腑,泻小肠火,用导赤散。

二、相生关系失去平衡的传变

心脏相生关系失去平衡的传变,在心气太过方面,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类病变;在心气不及方面,包括母不顾子和子盗母气两类病变。现述如下:

(一)火盛及土

火盛及土是相生关系失去平衡,脏气太过所引起的病变。从母子关系来说,叫做母病及子,因为火为土之母;从脏腑关系来说,这是心病及脾。由于脏气太过,病变多为实证。现举热积胃府的病变为例,分述如下:

【主证】烦渴喜冷,消谷善饥,口臭唇焦,牙龈肿痛,便秘苔黄,脉象洪大滑数。

【治法】清泻胃火,清胃散加石膏、大黄。

【证候分析】热积胃府,耗伤胃阴,故口渴喜冷,消谷善饥;胃中火热炽盛而上炎,故口臭唇焦,牙龈肿痛;胃府积热与肠中糟粕相结,故大便秘结;苔黄脉大,皆胃热之象。病变属于实证,实则泻其子,故宜清泻胃火,用清胃散加石膏、大黄。方中以石膏甘寒,大黄、黄连苦寒,大清胃火,大黄更能导热下行;生地、丹皮清热凉血,当归和血;升麻引诸药至阳明之经,共奏清胃火,凉血热之功。因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血热则胃府亦热,故本方治法重在清胃而兼凉血。火之子为上,心火盛而病及脾土,属于脏气气过之实证,治疗原则是实则泻其子,故以清泻胃火为主。仲景之泻心汤,方中以大黄为君,佐以黄连、黄芩,其目的皆在泻胃,这完全是本母子学说而来。李时珍说:“用泻心汤,亦即泻脾之湿热,非泻心也。”

(二)火病及木

火病及木是相生关系失去平衡,脏气太过所引起的病变。从母子关系来说,叫做子病犯母,因火为木之子;从脏腑关系来说,这是心病传肝。由于脏气太过,所以病变多为实证。现举热极动风为例,分述如下:

【主证】高热不退,神昏谵语,进而发生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脉弦数。

【治法】清热化痰,凉肝熄风,用羚角钩藤汤。

【证候分析】邪入心经,火热炽盛,故高热不退;火热上扰神明,故神昏谵语。肝主筋,司运动,为风木之胜,心火太盛,热极动风,故见四肢抽搐,角弓反张;舌质红,脉弦数,为热盛动风之象。病变属于实证,实则泻其子,治宜清热化痰,凉肝熄风,用羚角钩藤饮。方中以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凉肝熄风;川贝母、竹茹化痰通络;茯神宁心,甘草缓肝;生地黄、白芍柔肝养血,合奏清热化痰,凉肝熄风之效。

(三)火不生土

火不生土是相生关系失去平衡,脏气不及所引起的病变。从母子关系来说,叫做母不顾子,因火为土之母;从脏腑关系来说,这是肾病及脾。由于脏气不及,病变多属虚证。现举五更泄为例,分述如下:

【主证】黎明之前,脐下作痛,肠鸣泄泻,泻下之物完谷不化,泻后即安。少腹畏寒,下肢厥冷,腰膝酸软,小便消长,舌苔淡,脉沉而迟。

【治法】补火温土,用四神丸。

【证候分析】肾为胃关,肾命之火衰微,失其闭藏之职,肾不能为胃之关门,故于黎明之前阴寒极盛时刻发生泄泻;命火衰微,难于腐熟胃中水谷,故泻下之物,完谷不化,阳气不能运于下焦,故少腹畏寒,下肢厥冷;命火衰则肾气虚,故腰膝酸软,小便清长;舌苔淡白,脉象沉迟,皆阳虚阴盛之象。病变属于虚证,虚则补其母,命火为睥土之母,故用四神丸补火温土。方中以补骨脂补命门之火为主,辅以吴萸温中祛寒,补肾命之阳;佐以肉蔻温胃涩肠,五味收敛止泻,共奏补火生土,温阳固涩之功。

(四)火衰木病

火衰木病是相生关系失去平衡,脏气不及所引起的病变。从母子关系来说,叫做子盗母气,因火为木之子;从脏腑关系来说,就是心病及肝。由于脏气不及,病变多属虚证。现举血不养筋为例,分述如下:

【主证】心悸失眠,面白无华,继则筋脉拘挛,爪甲枯燥,舌淡苔白,脉象弦细而涩。

【治法】养血荣筋,用四物汤加首乌、枸杞、木瓜、牛膝。

【证候分析】心主血,心血虚则心悸失眠;其华在面,血虚则面白无华;进而血虚而肝之筋脉失养,故筋脉拘挛,爪甲枯燥;舌淡苔白,脉象弦细而温,皆为血虚肝筋失养之象。病变属于虚证,虚则补其母,治宜养血荣筋,用四物汤加味。方中以四物汤加枸杞、首乌,滋阴养血;牛膝、木瓜活血舒筋,共奏养血柔肝之效。木生火,肝木为心火之母,所以治疗重点在养血柔肝以荣筋。

三、相克关系失去平衡的传变

心脏相克关系失去平衡的传变,在脏气太过方面,包括相乘的火行乘金,相侮的火旺水枯两类病变。在脏气不及方面,包括反乘的水胜克火,反侮的火衰金旺两类病变。现述如下:

(一)火行乘金

火行乘金是相克关系失去平衡,脏气太过引起的病变。火行乘金从脏腑关系来说,如象邪热传肺的病变,现述如下:

【主证】发热汗岀,心烦口渴,喘咳气粗,痰多黄稠,鼻翼扇动,面赤鼻衄,舌苔黄燥,脉象浮洪。

【治法】清心热,保肺津,用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

【证候分析】心热犯肺,火盛津伤,则发热汗出,心烦口渴,心火上炎则面赤;邪热犯肺则鼻衄、喘咳、鼻扇、痰稠;舌苔黄燥,脉象浮洪,乃邪热伤肺之象。病变属于实证,治宜清心热,保肺津,用犀角地黄汤合白虎汤。以犀角地黄汤清心火之上炎;白虎汤保肺中之津液免受邪热之劫。

(二)火旺水枯

火旺水枯是相克关系失去平衡,脏气太过引起的病变。火旺水枯从脏腑关系来说,如象热盛伤阴的病变,现述如下:

【主证】尿血鲜红,小便热赤,烦渴少寐,口舌生疮,舌尖红,脉洪数。

【治法】清心降火,滋水救阴,用导赤散加黄连、玄参、麦门冬。

【证候分析】心火独亢,阴液灼伤,故烦渴;热盛阴虚,心神受伤,故不寐;心移热于小肠,故尿血溺赤,口舌生疮,舌尖红,脉洪数,皆心火亢盛之象。病变属于实证,治宜降火滋阴。故以黄连导赤散清心降火,从小肠导热下行;合增液汤滋水救阴,则火邪除而阴液复。

(三)水胜克火

水胜克火是相克关系失去平衡,脏气不及引起的病变。水胜克火从脏腑关系来说,如象水饮凌心的病变。现述如下:

【主证】心悸气短,四肢厥冷,小便不利,甚则浮肿,舌苔淡白,脉象沉细。

【治法】温阳行水,用真武汤。

【证候分析】肾为水脏,肾阳不足,水饮不化,故小便不利;水饮停聚,上犯凌心则心悸,干肺则喘咳,外溢肌肤则水肿;阳气为水饮阻遏,不能达于四肢则厥冷;舌苔淡白,脉沉而细,皆阳气不足,内有水饮之象。病变属于虚证,治宜温阳利水,故用真武汤。方中以附子温肾阳以化气行水为主;茯苓、白术渗湿利水为辅,生姜温散水寒为佐,白芍制生姜、附片燥热之性,共奏温阳行水,消除水饮凌心之效。

(四)金冷火衰

金冷火衰是相克关系失去平衡,脏气不及引起的病变。金冷火衰从脏腑关系来说,如象寒滞胸痹的病变,现述如下:

【主证】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疼痛,四肢逆冷,苔白脉沉。

【治法】通阳散结,用枯蒌薤白白酒汤加桂枝。

【证候分析】火本克金,火衰而金冷,火反受金之侮。如胸痹证,心阳不足,心肺同居胸中,由于肺受寒邪,金寒肺冷,心火更微。清阳之气受于胸中而转运于背,胸中有寒,阳气失宣而不能转 运,故胸背痛;心火衰微,肺金失于温煦,肺气升降便因寒邪所阻,故发生喘息咳唾;阳气不能达于四肢,故四放逆冷;阴寒内盛,故苔白脉沉。病变属于虚证,治宜通阳散结,用括蒌薤白白酒汤加桂技。方中栝蒌开胸散结,薤白通阳行气,桂枝温通心阳,白酒宣畅气机。心阳得振,肺气宣达,则浊阴自散,痹痛白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