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新聞

2022上海“貉口普查”報告“出爐”:有貉小區集中於松江區北部

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貓糧投餵和垃圾管理情況,會顯著改變貉密度,導致貉數量或密度不正常增加。鄭運祥攝

中新網上海11月25日電 (記者 陳靜)2022上海“貉口普查”報告25日“出爐”。數據分析結果顯示,貉在上海的分佈並非均勻或隨機,而是存在顯著的空間自相關,有貉小區集中於松江區北部,顯示了貉在城市環境快速擴散的特性。

調查顯示,貓糧投餵和垃圾管理情況,會顯著改變貉密度,導致貉數量或密度不正常增加。在其他情況不變情況下,如果存在貓糧和溼垃圾管理不當,貉密度的增加幅度爲1.00只/公頃,較平均密度翻番。

據悉,上海市林業總站、復旦大學保護生物學研究組、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聯合發起的“貉口普查”項目,旨在通過公民科學的組織形式準確調查在上海的分佈範圍、種羣數量等數據,並瞭解社區居民對於貉的態度。這是中國超大城市,通過公民科學的組織方式,進行城市野生哺乳動物同步調查的一次探索。

有貉社區可在野保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在貉常出現的區域樹立“不要投餵貉”“野生動物出沒”等警示標牌。鄭運祥 攝

據介紹,上海所在的長三角區域是中國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區之一,生物多樣性正在經歷快速的變化。歷史上,分佈於上海的哺乳動物物種組成豐富,包括小靈貓、貉、獐、豹貓等多個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以及黃鼬、狗獾、東北刺蝟、華南兔、赤腹松鼠等其他物種。近幾十年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土地利用方式的急劇轉變,使很多原有自然棲息地不復存在,一些物種的生存受到威脅。但貉逐步適應了城市環境,數量處於快速增加過程中,分佈區域持續擴大。

本次調查以定量方式確定了上海市松江區有貉小區的貉平均密度(1.08只/公頃)、評估貓糧和垃圾管理等社區管理方案對於貉密度的影響,爲保護管理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科學支持,探索了公衆參與城市野生動物研究和保護的新模式。

調查報告指出,減少投餵行爲,確保溼垃圾不落地,對控制居民區內貉種羣數量,避免因貉種羣激增引起居民與貉之間矛盾衝突具有重要作用。小區內的貉主要利用建築物底層沉降縫搭窩,造成部分貉的活動範圍與居民生活區域高度重合。調查報告建議居民與小區物業聯動,在非繁殖期,待洞穴內的貉全部離開後,填補沉降縫。

爲避免因人或寵物與貉近距離接觸導致的意外情況,有貉社區可在野保專業人員的指導下,在貉常出現的區域樹立“不要投餵貉”“野生動物出沒”等警示標牌。

訪談調查及問卷調查初步結果顯示,部分居民由於對貉的生活習性等知識缺乏科學認識,容易對貉產生負面印象。因此,應當加大科學普及力度,通過多種形式傳播野生動物保護知識,推廣“不害怕、不接觸、不投餵、不傷害”等四點相處原則,促進人與野生動物和諧共生。(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