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接受死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00後女生譚敏妍在重慶市石柱縣當地一家公墓工作。在社交平臺上她發視頻調侃自己是一名守墓人,已提前進入退休生活,這引來很多人圍觀,羨慕、質疑、好奇和恐懼交雜在一起。她沒想到會火,只覺得分享的東西很日常,但可能與死亡相關,才讓大家覺得不平常。

譚敏妍在公墓辦公、居住的地方。圖片由受訪人提供

因爲住在公墓裏,譚敏妍每天都會“目視”死亡,但這並未讓她覺得可怖。公墓裏也沒有外界想象的壓抑和晦暗,反而更多的是平靜,這似乎是外界缺少的。年輕的網友羨慕譚敏妍,在墓地工作不需要面對複雜的人情世故,也不需要爲加班苦惱,甚至很多人留言諮詢是否有崗位可以應聘。現實確是如此,譚敏妍說自己除了偶爾接待來客,大部分時間在玩手機。她坦承,這裏只是環境特殊,但比大多數工作都輕鬆。

譚敏妍發佈的視頻在社交平臺火了以後,有網友評論她月入上萬,她心裏不忿,發視頻闢謠。雖然每月實際工資收入只有四千多元,和謠言並不相符,但高薪似乎已成爲大衆對殯葬行業的刻板印象。

不可否認的是,譚敏妍所在的殯葬行業曾一度因個別地方出現的灰色產業鏈、暴利等被外界詬病。但公衆對殯葬行業的不友好不止因爲誤解還有恐懼。隨着殯葬行業的發展,現代殯葬技術與理念的完善,讓湧入這個行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但抱持死亡偏見的人仍有不少,殯葬行業工作人員仍會因工作的特殊性被歧視。

譚敏妍希望,有一天大家不要害怕死亡,談殯葬色變。

以下是澎湃新聞記者和譚敏妍的對話:

00後的“守墓”工作

澎湃新聞:請介紹一下自己?

譚敏妍:我叫譚敏妍,2000年出生,工作的地方就在老家(石柱縣)這裏。我來這個公墓工作並沒有特別久,2021年來這裏實習,2022年畢業後又回到這裏,成爲了一名正式員工。這個公墓有骨灰墓,也有遺體墓,主要是以土葬爲主,因爲這裏是少數民族土家族聚居的地方,有土葬習俗,國家會尊重少數民族的習俗。

澎湃新聞:單位人多嗎?目前有幾個人?

譚敏妍:目前辦公室這邊有4到5個人,2個實習生年齡比我還小,總經理30多歲,老闆年紀比較大,不經常在單位。除了在辦公室工作的人還有專門煮飯,打掃環境的工人,大概有七八個人,大家都住在一起。

澎湃新聞:爲什麼說自己是守墓人?每天的工作是什麼?

譚敏妍:我說守墓人其實有一些自我調侃,因爲住的房子後面就是墓地,每天守在這裏,所以我就說自己是守墓人。我們一般在辦公室工作,逝者家屬有需求,就會到我們這裏選墓地,我們要接待他們,買墓地的話,還要給他們辦手續,安排下葬。安排下葬的過程中客戶會有一些要求,我們要按照他們的要求處理。疫情嚴重期間,家屬不能到公墓祭拜,我們還要代替他們進行祭拜。

譚敏妍在工作單位抱着寵物貓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澎湃新聞:墓園位置在山上是嗎?距離縣城有多遠?

譚敏妍:在山上,距離縣城開車需要40多分鐘,最近的一個鎮,騎電動車過去大概需要十幾分鍾,開車只要幾分鐘。這裏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落後,現在公墓都比較先進,有云服務,也有自己的公衆號,基礎設施都很完善,我們這裏還有專門K歌的房間,平時會自娛自樂。就像一家人住在農村,有貓有狗,貓是我自己的,狗是被單位收養的。

澎湃新聞:在這裏工作會不會有孤獨感?

譚敏妍:不會,我們經常出去玩,想進城就開單位的車進城。也可以網購,網上買東西后,再騎小電動車去鎮上拿快遞。

澎湃新聞:發在網上的視頻火了以後有什麼感覺?

譚敏妍:火了之後,很多人聯繫我,想要採訪我,我就不知道說什麼,我覺得我分享的東西很平常,很普通,沒什麼特別的地方。同時我也有點害怕,因爲我是學殯葬專業的,大學的時候老師就會說,很多人對殯葬行業誤解太深。現在網上有人傳,我的工資白天600元,晚上1600元,說我一個月有幾萬塊錢的工資。我不喜歡這種說法,覺得傳出去很不好。

澎湃新聞:現在的工資沒有那麼高是嗎?

譚敏妍:對啊,工資都是普通工資,月工資4000多元,也會有提成和補助。現在的工資在當地算是比較高的,當地普遍都在3000-4000元。

澎湃新聞:你覺得爲什麼大家會關注你,吸引大家的是什麼?

譚敏妍:首先對殯葬行業,大多數人都不太瞭解,很好奇。還有一部分人是年輕人,看到我發的工作環境,工作內容,覺得我很輕鬆,不用跟人打交道,就想過這樣的生活,而且我發的是提前養老,很吸引年輕人。現在每天都有年輕人問我們還招不招人,想來上班,一直髮消息,打電話。

澎湃新聞:單位還會招人嗎?

譚敏妍:我們這裏暫時不缺人,要不了那麼多人。

年輕人要無所畏懼

澎湃新聞:你是哪個學校畢業的?你這一屆這個專業招了多少學生?

譚敏妍:我是重慶城市管理職業學院畢業的,讀的是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我讀這個專業的時候,中國只有四五所大學有這個專業,而且都是專科。我們有4個班,1個班大概有30多個人,這個專業總共有100多個人。殯葬專業是我們學校的王牌專業,但和其他專業相比學生數量仍然很少。

澎湃新聞:這個專業會學什麼課程?

譚敏妍:會學習涉及殯儀館和公墓的所有東西,殯儀館方向包括遺體防腐整容、化妝、穿衣、追悼會主持、追悼會禮儀等。還會學習毛筆字,易經八卦,以及公墓管理等課程。關於殯葬的文化和歷史我們也要學,做這一行要了解每個地區不同的文化習俗。

澎湃新聞:爲什麼會選擇這個專業?

譚敏妍:一開始都不瞭解,就是一種好奇。以前看過日本的一部電影《入殮師》,對殯葬行業有了最初的瞭解。電影講的就是給逝者化妝,讓逝者更有尊嚴的離去,我很受觸動,覺得很神聖很偉大,當時就想以後去做這個工作。高中階段比較內向,不想跟人打交道,不想說話,可能是因爲青春期,然後有朋友介紹說他學校的殯葬專業很適合我,我很感興趣,就報了這個專業。

澎湃新聞:報考這個專業家裏人有沒有不同意?

譚敏妍:親戚一直在勸我,讓我不要選這個專業,他們覺得女孩子做什麼不好,要做這一行,以後出來不好找對象。我爸媽就覺得沒什麼,他們的想法比較開明,覺得只要是自己喜歡,做什麼都行。

澎湃新聞:所以進入殯葬行業的時候有沒有顧慮?

譚敏妍:沒有,年輕人無所畏懼,不能只爲了談戀愛爲了結婚做選擇,我自己一個人活得也很好,能談就談,不能談就算了。談戀愛、結婚和職業沒有關係。

澎湃新聞:在公墓工作會害怕嗎?

譚敏妍:在殯儀館可能會害怕,公墓會好一點。在殯儀館工作最開始都會有一點害怕,但是做的時間長了就會好很多。有同學在殯儀館工作,他們說也不全是害怕,還因爲殯儀館的環境很特殊,有的遺體腐爛有味道,屍臭味會讓人嘔吐,有的屍體是面目全非的,所以不止是心理的,還有生理上的衝擊。

澎湃新聞:在殯儀館和公墓工作的區別是什麼?

譚敏妍:區別很大,殯儀館要接觸屍體,要給逝者沐浴、按摩、穿衣服,有的屍體已經面目全非,要給他修復成生前的樣子。殯儀館比公墓的工作多很多,很多人對殯儀館的接受程度可能更低一點。公墓接觸不到遺體,一般在辦公室工作,主要負責接待,安排事項,維護公墓整體環境。公墓工作只是環境特殊,比大多數工作都輕鬆。

澎湃新聞:在殯葬行業工作的基本要求和禁忌話語是什麼?

譚敏妍:正規的話,服裝都是穿黑色西服,行業禁忌話語不能說你好,歡迎光臨。接待的時候可以問,有什麼需要幫助的嗎?

殯葬行業的誤解與偏見

澎湃新聞:提起殯葬行業很多人都很忌諱,你怎麼看?

譚敏妍:基本上都會忌諱,但我沒有這個想法,我不相信那些東西,每一個行業都需要有人做。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想要了解這個行業,在逐漸接受這個行業。我身邊的人都挺好,沒有人覺得我做這個工作就不跟我接觸。大家主要還是因爲害怕死亡,覺得談到死亡晦氣。有的家屬來這裏就不敢到墓地上去,只會待在辦公室。有的家屬還會問我們,怎麼會在這裏上班呢,你們小姑娘不怕嗎?我說不怕啊,有什麼怕的。

澎湃新聞:什麼樣的人會比較忌諱?

譚敏妍:主要是年紀比較大的人會介意,比如像我父母這個年齡段的人就很忌諱。但年紀很大的人,比如像我爺爺奶奶這個年齡段的,他們覺得人都是要死的,就不會覺得晦氣。現在的殯葬行業更加年輕化,我們也想讓行業被大衆接受,殯葬也可以拿到檯面上來說,不希望一談到殯葬就色變。

澎湃新聞:大衆對殯葬行業的誤解是什麼?

譚敏妍:主要的誤解就是高薪、暴利、灰色產業之類的,但現在都是民政部門在管理,這些是不被允許的,大家知道的還是很久以前殯葬行業的做法。

澎湃新聞:進入殯葬行業後有什麼想法發生了改變?

譚敏妍:來之前大家都以爲工資很高,但來了之後發現並不高。最初以爲在殯儀館上班工資怎麼都會上萬,但並不是,我同學在福建、浙江、廣西這些地方的殯儀館工作,扣了五險一金,每月工資不到7000元,殯儀館的薪資只比當地平均工資高了那麼一點。

澎湃新聞:在殯葬行業工作的同學怎麼看待他們的工作?

譚敏妍:大家都覺得殯葬工作比較難做,需要承受外界很多壓力。外面人覺得你工資很高,其實工資一點都不高,自己心裏會不平衡。加上別人也很難理解爲什麼要做這個工作,自己選擇做收入也不樂觀,要維持生活就很難堅持,不可能一直憑着熱愛做下去,所以有的人到後面就轉行了。

澎湃新聞:你覺得在殯葬行業工作面臨的最大的困擾是什麼?

譚敏妍:不被理解,不被接受是最大的困擾。在殯儀館工作的人更容易不被理解,朋友會越來越少,慢慢就沒有社交了。長時間在殯儀館上班,心態也會變得比較壓抑,自己也不太願意出現在有喜事的場合。很多人要結婚,要生孩子,有了家庭之後另一半和孩子也會被不同眼光看待。我們希望這個行業能變得更好一點,希望大家能多一些理解,不要有那麼多的誤解和偏見。

活着的時候要好好活

澎湃新聞:在殯葬行業工作,怎麼看待生死?

譚敏妍:我這個人就是,看到有人去世,我會難過,會惋惜,就更覺得要珍惜當下,活着的時候要好好活,珍惜身邊的人。以前讀大學的時候,也會對未來從事殯葬工作,有一些未知的恐懼,但大二的時候我奶奶去世了,從那時候開始就覺得沒什麼可怕了,一想到是我最親的人去世就不會害怕,其實墓地裏面躺着的也是別人最親的人。

澎湃新聞:平時在墓園會接觸到什麼人?

譚敏妍:我們主要接觸的是婆婆爺爺,他們年紀大了,要給自己看墓地,要麼是自己來,要麼是帶着子女來。老年人一般會要求墓地環境好,位置好,會講風水。

澎湃新聞:老年人給自己選墓地時會有傷感情緒嗎?

譚敏妍:不會,他們覺得年齡到了,自己給自己安排才心安。有的老人會把要求告訴我們,我們會給他們記下來,自己給自己選墓地的老人很多。很多老人的子女會牴觸父母在活着的時候就把墓地選好,感覺父母馬上會去世,老年人反而很開明,覺得很正常。有的老人覺得,自己安排身後事,會減少子女的負擔,不想要子女操心。

譚敏妍:我們這裏經常有附近的婆婆爺爺來玩,很多老年人沒事情做,沒有人陪伴,會互相約着來這裏玩,大家不會覺得有忌諱,年齡大的人對生死看得很淡。

澎湃新聞:我看到發在網上的視頻中你們一直很開心,有沒有不開心的時候?

譚敏妍:我們當着家屬的面肯定不會這麼開心,但我們也是正常人,墓地不一定要死氣沉沉的,儘量營造輕鬆的氛圍,就是想讓家屬儘快的走出來。我們想把這裏打造成公園,讓來這裏的人不要那麼懼怕死亡,正確理解死亡,生老病死是沒辦法避免的,活着的時候要珍惜當下。殯葬行業的宗旨就是,讓逝者安息,讓生者得到慰藉。這個行業是比較特殊的服務行業,我們直接的服務對象是去世的人,間接服務的是逝者家屬,我們讓逝者體面地離開,讓家屬可以更快地走出來。

澎湃新聞:這份工作給你帶來了什麼收穫?

譚敏妍:我心態一直都很好,活得比較通透。我覺得只要開心就好,沒必要想那麼多,人生短暫。活着就好好活,死亡來臨的時候也不會那麼害怕。

澎湃新聞:會害怕鬼神之說嗎?

譚敏妍:不會,要相信科學。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譚敏妍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