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 冉学东

笼罩在债市上的阴云尚未散去,11月25日,国债期货跌幅扩大,10年期主力合约下跌0.44%,5年期下跌超0.32%,2年期下跌超0.1%。

银行间利率债下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涨1.39%,到2.846%,上行3.9个BP。其他利率债也跟随下跌。长短利率市场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事实上,债券市场刚刚经历过一次大波折,源自于利率突然上升,从11月11日到11月17日,十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从最高点的101.625跌到最低点99.69,5个交易日的下跌幅度为债市罕见,同时收益率也大涨了三日,从最低点的2.702%上涨到最高点2.857%。美国国债收益率近期大跌,中美倒挂的利差大幅收窄。

以上导致债券基金净值大跌,银行理财产品出现大面积净值为负的情况,固定收益产品和理财产品出现规模较大的赎回,可谓一片风声鹤唳。

此后的几日债市开始轻微波动,到了周末,债市再次突然大跌,直接原因是央行的操作。

本周央行在公开市场实行的是净回笼,央行本周共开展230亿元逆回购操作,因有4010亿元逆回购到期,全周实现净回笼3780亿元。

周一央行逆回购净回笼20亿元,为11月9日来首次净回笼。周二净回笼量进一步放大至1700亿元,周三至周五分别资金净回笼690、1240、130亿元。

央行的净回笼导致周末利率再次上涨,难道央行货币政策边际上又要偏紧?

近期对于国内货币信贷影响较大的两件事情是,第一件是11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适时适度运用降准等货币政策工具。11月25日晚间,央行公告称,自2022年12月5日降低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8%。

央行有关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一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支持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二是优化金融机构资金结构,增加金融机构长期稳定资金来源,增强金融机构资金配置能力,支持受疫情严重影响行业和中小微企业。三是此次降准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56亿元,通过金融机构传导可促进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

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共计释放长期资金约5000亿元。因12月有5000亿元MLF到期,本次降准未安排置换到期MLF。

今日债市的大跌很可能是一次所谓的“预期差”,降准的幅度远远不及预期,因此利率开始飙升,债市重拾跌势。

同时,金融方面对于房地产的支持政策骤然加剧和密集,近期,“保交楼”专项借款资金已基本投放至项目,今年前10月,银行业投放房地产开发贷款2.64万亿元,发放按揭贷款4.84万亿元,目前六家大型银行、12家股份制银行围绕“16条”等监管政策,建立区域优质房企“白名单”。目前,交通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都相继与房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公开信息整理,邮储银行、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对各房企授予的信贷额度累计已达12750亿元。而股份行方面也保障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对国有、民营房地产企业一视同仁。

以上政策出台,在当前本来就宽裕的流动性,和较低的利率的形势下,银行信贷创造货币的增量会更大,利率可能会进一步降低,央行本着稳健的目的,可能会提前收回一些流动性,以对冲流动性突然巨量对债市形成的冲击。

另外,考虑到央行对未来通胀的态度,央行在货币政策上的谨慎就是可以理解的。

目前央行对于未来的通胀压力还是非常警惕的,11月16日,央行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要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特别是需求侧的变化,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海外通胀高位运行,全球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国内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

《报告》提出,高度重视未来通胀升温的潜在可能性,特别是需求侧的变化,所谓需求侧的压力,可能是今年来M2增速长期运行在两位数以上,未来疫情情况好转,消费增加有可能推高通胀。国内猪周期等结构性因素影响,同时需求侧复苏、疫情防控优化带动通胀。

在笔者看来,由于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抗疫形势不明朗,房地产市场短期很难形成较好的需求。物价的问题压力不大,我国当前核心CPI仍然偏弱,10月同比上涨0.6%。

待未来通胀的形势明朗后,政策会逐步边际放松,未来利率长期下行仍然是不可逆转的。

责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