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南海网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1月26日消息(记者 赵航)11月24-25日,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由海南省委宣传部和海南省核应急办公室共同举办的以“绿色低碳,我们在行动”为主题的第六届海南省核安全文化媒体行活动在昌江举办。来自中央驻琼媒体、省内媒体共约50名记者利用两天时间探访了位于昌江海尾镇的海南昌江核电厂。

第六届“核安全文化媒体行”探访海南核电,昌江核电白蝶贝养殖项目现场负责人庞宁介绍附近优质海水适合白蝶贝养殖。记者 汪承贤 摄

“这颗珍珠直径大约有14毫米,这是海南核电出让温排水区域,开展白蝶贝科研养殖以来培养出的最大的一颗。”记者们的第一站,来到了海南核电厂温排水海域白蝶贝养殖项目。

昌江核电白蝶贝养殖项目产出的珍珠。记者 汪承贤 摄

据白蝶贝科研养殖项目现场负责人庞宁介绍,白蝶贝是体型最大珠母贝之一,生态价值很高,利用核电温排水培育白蝶贝并形成初步的产业规模,一方面充分利用了余热资源,同时白蝶贝的培育也是一种碳汇的过程,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更凸显了核电清洁能源的现实意义,另一方面也改善了昌江地区农业结构,带动当地就业。据介绍,目前参与白蝶贝养殖的员工已超过20人,大部分是海尾镇当地渔民。

第六届“核安全文化媒体行”探访海南核电,昌江核电白蝶贝养殖项目现场负责人庞宁介绍附近优质海水适合白蝶贝养殖。记者 汪承贤 摄

温排水海域白蝶贝养殖既是一次科研探索,也是海南核电对消除公众“恐核”心理、提升公众对核电信任度和满意度的一次积极尝试。

生动的第一步充分调动起了记者们的好奇心,随后记者团通过近距离参观、采访当地群众、核电周边产业负责人、听核电科普讲座,与海南省核应急专家、国家核应急协调专家交流座谈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形式,近距离、多角度了解核电、感知核电,充分了解核电在能源供应、节能减排、地方经济上做出的贡献。

海南核电展览馆展出的先进压水堆AFA—3G核燃料组件。记者 汪承贤 摄

活动期间,媒体团通过听取核电专家的专题讲座并走进海南核电科普展厅,了解我国核电发展形势、昌江核电厂整体规划和核电厂核安全文化建设情况等内容,实地参观海南核电在运、在建工程和核电厂外围核应急基础设施。来自海南省核应急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杜松军及来自国家核应急协调专家左跃向媒体团介绍了核应急、核电科普工作与公众沟通的工作,媒体团与专家互动交流。

第六届“核安全文化媒体行”探访海南核电,走进海南核电展览馆。记者 汪承贤 摄

据介绍,海南核电基地是海南自贸港最大的清洁能源基地,为海南能源供应、 经济社会发展及“双碳” 目标实现发挥着“压舱石”作用。海南核电一期投产以来,已等效减少标准煤消耗15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4088万吨、二氧化硫13万吨,氮氧化物11万吨,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及海南省完成“十三五”能耗“双控”目标做出了卓越贡献。基地内在建工程建成投产后,年发电量约300亿度,据测算每年可减少标准煤936万吨,将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及“双碳”目标的实现注入强劲动力。

昌江固定式去污洗消站参观。记者 汪承贤 摄

据了解,海南核电基地是我国最南端的核电基地,党的十八大以来,海南核电实现一期工程1、2号机组全面建成投产并保持良好运行业绩,二期工程3、4号“华龙一号”机组、多用途模块式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机组正式开工建设,形成了“三堆共建、双龙齐飞”的格局,未来,二期工程建成投用后,海南核电的年发电量将占到海南省统调发受电量的一半以上,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海南核电多用途模块式小型核反应堆“玲龙一号”机组正在建设中。记者 汪承贤 摄

海南核电在自身发展的同时,紧密围绕“以核为主、一主多元、协同发展”战略,坚持以保障核安全为首责,充分发挥央企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深度融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配合昌江黎族自治县政府,积极推进海南(昌江)清洁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助力核电关联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和核技术应用产业在海南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为保护环境,保障公众安全,自核电项目开工建设伊始,海南省核应急办联合海南核电着力推进省内核安全文化体系、核应急预案体系、核应急能力体系建设。目前核应急体系平稳运转,值班制度有效执行,得到国家核安全局和国家核应急办一致认可。

海南昌江核电二期项目正在有序推进。记者 汪承贤 摄

与此同时,海南核电联合海南省委宣传部、省核应急办、昌江黎族自治县政府等部门与社会团体,也深入开展核电公众沟通、核电科普工业游等活动,努力拉近核能与公众之间的距离,本次媒体行,就是诸多行动之一。活动尾声,参与了诸多活动的记者团成员均表示受益匪浅,对核能相关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核安全有了大幅度的改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