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網

新華網博鰲11月26日電(沈美)經濟活動帶來的氣候變化、環境破壞、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社會問題等成爲全球性挑戰,ESG也因此成爲企業和社會發展的核心議題。在11月26日舉辦的2022中國企業家博鰲論壇·2022企業ESG發展論壇上,伊利憑藉ESG領域的突出表現,入選2022企業ESG傑出環境實踐案例。

這並不是伊利在ESG領域第一次入選。據瞭解,僅2021一年間,伊利就榮獲諸多榮譽:2021年7月27日,伊利作爲農業食品業代表企業,案例入選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企業碳中和路徑圖》;12月3日,伊利“碳達峯、碳中和”案例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基礎教材》;12月24日,伊利作爲中國乳企,案例入選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走向零碳——在華企業可持續發展行動報告》;12月,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發佈《走向零碳 在華企業可持續發展行動》報告,伊利在報告中作爲可持續發展“實踐案例”被深入分析……

伊利在ESG領域收穫的碩果累累引發行業關注,作爲一家乳製品生產企業,伊利在ESG領域究竟有哪些驚人之舉?

“綠色產業鏈”將可持續發展融入企業戰略

二十大報告指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對於中國企業,特別是行業中的龍頭企業來說,要實現綠色發展,就要將可持續發展融入企業戰略中。

據瞭解,早在2017年,伊利成立了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確立“標準+體系+實踐”的三位一體可持續發展模式。該委員會由伊利董事長潘剛直接領導,委員會指導伊利集團、事業部和工廠在可持續發展的四大行動領域展開密切合作,包括產業鏈共贏、質量與創新、社會公益、營養與健康。也是從當年開始,伊利將供應鏈上游的牧場碳排放納入其碳盤查範圍。

這不得不提到伊利在2009年就提出的中國乳製品行業“綠色產業鏈”,作爲行業的頭部企業,伊利擔起領軍企業責任,面向行業推廣綠色理念、確立綠色標準、生產綠色產品,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

伊利的“綠色產業鏈”涉及許多項目,其中有一個項目傳播最廣:伊利在內蒙古阿魯科爾沁旗推行種養結合的苜蓿種植模式,採用機械化和節水噴灌技術種植,治理風沙源頭,改善項目區土壤、植被和生態環境。截至2021年底,項目核心區植被覆蓋度已從2008年的不足10%提升到95%以上,降雨量明顯增多,當地小氣候得到改善,收穫良好的經濟、社會、生態效益。

伊利的“綠色產業鏈”不斷延伸,7月12日,隨着伊利現代智慧健康谷工業板塊重要項目全球智能製造產業園投產,伊利打造的“綠色全產業鏈”引發全行關注,這個集“種植業發展、奶源建設、智能製造、科技創新、文旅休閒、商務活動”爲核心打造的種養加一體化、產學研文旅商居多業態融合的產業體系,將伊利打造“世界乳業硅谷”的夢想變爲現實。

重視綠色生產力 搭建減碳平臺實現“雙碳”目標

伊利方面表示,綠色生產力,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綠色生產製造,是企業綠色發展的主戰場、綠色經濟的新賽道,也是我們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的關鍵所在。

據瞭解,伊利已經連續12年開展全面碳盤查,這12年裏,伊利實施產品全生命週期綠色生產,建立完善的能源環保數據覈算體系,建設全國首個“零碳”五星示範區,打造中國食品行業首個“零碳工廠”。截至2021年底,伊利旗下23家分(子)公司被工信部評爲國家級“綠色工廠”。

2021年11月20日,在伊利集團領導力峯會上,伊利集團董事長潘剛正式提出“社會價值領先”目標,表示伊利將率先實現碳達峯碳中和、達到領先的可持續發展評級,爲社會創造價值。作爲頭部企業,一直以來,伊利以身作則,不僅推進自身的綠色發展, 還積極引領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建“綠色產業鏈”,做綠色低碳生產生活的先行者和倡導者。

2022年4月,伊利攜手全球戰略合作伙伴成立“零碳聯盟”,據統計,伊利的全球合作伙伴總計2000多家,遍及6大洲,分佈在39個國家和地區,並在今年的進博會上和這些夥伴共同發起《零碳聯盟章程》;2022年4月8日,伊利正式發佈《伊利集團零碳未來計劃》《伊利集團零碳未來計劃路線圖》,表示伊利已在2012年實現碳達峯,將在2050年前實現全產業鏈碳中和,並制定了2030年、2040年、2050年3個階段的具體任務。

與此同時,爲建設綠色生態圈,保護生物多樣性,伊利還展開了一系列公益活動:與世界自然基金會、中國綠化基金會等權威組織合作開啓“伊利家園行動”,陸續開展智慧草原、東北溼地保護、亞洲象棲息地保護等公益項目;攜手阿里巴巴、三峽集團等企業,共同發起“可持續發展企業行動倡議”等等。

正如潘剛爲伊利確立的發展理念,即“厚度優於速度,行業繁榮勝於個體輝煌,社會價值大於商業財富”,伊利正憑藉堅持“因綠而興”的發展準則,通過一系列守護青山綠水的“伊利智慧”和“伊利方案”,致力實現其構建人類個體和地球生命和諧共生的美好遠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