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福州晚報

跨越1600多公里,上演“南北大遷徙”

連江50萬籠“候鳥鮑”從山東返鄉

11月25日,在福州連江縣苔菉鎮後灣海域,漁民把從運輸船上卸下的鮑魚養殖箱運到漁排上進行掛籠立體放養(無人機照片)。

冬天到了,天上候鳥南歸遷徙,而海底鮑魚也開始了返鄉過冬。連日來,連江縣50萬籠“候鳥鮑”跨越1600多公里,從山東返鄉過冬,上演了“南北大遷徙”。

值得一提的是,鮑魚是福州的優勢水產品,新華社和央視也頻頻聚焦福州鮑魚產業。

11月25日在福州連江縣苔菉鎮後灣海域拍攝的運輸船上裝載的鮑魚。

11月25日在福州連江縣苔菉鎮後灣海域拍攝的鮑魚運輸船。

“候鳥鮑”南征北戰

連江是中國鮑魚之鄉,全國每三頭鮑魚就有一頭來自這裏。11月25日上午,連江縣苔菉鎮後灣碼頭格外熱鬧。中新永豐新一批5萬籠鮑魚乘坐“藍色巨輪”——5000噸級活水運輸船,從山東榮成跨越1600多公里,歷時多天,順利抵達連江。

在呼嘯的海風和隆隆馬達聲中,一個個重達7.5公斤的養殖箱被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從活水運輸船上搬運下來,然後通過漁船運往附近的養殖區進行掛籠立體放養。鮑魚們將在這裏開始下一階段的生長。

鮑魚爲何要返鄉呢?中新永豐負責人吳永壽告訴記者,鮑魚對海域水溫要求極爲苛刻,要求保持在15℃至25℃之間,否則極易死亡。爲提高養殖成活率,拓展養殖空間,連江這些年採取了“南鮑北養”的鮑魚養殖方式,即每年4月份將鮑魚運送至山東榮成避暑,等11月份時,再運回到家鄉海域過冬,如此往復,直至鮑魚長成。

然而,“南鮑北養”並非一帆風順。吳永壽回憶說,他們曾嘗試過汽車運輸,但成本過高,也嘗試過漁船運輸,但死亡率達10%。爲此,他們投資3000多萬元配置了兩艘全國最大、設備先進的5000噸級活鮑魚專業運輸船。運輸船可直接引入海水,配置了先進的噴淋式供水系統,保證含氧量高於平常,從而將運輸途中的鮑魚死亡率降至零,爲鮑魚“南北大遷徙”打造了“海上房車”。

“我們本次從山東榮成運回了375噸鮑魚。”中新永豐管理人員吳章瑜告訴記者,在6個多月的“避暑之旅”中,鮑魚個頭明顯變大,成活率也顯著提升。據統計,此次返鄉的連江“候鳥鮑”達50萬籠、約3750噸。

“通過這種‘候鳥式’的養殖方法,可以規避因爲氣溫變化而導致鮑魚死亡的風險以及颱風、赤潮等災害帶來的影響,因此確保鮑魚全年進行生長。”吳永壽說,“南鮑北養”鮑魚生長速度加快,品質好於常規養殖,在口感上也會更加爽滑。

目前,中新永豐已成爲我國最大的鮑魚養殖企業,連江也成爲福建規模最大的“南鮑北養”養殖基地,產量佔整個“南鮑北養”市場的半壁江山。

值得一提的是,爲進一步提高鮑魚品質,吳永壽還爲鮑魚打造了“深海豪宅”——全國最大的深遠海鮑魚養殖平臺“福鮑1號”。該平臺可一次性投放300多萬尾鮑魚苗,具有風力發電和24小時遠程水文監測、自動增氧等“黑科技”,並將養殖空間從200米的近海區域向3公里外的外海邁進,實現了鮑魚生態化、智能化、機械化養殖。

“南鮑北養”以及深遠海養殖模式還獲得新華社點贊。11月25日,《新華每日電訊》以《福建:深遠海養殖平臺助力漁業現代化振興》爲題進行了報道。此外,央視財經頻道近日也以《海浪裏飛出致富歌》爲題報道了連江鮑魚產業。

“出海鮑”東拓西進

而在相鄰的馬尾,國內最大的佛跳牆品牌生產商海文銘有近50萬份鮑魚預製菜以及佛跳牆產品“出海”,銷往歐美、東南亞等十幾個國家。佛跳牆有“閩菜之王”的美譽,鮑魚是其重要原料。

目前,預製菜已成鮑魚產業發展的新趨勢。今年“雙11”,海文銘在京東預製菜品類銷售成交額名列第一,產品包括佛跳牆、鮑魚花椒雞等。

擔任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鮑魚分會執行會長的吳永壽告訴記者,長期以來,鮑魚作爲高檔海鮮,八成進入酒店餐飲業,只有兩成進入尋常百姓家。

吳永壽認爲,鮑魚產業要高質量發展,要進軍鮑魚深加工及預製菜市場,如推出鮑魚面及紅燒、清湯、即食系列鮑魚產品,讓更多市民以及海外僑胞也都能喫上鮑魚。

據瞭解,目前市面上普通大小鮑魚價格在每公斤100元左右,300克以上的鮑魚價格約爲每公斤300元,500克以上的鮑魚價格約爲每公斤600元。

爲提高鮑魚附加值,延伸鮑魚產業鏈,以福州日興水產食品有限公司等爲代表的鮑魚加工企業,從被人丟棄的鮑魚內臟中提取天然牛磺酸、鮑魚肽,從廢棄的鮑魚殼中提取珍珠粉、中藥材,實現變廢爲寶,讓鮑魚的利用率從不足40%提升到80%,也讓鮑魚身價倍增。(全文共1867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