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5日,以“馭變”爲主題的“第十五屆中國保險文化與品牌創新論壇暨第五屆中國保險康養產業創新論壇”在浙江省諸暨市隆重舉行。深圳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副教授王曉玲在論壇上發佈了《2022年中國保險康養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王曉玲指出,保險企業應該在一系列政策紅利的引領下,揚長避短、積極進取,爲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養老保障需求貢獻更大的力量!

以下是王曉玲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和來賓們:

大家好!很榮幸代表保險康養中國廣西產業聯盟課題組,向各位彙報《2022中國保險康養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如何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再次成爲社會關注和熱議的焦點。保險業的獨特優勢,使其可以充當養老產業鏈各方的連接者、數據分析者、資金支持者、產業投資者,有條件整合、搭建完整的養老產業生態鏈。這意味着,在“十四五”時期,保險與養老產業的融合,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因此,《2022中國保險康養產業發展研究報告》的主題,是聚焦保險養老服務產業。

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持續加深,已經步入深度老齡化階段。從深度老齡化到超老齡化社會,我國預計只需要9年時間。平均壽命延長的同時出生率下降了,養老負擔加重。隨着獨居空巢老人增加,傳統的居家養老功能出現了嚴重的弱化。與此同時,我們也觀察到,新時期老年人口的素質不斷提高,對養老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優化養老服務供給,保障老年人高質量有尊嚴的退休生活。

我國的康養產業,從2013年國務院文件中,養老與康養概念被提出,到產業逐步融合,現在已經進入了模式創新與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在人口結構變化的背景下,當前我們康養產業的重心應該逐步落在健康養老層面。同時,與保險企業的連接也日益加深。保險企業不但爲消費者提供養老和健康保障產品,還爲康養產業細分領域的發展提供融資支持。因此,險企在康養領域並不是要去兜底風險,而是要根據客戶的需求,從保險和康養服務產品的視角來實現突破,滿足大衆的多層次康養服務的需求。

本年度的產業研究報告,分別從“保險+健康管理”“保險+養老社區”“保險+養老金融”三個方面,對產業發展及面臨的相關問題進行了梳理。

保險+健康管理

當前,對健康管理並沒有一個統一的界定。經過20多年的發展,認爲健康管理的內涵應該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對身體狀況的動態跟蹤,滿足人們全生命週期多層次、全方位、個性化的健康服務需求。有別於臨牀診療服務,疾病預防與病後管理應該成爲服務閉環中的重要組成。二是健康管理的最終目標,是健康促進,以健康爲中心,而不是以治療爲中心,或者說以控制費用爲中心。

當前,我們國家的健康管理服務體系主要是由政府主導的。隨着老齡化進程的加快,通過財政和社會醫保作爲主要籌資來源的國家主導的健康管理體系,是難以實現健康管理多元化、規範化和高質量發展的,亟待引入新的參與主體。根據二十大報告的精神要求,醫療服務由治到防,強調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落實到社區服務體系,健康管理正是養老與保險、與醫療基本保障和商業保障服務實施的重要結合。

這幾年,我國商業健康保險的發展出現了一些困境,健康保險的保費收入增速逐漸放緩。針對這些困境,保險企業應該調整定位,健康管理應該成爲保險的主戰場。

我們看到,近年來,黨中央和國務院陸續出臺了鼓勵健康保險與健康管理協同發展的相關政策。這些政策呈現出三個特點:一是健康產業更加註重早期預防,行業內的相關標準也不斷地進行完善,給予了健康管理服務更大的定價空間。在此背景下,不少保險公司將健康管理服務融入產品創新,進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當被保險人的健康狀態與保險方的保單價值和客戶價值一致的時候,纔是真正健康的保險服務。

本報告將近期有代表性的一些產品創新案例進行了彙總和分析,篩選一些典型案例進行分享。

第一類的產品創新,是融入健康管理的交互式保單。第一個案例,是一款結合癌篩的重疾險。與傳統重疾險不同,它不僅提供疾病發生後的經濟補償,還提供了全鏈條健康管理服務。它的特色在於:事前提供早預防、早診斷的健康管理服務。投保人按合約規定,到指定的體檢機構進行健康評估來控制癌前病變,符合要求的,將享有保額倍增的機會,同時也提供有針對性、精準的健康風險評估和疾病篩查服務。事中,提供規範的治療和綠色通道服務。事後,發揮保單經濟補償保障功能,並有針對性地增加了特定疾病保險金的可選擇責任。第二個案例,是關於可穿戴的重疾險。通過引入可穿戴設備和健康分算法,對保單客戶的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進行評估,爲壽險承保中的死亡風險提供不同以往的參考依據。同時,通過觀察客戶健康積分達成的情況,爲保單中相關責任的保額提升提供了依據。此外,通過可穿戴健康設備,爲代理人創造了更多與客戶的互動場景,讓代理人或者親朋好友更多地關注被保險人潛在的健康風險。長期關注,定期提醒,關鍵時刻具有救命的巨大價值。

第二類型的產品創新,是帶病體健康險。其中一個案例,是保障癌症患者羣體疾病進展之後的特定藥品費用保險。這個保險是聯合大型藥企、藥品流通商和保險公司,推出前列腺癌特定藥品費用醫療保險產品,搭建了面向前列腺癌患者的疾病與醫療管理閉環。當患者的病情進展的時候,除了能夠提供現階段最新的藥品和費用報銷的保險責任之外,還站在全病程管理的角度,對患者的疾病狀態進行跟蹤和管理,提供相應的服務。

另一個案例,是一款針對肝病人羣的癌症費用醫療保險。目前,市面上面向普世人羣的健康險,往往是將慢性肝病人羣作爲拒保體,因此針對這類型人羣的醫療保障特別稀缺。針對肝病人羣開發的癌症費用醫療保險,不但可以給這個類型的客戶提供患病之後治療費用的保障,還會爲他們肝佔位的全病程提供服務管理,爲患者提供相關醫療專家的疾病管理服務以控制病情,形成了服務閉環。以上這兩個案例,都是專門針對帶病體的健康保險產品。

除了融入健康管理的產品創新之外,近年來保險公司跟健康管理機構協同發展,逐步形成了一些有典型性、代表性的發展模式。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第一種是以人保健康爲代表的外包模式;第二種是以中國人壽爲代表的戰略合作模式;第三種是以中國平安爲代表的自建體系的發展模式。這些模式,都爲行業中的保險公司與健康管理機構協同發展提供了有益探索。

當前,我們國家保險加健康管理協同發展仍舊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一是健康管理的數據來源單一,而且缺乏有效的整合,健康管理服務的標準尚沒有成一個體系,沒有標準化。另外,慢病的預防服務供給不足,市面上帶病體保險產品仍舊較少,健康服務產品相對還是有限的,未能滿足人們多層次的需求,因此也期待未來在相關領域,能出現更多新嘗試及政策的支持和引導。

保險+養老社區

我們國家的保險養老社區,從2007年開始探索,經過了十幾年的發展,已經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階段。目前,保險養老社區的投資建設已經較爲成熟了,共有17家保險公司投資了近60個養老社區,提供的牀位數超過8萬張。

總體來講,養老社區有三種類型:一是由泰康人壽、中國平安等推出的重資產型的養老社區;二是由光大永明、大家保險等推出的輕資產型的養老社區;三是太平人壽、合衆人壽等推出的輕重資產協同型的養老社區。

在養老社區運營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整體來看,產品的門檻較高,費用較高使得受衆羣體仍舊較少,養老社區的配套醫療設施也不夠充足。優質的普惠性的養老服務供給欠缺,好的養老社區一牀難求。此外,專業服務人員嚴重不足。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爲我國保險養老社區的發展指明瞭方向。首先,要加快發展嵌入式的社區養老服務,推進輕重資產結合的運營,滿足市場多元化的需求,加大醫療護理人員的培養力度。其次,要應用數字化和信息化手段,推進智能技術與養老社區的結合,構建智慧社區。第三,要加速推進普惠型的養老社區建設。

保險+養老金融

當前,發展養老金融的意義十分重大。課題組圍繞跟保險行業密切相關的個人養老金制度進行了分析。我們對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探索歷程進行了梳理。

2008年,開始在天津濱海新區實施補充養老保險的試點,但是這個試點的結果並不是特別好。所以,2018年進行再探索,開展了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試點。2021年,又開展了專屬商業養老保險試點。2022年4月,開始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2022年的11月,個人養老金實施辦法正式落地。

截至2022年的7月末,專屬商業養老保險的累計投保件數接近21萬件,累計保費達到23.5億元。

我們也梳理了保險公司當前的一些機遇和挑戰。機遇是,個人養老金制度的推出,保險公司在行業內是有自身獨特優勢的,因爲只有保險公司能夠開發和銷售養老年金產品。另外,在長期的資產管理上,保險公司具有精算方面的強大優勢,保險投資本身就是遵循安全收益的原則,跟養老金融產品的理念是高度契合的。另外,保險公司享有政府政策的支持。國家出臺了《關於保險公司開展個人養老金業務有關事項的通知(徵求意見稿)》。

但是,保險公司也面臨着一些挑戰。首先,監管部門對養老金的市場準入是有資質要求的,對產品的形式也有要求。目前養老金融市場,除了保險公司參與之外,還有銀行等其他金融機構,初步形成跨業競爭的格局。所以,不但要做好同業競爭的準備,還要做好跨業競爭的準備。

另外,養老金市場也存在一些自身的問題。一方面,缺乏受衆面廣的養老保險產品,產品的同質化比較嚴重。另一方面,投資的收益水平有待提高。這就對產品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也嘗試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議。比如說,從客戶的角度,要提高養老服務的水平。要創新養老保險產品,滿足多元化的養老需求。同時,要加大政府政策支持的力度,拓寬個人養老資金的來源。此外,還要普及養老金融知識,加強個人養老統籌規劃的指導。

展望未來,保險企業應該在一系列政策紅利的引領下,揚長避短、積極進取,爲滿足人民羣衆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養老保障需求貢獻更大的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