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在2022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论坛上,《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报告》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系列报告2022》发布。

“从全球金融格局来看,2021年全球股市市值较上一年稳步提升,主要经济体国内信贷增长情况受本国经济增速的影响有所分化,跨境权益与负债保持稳定,国际债券资产余额持续增长。”《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报告》指出。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执行理事屠光绍为两份报告做介绍。他指出:两份报告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发展做了更系统地介绍、更全面的评价;对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做了更综合的分析,对发展任务做了更前瞻性的研究。

屠光绍介绍称,报告突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服务功能深化,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涉及的金融市场功能、金融机构业务及金融工具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聚焦更好地支持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是突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能级提升。屠光绍认为,要重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能级提升,通过对每年发展规模、效益、质量等多个硬指标进行对比,评估整体的能级,既要看到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的成效,更要在指标动态中看到整体能级提升的方向。

三是突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际对标。在屠光绍看来,建设国际一流的金融中心就要与当前的国际金融中心进行对标,尤其在新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局中,积极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进行对标,有助于提升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国际影响力。

四是突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推进战略。屠光绍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既要坚持总体推进,推进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等发展,又要在重点领域进行拓展,尤其要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既要补短板又要拼新赛道。

五是突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开放进程。屠光绍强调,相比市场开放,制度开放更具有挑战性,对于上海国际金融和经济发展更具有基础性和长期性。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党委委员、副主任孙辉点评时表示,两份《报告》对2021年全球经济增长情况、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情况、全球主要金融中心的发展各个方面进行了“全景式”的展现,同时也展现了过去一年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取得的新成就。“同时,报告通过多方面对比,指出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仍然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比如说金融市场的效率、国际化的程度需要进一步提高等。”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系列报告2022》还提及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在科创金融等方面做出的进步。

科创金融方面,支持科创的股权市场活跃,募投管退循环加快,上海私募股权投资的主要方向是战略性新兴产业,2022年,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股权投资笔数占全部投资笔数的73.6%。科技信贷规模扩大,科创企业融资环境显著改善。

《系列报告》同时指出,上海科创金融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如科创金融存在多头管理,缺乏统领协调机制;科创企业孵化动能尚显不足,体制机制创新不够;科技信贷覆盖范围有限,渠道方式还需开拓。

高金副院长李峰教授表示,《系列报告》聚焦于当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三个重点功能领域。

一是服务实体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要求进一步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推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助力实体经济实现绿色转型,通过推动金融科技监管创新,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二是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为实现这一功能,关键在于打造人民币跨境使用枢纽,进而推动贸易投资高水平自由化便利化,提升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和风险管理中心功能。

三是金融制度型开放。建议通过促进国际化进程而助推市场化、法治化、数字化和绿色化,进而实现整体功能提升。通过深化与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和制度,以及扩大资本市场双向开放,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制度创新,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