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數字經濟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支撐作用日益凸顯。數字化轉型的同時,需要集中力量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關鍵產品的供給水平,牢牢掌握數字經濟發展自主權。北京市近日通過的《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中就明確提出要強化關鍵產品自給保障能力,爲數字經濟科技攻關劃重點。

有專家表示,近年來,包括芯片、製造設備在內的數字經濟關鍵產品取得重大突破,但距離國際領先水平仍有一定距離,“應進一步加大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積極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不斷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

明年施行

11月25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四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北京市數字經濟促進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條例》將北京行之有效的經驗上升爲地方立法,可謂“乾貨滿滿”,也將爲本市加快推進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建設提供充分的法治保障。據瞭解,該《條例》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

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副局長王磊介紹,條例明確了數字基礎設施的規劃佈局、建設內容和保障措施,提出加快建設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和新技術基礎設施,同時也要求推進傳統基礎設施的數字化改造,促進數字技術與傳統基礎設施的深度融合,設立統一的城市碼體系和時空基準底座,統籌建設數字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推進智能設施建設。

“《條例》的頒佈爲北京全面推進數字經濟提供法律依據,進一步明數字經濟發展產業的方向和目標,將促進北京數字經濟產業高速發展。”中國電子商務專家服務中心副主任、知名互聯網專家郭濤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在數字產業化方面,《條例》明確支持數字產業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基礎軟硬件、核心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和生產裝備的供給水平,強化關鍵產品自給保障能力。

在此前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中,同樣提到了“提升核心產業競爭力。着力提升基礎軟硬件、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和生產裝備的供給水平,強化關鍵產品自給保障能力”。

多維突破

強化關鍵產品的產品自給保障能力具有現實需要。我國數字經濟還存在大而不強、快而不優、關鍵領域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在操作系統、工業軟件、高端芯片、基礎材料等領域,技術研發和工藝製造水平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

“近年來,我國在數字經濟的關鍵產品供給領域取得了衆多突破。在軟件方面,包括核心算法、算力、操作系統等都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硬件方面,包括集成電路、合成材料芯片等相關領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副教授王鵬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以智能製造設備爲例,目前我國智能製造應用規模和水平已經進入全球領先行列。製造業機器人密度增長約13倍,達到每萬名工人322臺。我國智能製造裝備產業規模已接近3萬億元,工業軟件產品收入突破2400億元。主營業務收入超10億元的智能製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達到近百家,服務範圍覆蓋90%以上的製造業領域。

芯片是重要的電子元器件,近幾年來,隨着國家有關部門對操作系統、芯片等產業的大力支持,加上資金、人才、土地、市場等天然優勢的聚集,芯片產業正逐步縮短和海外的差距。

郭濤表示,在操作系統領域,銀河麒麟、鴻蒙等操作系統已日漸成熟和完善;在高端芯片領域,中國實現7納米芯片規模化量產,5nm芯片實現技術突破,距離量產並不遙遠。

聚焦芯片

不過,目前芯片等產品仍然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能否在這些領域取得突破,事關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的自主權。

當2019年美國對華爲公司實施制裁、切斷海外芯片供應導致該公司的手機業務遭受巨大影響時,這種自給自足的重要性就變得愈發明顯。

過去十年,作爲全球最大的芯片進口國,中國向半導體產業投入大量資金,力爭在2025年實現自給率達到70%的目標。中國半導體企業2021年總計錄得287筆協議,同比增長67.8%。而半導體產業2021年融資活動主要集中在芯片製造業。

王鵬認爲,我國的數字經濟自主權,一方面是要依託於研發和人才,在安全可控、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情況之下實現突破,加強投入力度;另一方面,要把我們的規則體系、標準體系推向世界,參與到國際標準、國際規則的制定中去。這樣纔有利於中國的數字經濟走向世界,實現長足的發展。

郭濤則表示,應進一步加大資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力度,積極探索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支持數字產業基礎研究和關鍵技術攻關,重點培育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揮試點示範項目的引領作用,不斷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門檻等,從根本上破解企業“不願轉、不敢轉、不會轉”等轉型難題。

高端芯片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未來將成爲北京市的重點培育對象。《條例》規定,北京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應當支持數字產業基礎研究和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點培育高端芯片、新型顯示、基礎軟件、工業軟件、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支持企業發展數字產業,培育多層次的企業梯隊。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袁澤睿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