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日報

大國重工題材《大博弈》收官,創造現實主義創作新高度

書寫偉大時代凸顯企業家精神

本報記者 李夏至

由周梅森編劇,秦昊、萬茜、譚凱等主演的重工題材電視劇《大博弈》將於今晚在東方衛視收官。該劇自播出以來收視一路攀升,穩居衛視同時段收視率第一,口碑也始終良好。國產劇很久不見優秀的大國重工題材,《大博弈》用獨特的商業劇手法,創造了這一題材劇集的新高度。

《大博弈》講述北方機械廠廠長孫和平臨危受命,面對國內外諸多對手的步步緊逼,帶領企業逆風翻盤,成功推動一家瀕臨破產的百年老廠打進國際市場的故事。該劇以新時代國企改革和百年老廠的成長爲主線,全面展現了我國重型裝備製造行業市場改革發展的時代進程。該劇根據周梅森的同名小說改編,結合了周梅森本人的個人經歷,將故事線聚焦在國企改革中遭遇的市場洗禮。

作爲現實題材領域的核心頭部創作者,周梅森堅持一貫創作理念,從現實出發,“以改革開放的參與者、目睹者的視角,把這個偉大時代的本質寫出來,把那些奮鬥的、爲中國製造的崛起、爲民族偉大復興奉獻的一個個企業家刻畫表現出來”。該劇總編審、耀客文化副總裁孫昊也表示,在改編《大博弈》時,主創們希望能夠在同類題材中重新破題,從一個切面展現出國有企業和製造業的發展歷程,從新視角進行一些探索。

孫昊和周梅森等主創一致認爲,該劇並非大衆化的題材,講述的又是具有觀看門檻的經濟故事,做不好可能會導致觀衆不愛看、收視率偏低,但如果做好了,就會有市場,這需要找到講故事的辦法。劇中,觀衆看到了以“漢大三傑”爲代表的不同企業家形象,以人爲突破口去講企業的破產重組,通過漢大三傑的博弈來展示企業和資本市場的角力。主角孫和平所代表的地方企業家,懷揣着改造中國重型裝備製造行業的雄心,不懼資本和市場的窮追猛打,最終實現了重裝夢,完成了劇本主題的昇華。

在題材和表達方式的取捨上,周梅森也進行了多次調整,“我們做了好幾個開頭,最初的開頭是講國際股東對孫和平進行指責的會議,但這個開頭很難讓觀衆代入。”周梅森最終將倒敘改爲順敘,從觀衆最感興趣的北方機械廠破產故事講起,拿掉那些過去重工題材喜歡講的技術革新、勞模英雄和工廠改造,轉而講述中國製造如何與資本市場博弈,又如何走向國際市場。這種突破式的創新讓《大博弈》與過去的重工題材劇有了完全不同的敘事方式,也藉助資本市場廝殺的激烈與燒腦,增加了同類題材缺乏的高強度、強情節。

在中國廣播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副會長李京盛看來,當下電視劇現實題材創作過於側重紅塵煙火地氣繚繞的日常生活,忘記了生活之外還有萬千世界,忘記了在尋常的生活當中還有人的胸襟溝壑,還有人的雲水襟懷,而《大博弈》凸顯了當代大部分電視劇所不具有的“精神鈣質”與“現實主義創作高度和硬度”。

《中國藝術報》總編輯康偉則認爲,《大博弈》對極其稀缺的企業家精神的凸顯是其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劇集在精神層面的展現並不是硬給的,而是緊扣跌宕起伏的改革大戲、商戰大戲、資本大戲、人生大戲來展開。”

中國電視藝術委員會編輯部主任李躍森表示,《大博弈》是一部具有鮮明現實主義品格的作品,“它不是把個人瑣碎的慾望作爲起點,而是把人物的歷史使命作爲起點,不是以消遣爲目的,而是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爲目的,通過對社會人生的獨到思考來彰顯時代精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