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解放日报

谢菲尔德市政厅外广场的夜晚。 视觉中国图 ■本报记者 彭德倩

当下,上海旧区改造进入新阶段。有人曾把这道城市建设及社会治理的大题比作“往杯子里加泡腾片”,核心在于令平静水面活力四射。对此,全球各地各自求解。今天,让我们展开这些城市的“答卷”。

多年来,全球化进程使得城市之间的竞争出现了一种新的状态——由过去的逐量求大向现在的重质求强转变。城市在全球的影响力成为竞争的关键。

事实上,许多人脑海中的世界地图有两张。一张是课堂上的地理地图,在这张地图上每一个城市都能清楚地找到自己的坐标。一张是世界影响力地图,在这张地图上却并非每个城市都能被长久标注,即便曾是显赫一时的重镇,也往往因时移世易而缩小“领地”甚至消失。不进则退是亘古至理,始终寻找新的增长点,激发新的活力,是城市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印第安纳波利斯

“睡城”苏醒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许多国家经济陆续复苏,全球性的城市化进程,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出现。据1980年国际统计资料所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平均达到60%以上,不少发展中的国家也奋起直追。城市这样惊人的发展速度,严格说来,是带有一定盲目性的。因为城市人口激增后,城市配套建设总体规划往往是后置的、亦步亦趋的,居住、生活设施配套、道路、环境等方面都可能出现问题。随着城市年龄增长,这些问题日益显现,阻碍城市后续的优质发展。

面对这一情况,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多方着手进行旧城区的改造,赋予其新的生命。

首先是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近年来,各国的城市中心改造纷纷开始重视文脉,结合步行区建设,保护历史建筑,维护原有的商业服务设施和旧建筑传统风格外貌,进行内部更新,满足现代使用要求,同时加强对历史街道、广场等城市空间和城市结构肌理的保护。

其次,对公共活动空间、绿色开放空间的设计。城市发展前期留下的交通网络,往往已与当下市民生活需求不匹配,改变势在必行,亲切宜人、自然开放,才会有活力。步行街区的建设是西方20世纪70年代初期环境整治的主要内容。如德国的哥廷根市和慕尼黑市将旧街道改建成步行区,禁止汽车通行,电车由地铁代替。与此同时,城市改善居住区与社区,进一步增强归属感,改良社区环境、恢复城市中心区活力。

旧城改造的根本目的是活化城市的功能、优化城市的形象,提升城市的生存力和竞争力。后工业社会备受推崇的体育及其相关产业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欧美城市锁定为城市重塑的那只“门把手”。

印第安纳波利斯是美国印第安纳州首府城市。20世纪70年代,该市遭遇了十分严重的内城衰退,传统的制造业增长乏力,本地公司外迁以及高技术人才外流,以致该城一度被称为“昏昏欲睡的城(Naptown)”。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内城衰退,该市政商两界积极磋商、密切合作,共同为城市找出路。当时的决策者们发现印第安纳波利斯既没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也没有独特的文化和产业优势,唯一的优势在于它是一座连接美国东西部的枢纽城市,5条全美高速公路和4条州际公路横穿城市,全美60%的人口驱车一天均可以到达印第安纳波利斯——无论你是住在东海岸还是西海岸。基于这样的发现,一个全新的城市再生计划形成了。该计划旨在通过兴建大批现代化体育设施,促进赛事和职业体育的发展,从而达到打造吸引全美白领阶层的运动休闲目的地的战略目标。

于是,1974年至1984年该市的政府和私人共同投入18亿美元,用于计划的实施。经过几十年不断努力,印第安纳波利斯已经成为全美著名的体育城市,它的赛车及相关产业实力雄厚,Indianapolis 500大赛闻名遐迩,NBA的印第安纳步行者队、NFL的印第安纳波利斯小马队以及小联盟地区总部也都在此落地生根。这些又进一步带动了城市其他产业及生活配套设施的提升,一个正向循环由此开始。此后,印第安纳波利斯基于体育的城市再生战略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案例,正在被欧美越来越多的城市所效仿。

横滨

寻找文化突破口

每一座城市因其在历史、地理、自然、文化、宗教和产业等方面先天及后天的禀赋不同,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都会形成独特的外显意象表征,即城市形象。不同的城市形象在那张“世界城市影响力地图”上分量不同。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代表城市形象的标志物随着时代的发展有所变化。在中世纪,教堂、修道院往往是代表一座城市形象的标志物。在工业化时代,产业、摩天大楼、大跨度的桥梁往往是城市形象的代表。

然而,到后工业化时代,代表一座城市形象的标志物开始由原来物质化的“硬标志”转变为文化的“软标志”,包括文化、艺术在内的“大事件”成了标注城市新形象的首选。

20世纪末日本制造业发达的时代,横滨港沿岸设有大量的港埠设施、相伴生的工业与仓储产业,但受到本世纪以来全球化浪潮的冲击,这里面临制造业空洞化的危机。对此,这座城市选择了以功能转化为主的再开发路线,推出“横滨港未来21”计划,其规划思路是以贸易和国际交流为核心,以应用最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强调人文、环保、自然为理念,打造富有情趣和洋溢着国际化氛围的港口新区。同时,横滨希望通过改造这片地区,逐渐凭借展览中心、国际会议中心、购物商城等设施的建设,招揽国际商务旅客,带动横滨市及周围地区的观光,最终打造“未来都市”形象。

与之相应,2002年底,横滨首次明确提出“创意城市”概念,并由三个具体措施支撑——活用历史建筑物、空置仓库等,聚集艺术家和创造者;吸引一些影像系统的产业,形成创新型产业群,并设立东京艺术大学映像研究科;建立国家艺术公园,重新整合临海区域的港湾空间。

这些战略性措施的推进取得了成效。从2006年到2009年,仅3年时间,横滨市的创意企业从4959家升至6479家,相关从业者人数也从65729人升至81459人,增长率分别为31%和24%。文化艺术和旅游产业再次成了横滨市发展的新引擎。

与此同时,以BankART1929项目为代表的旧建筑与艺术空间改造推动了各类文化设施的聚集与发展。红砖公园、横滨市美术馆、横滨开港资料馆、横滨港博物馆、神奈川县立历史博物馆以及方便面博物馆都成了重要的文化地标与活动阵地。

2014年夏天,超过1000名由真人扮演的人气动漫人物——“皮卡丘”成群结队地出现在“横滨港未来21”区域,并举办了多场活动,这里由此成为当年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在此之后,每年夏天的这一活动已成为横滨市的招牌大事件。

谢菲尔德

探索“精细微操”

在当下旧城改造更新的诸多实践中,英国谢菲尔德的“黄金路线”项目已成为范本,在城市发展目标大方向下,对市民、游客触手可及的城市步道的“精细微操”有许多可借鉴处。

14世纪晚期到19世纪,谢菲尔德以发达的钢铁生产而闻名,进入20世纪90年代,城市实现了转型,高新技术产业和文化产业成为其发展重心。

针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谢菲尔德市政府及时制定了“城市更新政策”,作为城市更新政策中的核心项目,英国谢菲尔德市的中心城区即“城市之心”的总体规划慎之又慎。

“城市之心”由一系列重要建筑物及户外公共空间组成,“黄金路线”是“城市之心”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由许多吸引人的场所和街道所构成,引领着游客从谢菲尔德火车站走向谢菲尔德大学。如今,这条路线不仅促进市民进行更加健康的步行活动,同时带动了周边区域的休闲、商业、房地产等的发展,并已成为城市经济、文化复兴及城市品质提升的象征。

“黄金路线”由系列的通道与节点构成,步行街将广场、街头花园、公园等室外公共空间与温室、美术馆等可步行通过的室内公共空间连接起来,每个场所都有其自身特色和独特元素,但它们都是属于“黄金路线”的一部分,它们有共同的主题、建筑与装饰材料。比如,利用了流动的水体、精雕细琢的金属和铺装石材,这一切都体现着谢菲尔德城市的历史,遵从城市中心总体规划的原则。更为重要的是,打造极佳的步行空间。

安全且充满吸引力的步行线路推动了城市慢行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市民采取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步行及骑行方式出行、活动。据统计,该线路上每年的人流量都在以3%的速度增长,它也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路线。

“黄金路线”沿路系列场地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购物、集会等活动的新场所。

霍华德街、德文郡绿地等开放空间则受到市民尤其是学生们的欢迎,他们在这里开展各式各样的休闲、娱乐及教育活动,时常将课堂搬至绿地进行。“黄金路线”项目的建成不仅推动了市民绿色健康出行活动,而且提供了多样化的户外活动场地,丰富了市民的日常生活,进而赋予老城区生机与活力。

这一具有吸引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也激发了未来开发者和投资者信心,为谢菲尔德市带来切实的利益。统计数据显示,城市中心的核心区域已经吸引超过2亿英镑的公共投资和超过1亿英镑的私人投资;周边的办公楼租金上涨了40%,已经高于每平方英尺20英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