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市疫情呈現多區多點、散發與聚集交織、持續上升的嚴峻形勢,隱匿傳播、交叉感染和社區擴散的風險持續存在。27日,公衛專家提醒市民,警惕奧密克戎病毒在相對封閉的環境中經過氣溶膠傳播,居家預防尤爲重要。

氣溶膠傳播

“偏愛”潮溼密閉空間

今年以來,多地流調通報顯示,在密閉空間出現因氣溶膠傳播導致的聚集性感染。

3月,某地一棟33層建築暴發聚集性疫情,共有62.9%的確診病例居住在18個不同樓層(房間)的垂直建築中。根據流行病學調查,這些病例並非密切接觸者,推測發生了氣溶膠的跨樓層垂直傳播。

本月初,另一地舉辦的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疾控專家也提及氣溶膠傳播:當地不少新增感染者集中在城中村片區,人口密集、空間狹窄,當有感染者存在的時候,排出的病毒極易在區域內形成難以在短時間內消散的氣溶膠。

近日,據我市流調數據分析結果顯示,某小區同樓棟的新增12例感染者,經基因測序和流調顯示,感染者均居住於該樓棟某陽性病例的樓上同戶型房間,屬同一傳播鏈,按照發病的時間來看,底層居民先轉陽,樓上住戶後感染,因此推測有可能是通過衛生間的通風管道、廚房煙道等途徑造成氣溶膠傳播導致的感染。

氣溶膠傳播更容易在潮溼、密閉、擁擠的空間快速傳播並能快速導致大量人羣感染。”專家表示。

氣溶膠是這樣傳播病毒的

氣溶膠傳播爲何可以樓上、樓下相互傳播?

專家介紹,氣溶膠的本質,是能夠懸浮在空中的微粒。跟一般的空氣傳播相比,氣溶膠能懸浮得更久、飄得更遠。當新冠病毒附着在塵埃、飛沫,或是失去水分的飛沫核上,就能以氣溶膠的形式進行空氣傳播。

在不通風的環境中,包含病毒的氣溶膠能在空氣中停留更長時間。比如,感染者乘坐電梯後,電梯中可能會出現包含病毒的氣溶膠,而電梯內空氣流通較差,隨後乘坐電梯的人,傳染風險就會增加。

但需要強調的是,氣溶膠傳播也有前提,民衆不必因此恐慌。飛沫能傳播的距離很短,不會在空氣中長期漂浮,只有當空氣流通不暢時,纔可能形成難以在短時間內消散的氣溶膠。應對氣溶膠傳播,民衆需提高警惕,但不必恐慌。

家庭這樣預防氣溶膠傳播

氣溶膠室內傳播風險大於室外,家庭聚集型疫情室內傳播比例更大,因此要重點做好居家預防。

首先,勤開窗通風。每天定期開窗3次以上,儘量打開居室裏相對的窗戶、形成對流,時長控制在30分鐘左右,儘可能將室內空氣徹底更換一遍,有效消除氣溶膠在密閉空間內的傳播。

其次,做好下水道防護。下水道回水彎中的存水能封住管道,有效防止氣溶膠進入。市民可排查家中坐便器、淋浴排水地漏的水封狀況,及時補水,防止氣溶膠經管道擴散。如果地漏沒有水封條件,也可在使用後蓋上蓋子,或是用膠帶進行封堵。如果這些條件都不具備,也可用保鮮袋灌水後紮緊,放在地漏上作爲封堵蓋。

再次,使用衛生間也需做好防護細節。使用坐便器後,應蓋上馬桶蓋再衝水,避免氣溶膠飛濺至馬桶外。衛生間內應加強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動。如過衛生間通風條件不良,建議開啓排氣設備,進行通風換氣。

此外,近期也可增加室內清掃頻率,減少室內塵埃,幫助淨化空氣。

“無論何時,都要嚴格按照防控要求做好個人防護,包括在上下樓的電梯裏。”專家還特別強調,市民外出時堅持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與人保持一米以上安全距離。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肘部掩住口鼻。目前研究表明,在重力的作用下,大多數飛沫約在0.8米—1米距離內落到地面。因此,戴好口罩、保持距離能實現雙重預防效果。

長江日報出品

採寫:記者王春嵐 江夢晴

編輯:葉鳳

校對:張瑩瑩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