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房地產企業再迎利好。11月28日晚間,證監會官網顯示,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資本市場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答記者問,其中提到,證監會決定在股權融資方面調整優化5項措施,並自即日起施行。具體來看,五項措施包括恢復涉房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及配套融資、恢復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調整完善房地產企業境外市場上市政策等。多重利好下,近期房地產開發板塊持續拉昇,本月以來板塊漲幅已接近20%。

恢復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

自2016年起逐步收緊的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政策如今正式“鬆綁”。

在近期的金融街論壇年會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在開幕式上表達了資本市場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政策態度。11月28日晚間,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就資本市場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答記者問,進一步明確了具體政策措施。

其中一大重磅措施爲恢復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證監會表示,允許上市房企非公開方式再融資,引導募集資金用於政策支持的房地產業務,包括與“保交樓、保民生”相關的房地產項目,經濟適用房、棚戶區改造或舊城改造拆遷安置住房建設,以及符合上市公司再融資政策要求的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債務等。允許其他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要求再融資募集資金投向主業。

據瞭解,大量房企在2014-2016年通過定增購買資產的形式轉型新業務。由於地產業務規模較大,使得公司整體收入結構調整較慢,融資端受限。因此,自2016年下半年開始,監管部門就逐步限制房地產開發企業的融資來源,相繼出臺了諸如限制房地產企業股市再融資、債券融資的政策。

2018年,證監會推出兩份針對A股上市公司再融資審覈知識問答文件,其中明確對涉房企業再融資作出限制。相關文件指出,主營業務爲房地產(包括住宅地產、商業地產)的上市公司,或主營業務雖不屬於房地產但目前存在房地產業務的上市公司申請再融資,爲防止募資變相用於房地產業務,暫不推進審覈。

在業內人士看來,本次政策“鬆綁”對樓市意義重大。投融資專家許小恆表示,本次證監會恢復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資,目的是更好支持實體企業發展,爲房地產市場注入信心,穩定經濟大盤。

此外,證監會表示,將調整完善房地產企業境外市場上市政策。具體來看,與境內A股政策保持一致,恢復以房地產爲主業的H股上市公司再融資;恢復主業非房地產業務的其他涉房H股上市公司再融資。

恢復涉房上市公司併購重組

在涉房企業再融資開閘的同時,涉房企業併購重組也隨之“鬆綁”。證監會表示,將恢復涉房上市公司併購重組及配套融資。

證監會表示,允許符合條件的房地產企業實施重組上市,重組對象須爲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允許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購買涉房資產;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時,可以募集配套資金;募集資金用於存量涉房項目和支付交易對價、補充流動資金、償還債務等,不能用於拿地拍地、開發新樓盤等。建築等與房地產緊密相關行業的上市公司,參照房地產行業上市公司政策執行,支持“同行業、上下游”整合。

據瞭解,2018年以來,因監管和融資環境收緊帶來的資金規模限制,國內房地產併購交易市場整體收窄,併購重組交易數量和金額較2017年大幅下降。如今隨着政策放寬,涉房企業或將迎來“併購重組潮”。

此外,證監會將進一步發揮REITs盤活房企存量資產作用。會同有關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動保障性租賃住房REITs常態化發行,努力打造REITs市場的“保租房板塊”。鼓勵優質房地產企業依託符合條件的倉儲物流、產業園區等資產發行基礎設施REITs,或作爲已上市基礎設施REITs的擴募資產。

在私募股權基金方面,證監會將開展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試點,允許符合條件的私募股權基金管理人設立不動產私募投資基金,引入機構資金,投資存量住宅地產、商業地產、基礎設施,促進房地產企業盤活經營性不動產並探索新的發展模式。

房地產開發板塊大漲

實際上,房地產行業近期利好不斷,在股市上也反應明顯,房地產開發板塊本月以來漲近20%。

東方財富顯示,11月1日-28日,房地產開發板塊觸底反彈,區間累計漲幅爲19.2%。僅在11月28日,就有南國置業信達地產深振業A等多隻個股出現漲停。

整體來看,板塊內6只個股本月以來漲幅超過50%,其中中交地產本月以來漲幅最高,高達66.05%。新城控股、ST泰禾、魯商發展、三湘印象、中國武夷本月以來漲幅也均超過50%,分別爲61.79%、59.55%、59.54%、54.55%、50.78%。

經濟學家宋清輝表示,隨着政策扶持力度增大,樓市有望儘快回暖,相關板塊有望繼續上漲。

除了資本市場,日前,央行、銀保監會也正式發佈《關於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工作的通知》,提出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積極做好“保交樓”金融服務、積極配合做好受困房企風險處置、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階段性調整部分金融管理政策和加大住房租賃金融支持力度的六大方面16條措施。      

北京商報記者 丁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