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每日優鮮倒下的餘震尚未消失。11月28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每日優鮮曾收購的“在樓下”社區無人售貨機已經停運,目前已有公司接手了每日優鮮便利購的部分設備。但同時,每日優鮮便利購也身陷拖欠員工薪資、設備資產糾紛等問題中,六年時間,無人零售賽道光環殆盡,剩下的玩家依舊在社區、寫字樓等各類場景尋找盈利出口。無人零售還能挺多久?

“在樓下”已關停

當每日優鮮在爲出售無人零售業務換得現金週轉時,其於今年1月收購的“在樓下”無人售貨機似乎成了雙方交易中的棄兒。11月28日,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多個社區發現,“在樓下”無人售貨機已經關停,部分櫃內的貨品被清空,加盟等服務電話也已關閉。

據瞭解,“在樓下”無人售貨機背後的運營主體爲北京在樓下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今年1月,北京在樓下科技有限公司由北京每日優鮮便利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全資持股。這意味着每日優鮮的便利購業務能借此擴張至全國9個城市,點位超過1萬個。

然而,在今年7月每日優鮮危機逐漸顯現時,旗下經營正常的無人零售業務便利購難置身事外,轉而成爲每日優鮮“救火”變現的棋子。每日優鮮2021年財報顯示,今年8月,每日優鮮簽訂業務及資產轉讓協議,將便利購自動售貨機相關的業務和資產,包括北京便利購、濟南便利購及其他相關子公司擁有的所有資產和專利出售給第三方,總價爲1800萬元現金。而截至年度報告日,交易購買方已向每日優鮮支付現金額爲460萬元,另向每日優鮮供應商和員工支付320萬元,1800萬元現金並未完全到賬。

“每日優鮮依然拖欠工資,最近纔開完庭。”一位已離職的便利購員工表示,如果很長時間仍未發工資,每日優鮮會被強制執行並可能變賣便利櫃。根據過往媒體報道,每日優鮮便利購業務被收購時,公司還有1.4萬臺設備,在運營的有8000臺左右。

設備已有新團隊接手

另一邊,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每日優鮮便利購微信公衆號上推送的最新文章顯示,經過兩個月的震盪和調整,公司已組成全新團隊,由深圳友朋智能商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友朋智能商業”)控股。

公開資料顯示,友朋智能商業成立於2017年3月,經營範圍包括自動售貨機、商用智能售貨櫃產品與技術研發等。

對於收購每日優鮮便利購業務一事,一位友朋智能商業內部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公司收購的是每日優鮮便利購的設備資產,並不涉及承擔員工薪資拖欠的問題,“每日優鮮要把設備這類資產交到我們的倉庫裏確認,我們纔會付錢。但每日優鮮存在資產丟失問題,也有部分設備資產被供應商扣留在倉庫裏,目前針對這些資產問題每日優鮮也在立案處理中”。

上海申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夏海龍認爲,判定收購方是否應承擔被收購公司存在的欠薪問題,主要是看被收購公司的主體變更。若每日優鮮便利購的被收購方式爲新股東資金注入,那麼其仍要承擔員工欠薪問題。但如果每日優鮮便利購被註銷,那麼員工勞動關係的主體也會變更爲收購方,收購方得承擔每日優鮮便利購遺留的債務等問題。

因此,按照上文提及的每日優鮮2021年財報和知情人士消息可見,每日優鮮便利購與友朋智能商業雙方着重以設備資產交易爲主,未涉及到公司主體變更。

“每日優鮮便利購賣掉資產後能獲得一筆收入,也能儘快償還員工薪資,因此建議離職員工儘快仲裁。”夏海龍表示。

那麼,每日優鮮是否有針對便利購員工的欠薪補償計劃?在樓下無人售貨機資源是否也會被打包折現?對此,每日優鮮相關負責人未向北京商報記者回應。

社區收支難打平

有業內人士認爲,較之櫃體,收購方看重的是每日優鮮便利購8000多個點位,從而省下了一筆地推人員的市場開發成本。據一位從業無人零售的工作人員透露,櫃體主要分爲自動售貨機及無人便利櫃兩類,部分企業會通過加盟代理的形式擴店,加盟費在8萬-15萬不等,由公司派人跟蹤輔導選址並進行培訓。

去年3月,“在樓下”相關負責人曾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2020年“在樓下”在北京新增200個點位,經營優化後使得單個點位盈利增長217%,並且去年整體售貨機保持了正向現金流。同時,櫃機還新增了蔬菜、鮮食等品類。

然而,當疫情常態化,人們的購物渠道恢復往常後,無人貨架的社區生意又變得冷清起來。“在社區投放需要考慮能遮風擋雨且帶電源的位置,而且要向小區物業交幾百元的入場費,電費另算,因此經營效果並不理想。”另一位從業便利櫃業務的資深人士坦言,封閉式環境的銷量要好於社區這類開放式場所,畢竟便利櫃品類的豐富性無法與社區周圍的商店相比。

爲了解決社區便利櫃SKU受限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在走訪時發現,一家名爲“智惠家生鮮供應”的無人便利櫃還疊加了社區團購生意。據瞭解,目前該便利櫃已經入駐北京100多個小區,主要售賣水果、飲料品類。“居民在微信羣接龍預訂商品,次日中午之前可來便利櫃旁自提。”在朝陽區某小區現場售賣商品的工作人員表示,無論在社區擺攤還是投放設備,都得跟物業打點好,“具體費用不太清楚,但肯定不低”。

尚未走出融資依賴

社區生意擴張不易,使得企業着力在寫字樓等室內場景尋找突破口。“順豐的便利櫃業務‘豐e足食’入駐是免費的,如果銷量不錯,能爲入駐的公司提供每月100元左右的電費補貼。順豐的擴張邏輯主要是爲增加企業客戶的黏性。而元氣森林在小超市等投放櫃子,主要是爲宣傳飲料新品,並提升供應商進貨的積極性。”上述資深人士向北京商報記者介紹道。

據行業媒體《物流指聞》報道稱,截至今年11月,豐e足食的智能櫃點位近8萬臺,覆蓋全國46個城市。在8月時,其營收達到1.2億元,同比增長120%。

但業務高速增長背後仍需要大量融資輸血。公開資料顯示,在今年2月,豐e足食宣佈獲得3億元融資,這距離其上一次融資還不到一年時間。而每日優鮮便利購被收購前,曾在2017年完成兩輪融資,融資金額累計1.97億美元,約合13.47億元。連現已關閉的“在樓下”無人售貨機在2017-2019年間也獲得了四輪融資。

曾經的資本寵兒如今已難見蹤影。據上述資深人士透露,便利蜂的便利櫃項目在今年4月已經關停,而小e微店在去年時就不擴張了。

而終於走出殘酷洗牌的無人零售企業友寶曾兩度衝擊資本市場。2016年2月在新三板掛牌上市後,於2019年3月摘牌。2021年2月,友寶又終止了創業板上市。今年5月,友寶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根據招股書數據,2020-2021年,友寶累計虧損近14億元。對此,其解釋爲疫情對自動售貨機及迷你KTV客流量及銷售活動造成負面影響。

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認爲,無人便利未來需以差異化的商品組合爲出發點,塑造無人便利的價值核心,這也是決定無人便利能否長遠發展的關鍵因素。現階段市場尚未有大規模集成發展企業,行業仍有較大發展空間。

“無人零售存在明顯的前端點位擴張與後端供應鏈建設不匹配問題,尤其是一些新進入零售業的企業,加強供應鏈能力尤爲重要。”零售業專家胡春才認爲,溫差產品、自有商品、定製商品及IP聯名產品是無人便利打造差異化商品組合的重要抓手。同時,無人便利應通過以單品管理、用戶管理、單店管理爲核心的精細化運營,優化運營管理效率,降低運營成本,提升即時零售的市場競爭力。

北京商報記者 何倩 王思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