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記者 林倩

做市業務漸被行業重視,越來越多的券商湧入這個賽道。近日,包括中國銀河證券、國聯證券、財通證券在內的多家券商均公告了自家股票期權做市業務的佈局和進展。

在業內人士看來,目前做市制度不斷推進,未來做市業務前景廣闊,券商重資產業務的結構或發生轉變,做市業務或將成爲業績增長的第二曲線,頭部券商憑藉自身優勢,有望贏得發展先機。

股票期權做市商陣營擴容

中國銀河證券日前公告稱,收到了中國證監會《關於覈准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股票期權做市業務資格的批覆》,公司股票期權做市業務資格獲批。

中國銀河證券稱,公司將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和上述批覆的要求,修改公司章程、辦理相關監管報備、工商變更登記手續,並申請換髮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在人員、業務設施、信息系統和經營場所等方面做好準備工作;加強信息技術安全管理,認真做好風險防範,切實保障該項業務的順利開展。

2022年10月底,國聯證券發佈公告稱,董事會通過相關議案,擬申請股票期權做市業務資格以及上市證券做市交易業務資格。2022年11月16日,財通證券董事會也通過了關於審議開展上市證券、股票期權做市業務的議案。

財通證券在公告中稱,開展期權做市業務,一是有利於提升公司在場內衍生品市場的參與度,擴大公司金融科技應用場景;二是積極參與場內衍生品市場的交易,有助於促進與交易所、基金公司的交流合作;三是期權做市業務作爲資本中介業務,其收入主要來源於做市價差收益和交易所激勵,有利於豐富公司收入來源,促進自營業務收入更加穩健。

2015年,中信證券招商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等15家券商獲批股票期權做市業務資格;時隔近六年時間,2021年2月份,中金公司獲批股票期權做市業務資格;一年多後,股票期權做市商的隊伍再次迎來擴容。

業務空間廣闊

做市是一種業務模式,指在各類市場中參與交易的投資撮合行爲,買賣價差收益是做市商的最主要收入來源。截至目前,券商在銀行間債券市場、銀行間外匯市場、場內外衍生品市場、新三板、科創板、公募REITs等業務中擔任做市商。所以,除了上述股票期權做市業務之外,還有上市證券做市業務、國債期貨做市業務、商品期貨做市業務、上市基金做市業務等模式。

海通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孫婷表示,目前國內券商自營業務方向性投資波動性大且收益率依賴市場環境,面臨不穩定性。相比之下,去方向性的做市業務波動性較低,可以提升券商整體業績的穩定性與韌性。參考海外投行業務結構,做市業務是我國券商自營轉型的重要方向。

在孫婷看來,券商做市業務空間廣闊。按照測算,預計2022年、2023年券商行業做市收入分別約爲393億元、518億元,佔券商行業2021年營業收入比重分別爲8%、10%。10年後,隨着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和券商做市資格的放開,預計券商行業做市收入有望達到2500億元左右。

“隨着資本市場改革加速,預計我國做市制度的覆蓋範圍會進一步擴大,成爲券商主要收入來源之一。”廣發證券非銀金融首席分析師陳福表示,做市制度的發展利好頭部券商。做市業務對券商的綜合實力有較高要求,券商應有較爲雄厚的資金實力,通過充足的庫存標的滿足投資者的交易需求;需要有成熟、系統的分析能力,以提供準確的報價。此外,券商還需要有廣泛的客戶基礎,以實現交易的連續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