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0時至15時,北京新增本土感染者2086例。

在當日的北京市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427場新聞發佈會上,市政府新聞發言人徐和建介紹,全市新增本土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社會面病例數持續高位增加,快速增長勢頭有所遏制,但疫情發展仍處於較快增長時期。

對於北京市民而言,這意味着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仍要面臨不同程度的疫情管控。徐和建在發佈會上還表示,全市要進一步提高精準防控水平,依法分區分級分類開展防控工作。各區要嚴格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決執行國家第九版防控方案,落實好優化防控措施二十條,開展分區分級分類精準防控,把握防控工作要求,結合各區疫情防控實際情況,分類制定並不斷完善優化防控措施,有針對性地開展科學精準的防控工作,做到“找得到、管得住、服務好、引導好”。

具體到社區、村來說,什麼情況下進行樓宇管控、何時進行全小區封閉、管控範圍的大小誰來界定,這些問題是否有法可依?11月28日,新京報記者對話中國政法大學應急管理法律與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教授林鴻潮,就上述情況下要面臨的法律問題進行解讀。

社區居委會“打通最後一公里”,協助政府落實管控

新京報:新冠病毒肺炎屬於哪類公共突發衛生事件?我們應該依據什麼樣的法律法規對待?

林鴻潮:傳染病屬於公共突發衛生事件,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傳染病分爲甲乙丙三類,新冠肺炎在2020年從武漢暴發以後,國家衛健委就把它列爲乙類傳染病,後經過國務院的批准,按照甲類來進行管理,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乙類甲管”,到目前仍然是按照這個標準在管理。

新京報:我們採取的包括居家隔離、高風險區域管控等措施,是基於哪些法律法規?

林鴻潮:跟傳染病疫情防控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突發事件應對法》《傳染病防治法》以及2003年非典之後國務院緊急出臺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各地方也有自己的法規和規章,比如說在北京,2020年疫情發生之後新出臺的《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綜合這些法律法規,防控措施有這麼幾類:能力動員類、危險源控制類、救治和援助類,最後還有物資和秩序保障類,隔離管控措施是歸到危險源控制這一類範疇的。

新京報:針對新冠疫情的控制,街道以及社區居委會有哪些法定的職責?

林鴻潮:街道、鄉鎮、村居(村委會和社區居委會)主要是協助、落實政府的應急措施。《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規定得比較詳細,鄉鎮和街道屬於基層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機關,平時需要進行風險排查、應急準備,例如組建基層公共衛生應急隊伍,準備應急物資等等。另外還有一個職責就是組織轄區人員實施健康監測,比如最典型的就是組織測核酸。此外,鄉鎮和街道還有對各種法律法規和公共衛生防控知識的宣傳普及職責,以及及時回應居民訴求的職責。

而社區居委會實際上是基層羣衆自治組織,它要解決的是“最後一公里”問題。根據《北京市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規定,居委會主要是組織好社區範圍內的“羣防羣治”工作,信息傳遞,告知、解讀宣傳、對本社區信息上報,包括對本社區一些車輛人員進行登記、排查,發現異常情況報告,以及協助落實社區範圍內的保障性工作。如果政府要採取人員分類管理措施、健康監測措施的話,村委會和社區居委會有協助落實的義務。

新京報:對於羣衆個人來說,在疫情防控大環境下,應該有哪些責任和義務?

林鴻潮:首先是有做好自我防護、身體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就醫及時報告的義務。此外,所居住地的村委會、居委會在落實政府對羣衆的分類管理措施、健康監測義務,那個人就有協助配合這些措施的義務。另外還有一點,居民個人接受流調、監測的時候有如實說明的義務,進京返京後、行程涉及高風險點位後有及時報備的義務。

結合危險源具體情況,管控範圍可適度擴大

新京報:政府應該如何保證實施封管控措施的時候老百姓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

林鴻潮:採取應急管控措施,包括基層村委會、社區居委會協助落實的應急措施,要在法律規定的範圍內,要跟疫情防控的需要相匹配,要嚴格在法律範圍內來履行職責。

特別是基層採取這些措施,是協助落實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採取的措施,要嚴格在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決定的措施範圍內來實施,不走樣不變形。

此外,要保證老百姓的救濟渠道暢通,最典型的是12345,要有一個很便捷的渠道,隨時在疫情防控過程當中讓居民能夠反饋,問題能夠及時得到回應和解決。

新京報:相關規定中提到“不得隨意將限制出行範圍由中、高風險地區擴大到其他地區”,這條該作何解讀?

林鴻潮:我剛提到防控措施其中一類是控制危險源,我們日常所講的隔離是對人,也就是人被感染以後,可能成爲傳染源,其活動比較頻繁的空間也成了危險源,所以我們要採取隔離封控的措施。

至於範圍多大,要根據“必要性”,原則上是管控封控一個樓棟、甚至一個單元。當然有一些特殊的情況,比如傳播路徑還不明確的、或者已經發生了社區擴散的時候,經過專業人員的嚴格評估,可能會適度擴大管控的範圍。

因爲不同感染者活動的範圍不一樣,有些人可能只是居住場所、工作場所,有些感染者比較複雜一點,他去過的地方很多。比如一個小區裏,如果是物業管理人員,或者是社區管理人員感染,那麼各個樓棟各個單元他都去過,他的路徑就比較複雜。但是無論是哪種情況,一定要符合必要性。

總之,確定封控範圍是以存在較高風險作爲總的準則,需要疾控部門根據情況做科學判斷。

來源 新京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