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11月29日報道 法國《世界報》網站11月27日發表題爲《經濟學家奧利維耶·布朗夏爾:“我擔心出現貿易戰”》的報道,記者是瑪麗·沙雷爾。全文摘編如下:

奧利維耶·布朗夏爾警告說,如果在冬末實行天然氣配給,歐洲經濟衰退或將加劇。他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前首席經濟學家,與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讓·蒂羅勒合著了《經濟大挑戰》一書。他還警告說,工業保護主義傾向可能會給工業化國家和新興國家帶來高昂的代價。

經濟衰退難避免

《世界報》記者問:歐洲還能避免經濟衰退嗎?

奧利維耶·布朗夏爾答:很可能不行,而且一些國家肯定已經處於衰退中了。首先,進口能源價格上漲導致購買力下降。其次,不確定性使家庭更加謹慎,而企業則更加畏手畏腳。

如果在冬末實行天然氣配給,情況可能會更糟。到目前爲止,貨幣政策還沒有發揮很大的作用。

問:各國央行提高利率難道不是在扼殺增長嗎?

答:首先,我們必須記住,歐元區的很大一部分能源是進口的,而且這些能源價格飆升。爲了應對這一上漲,公司正在提高產品價格,而員工則要求加薪以遏止他們的收入損失。但加薪意味着企業成本的進一步增加,部分反映在產品價格上,從而對工資等產生新的壓力。這就是所謂的“價格-工資循環”,會導致通脹加劇。

央行的主要任務是控制通脹,別無選擇,只能通過提高利率使經濟增長放緩,這樣企業和員工就可以抑制自己的需求。這當然不是個理想的過程,但這是央行唯一的工具。然而,在價格-工資循環仍然適中的歐洲,與美聯儲相比,歐洲央行的加息幅度非常小,美國的工資增長更高。

問:如果這不是一個理想的過程,難道沒有其他方法可以在不損害經濟活動的情況下降低通脹嗎?

答:最好的解決辦法是由企業、僱員和政府進行集體談判,討論如何在所有人之間公平地分攤購買力的損失,以限制通貨膨脹。荷蘭在20世紀70年代就是這樣做的。但是,在目前的背景下,這種協議很難複製。

然而,自危機開始以來,各國政府通過降低汽油稅或能源保護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吸收了能源危機造成的購買力損失。現在重要的是通過加強對家庭和企業節約能源的激勵措施或設定能源消費上限來完善這些措施。

恐將導致貿易戰

問:歐元區會否陷入又一場金融危機?

答:考慮到通脹,借款利率仍然很低,當對抗物價飆升的鬥爭結束時,利率可能會更低,接近新冠大流行前的水平。歐元區的公共債務水平很高,但以這樣的利率,公債是可持續的——即便在短期內烏克蘭戰爭造成的赤字更高。真正的風險是政府在財政上不負責任。最近幾周的英國危機表明,投資者願意接受正當合理的赤字,但不是什麼樣的赤字都照單全收。

問:金融體系的其他脆弱之處是什麼?

答:金融危機的風險從未被排除在外。雖然我不認爲脆弱是加息造成的,但問題可能會出現,英國養老基金和加密貨幣(FTX交易平臺破產)的動盪就說明了這一點。此外,各國央行從2008年的危機中學到了很多東西,並毫不猶豫地進行大規模干預。

然而,一些在危機之前就已經脆弱的窮國的情況令人關注。美國加息讓那些以美元計價的舉債國喫苦頭。

問:歐洲工業的競爭力因能源通脹而受到損害,它的經濟模式是否面臨威脅?

答:並沒有。天然氣和電力價格的大幅上漲在很大程度上是暫時的。雖然屆時歐洲的能源可能還是會比美國貴一點,但這應該影響不大。更令我擔心的是,美國政府在其最新的計劃中爲企業返回或遷往美國提供補貼。我害怕出現貿易戰。

問:貿易戰會如何開始呢?

答:比如像法國等一些國家看到自己國家的工廠關閉並遷往美國,就會相應地採取保護主義措施來保護其工業。這樣的貿易戰會讓每個人付出高昂的代價。更何況,由於生產鏈廣泛實現自動化,認爲工廠回遷就會創造和以前一樣的就業機會是一種幻想。

這對發展中國家來說同樣是災難性的,因爲它們寄希望於加入全球生產鏈將使它們變得富有。如果這些生產鏈回到工業化國家,希望就會落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