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

·日本航天企業ispace計劃到2025年發射3次探月任務,最終建立地月經濟。其中首次月球任務擬在美國東部時間11月30日發射月球着陸器,預計發射3-5個月後着陸月球。

私企加入登月競賽,日本航天企業ispace計劃到2025年發射3次探月任務,最終建立地月經濟。

11月28日,總部位於東京的ispace宣佈,擬最早於美國東部時間11月30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搭乘SpaceX獵鷹9號火箭發射首次月球任務Mission 1(M1,任務1),送月球着陸器登月,目前已完成發射準備工作。

ispace公司成立於2010年9月,最終目標是建立地月經濟。該公司認爲,到2040年月球能維持1000人生活,每年有10000人前往參觀。ispace製造的小型商用月球着陸器旨在提供高頻率、低成本的月球運輸服務。

ispace商業月球探索計劃HAKUTO-R的首次月球任務M1將發射月球着陸器,預計發射3-5個月後在阿特拉斯隕石坑(Atlas Crater)着陸。M1還將攜帶阿聯酋首輛月球車“拉希德”號(Rashid)、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棒球大小的月球機器人和日本搖滾樂隊的音樂唱片。其中,“拉希德”號由迪拜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航天中心研發,將在大約14天裏研究月球表面。日本的超輕型機器人將只花幾個小時收集月球表面數據,用於開發未來的自動駕駛和巡航技術。

ispace計劃到2025年發射3次探月任務。M1發射之後,Mission 2(M2,任務2)計劃2024年着陸並部署月球車,在月球表面收集數據。從Mission 3(M3,任務3)開始,ispace將增加登月和月球車探索的頻率,將客戶的有效載荷運送到月球,開發月球資源,爲月球產業和人類在月球上的穩定發展提供保障。ispace表示,這些任務將對美國宇航局“阿爾忒彌斯”重返月球計劃做出貢獻,並提高ispace技術和商業模式的成熟度。

截至目前,只有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政府主導的項目成功將登月探測器送上月球。而商用月球探測器正在加入登月競賽,由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商業月球有效載荷服務項目支持的至少兩個着陸器將於明年初發射,例如美國直覺機器公司的首次任務Nova-C計劃2023年3月發射着陸器,6天到達月球。

但登月並非易事。2019年,第一個由私人支持的登月任務以色列“創世紀”號探測器在月球上墜毀。11月中旬,搭乘美國宇航局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上天的JAXA月球探測器“好客”號在與火箭分離後姿態異常,太陽能電池板無法正常工作,多次嘗試修正都未起效,日本探測器首次登月計劃也以失敗告終。

爲保障登月任務,今年4月,ispace宣佈與日本三井住友保險公司達成協議,ispace將使用三井住友保險公司的“月球保險計劃”,承保月球業務中出現的風險。ispace表示,月球保險等新月球業務的創建是形成強大月球探索市場的重要一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