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梓桐上海报道 

11月25日,2022全球数商大会在上海开幕,本次大会以“数联全球、商通未来”为主题,与会嘉宾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化、数据资产、流通交易等议题展开研讨。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下文简称《规划》),提出要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加速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等三方面工作。而针对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规划》强调要“鼓励市场主体探索数据资产定价机制,推动形成数据资产目录,逐步完善数据定价体系。” 

作为《规划》中为数不多的“从0到1”的领域,数据资产化的未来前景成为本次数商大会上各方讨论的重点,目前我国数据资产现状如何?数据要素在资产定价过程中面临着怎样的挑战?未来数据要素又将在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数据资产化的内涵与挑战

“数据资产化的核心是产品化。”普华永道中国区域经济与金融行业主管合伙人张立钧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数据要素若想获得活跃的交易状态,必须要明确匹配特定的功能与价格,同时与特定主体的特定场景相结合,才能够为数据的资产化提供前提基础。 

而数据要素的流通则为数据资产定价提供了基础,张立钧表示,数据要素的流通与资产定价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普华永道也在与地方政府合作,与各个交易所一起建立起更好的流通机制,以此来不断完善数据资产定价的相关标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现场了解到,目前业内一般将数据资产化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原始数据,数据产品,数据资产以及数据生态。

而在这些阶段中,又可以提炼出三个关键步骤,即数据的资源化、产品化和资产化。个人的生活,企业的生产,政府的运转等多个主体所产生的原始数据往往可以为数据治理公司所采集,并形成相应的数据资源。而数据资源经过确权、计量、估值等步骤可以进一步的变成数据资产。

但在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快速扩张的背景下,数据要素利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规范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如何进一步激发数据资源价值潜力,也成为各方关心的问题。

“先不论数据资产,有些部门的数据资源化都还没有做好。”浙江省大数据交易中心总经理沈旭东在现场表示,目前来看,各地政府的政务公共数据归集共享已经做的比较好,但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分级分类水平不够、数据质量不够高以及市场化、商业化的数据服务标准与政府内部治理服务标准不一致的问题。这一系列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数据资源的价值挖掘以及数据资源的资产化进程

而从企业侧来看,数据资产化同样面临着许多挑战。普华永道中国评估与模型咨询服务合伙人詹睿在现场表示,企业在数据资产化上面临着意识形态和行动力的双重矛盾。“一方面,企业普遍认为数据可以带来巨大的价值。但另一方面,在现实过程中并非所有的企业都在金字塔的尖端,很多还处于资源化探索的阶段。尤其是一些传统制造业、农业、教育等行业,他们有很多数据,但是他们根本不知道怎样利用。”

在她看来,各地数据交易所现在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交易不活跃,欠活跃。“数据资产化的前提是有一套公允的定价体系,而达到公允定价机制最好的方式是市场化,换言之,要有交易作为前提,但在没有一个活跃交易的情况下,数据要素的价值就无法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可以考虑从交易的一方进行破局,比如供给方,通过供给方视角的估值模型,同时考虑消费方的场景应用预期,并通过后期的不断验证,以逐渐形成买卖双方共识的价值体系”。

数据“持有权”成数据确权新共识

事实上,围绕数据确权的讨论也成为各方推进数据资产化之路上的一大难题。

《规划》提出,要开展数据确权及定价服务实验,探索建立数据资产登记制度和数据资产定价规则,试点开展数据权数认定,规范完善数据资产评估服务。 

具体目标方面,《规划》指出,“到2025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据要素市场初步建立。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有序开展,探索建立与数据要素价值和贡献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针对数据确权,张立钧认为,目前来看,个人信息数据在所有权上属于个人私有,但是当个人与企业,企业与公共部门产生交集的过程中,数据的所有权就变的很难厘清。因此,“暂时搁置围绕数据所有权的讨论”成为了目前业内针对数据确权的一大思路。

“过多的讨论数据属于哪一个主体并不现实,我们更加关注数据的持有权属于谁,在这一基础之上进行收益权的分割确认。”

事实上,国家也在宏观政策方面对数据确权问题进行了规制引导。今年6月22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其中创造性的提出了关于“数据资源的控制权、数据的加工权和数字产品的经营权”三权分治的路径,为数据资产化提供了重大的方向和指引。

但在进行数据确权的过程中,健全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也成为各方所要坚持的关键原则。张立钧表示,考虑到收益权一般会牵涉到多个主体的利益,因此各方在对收益权进行资产化的过程当中,需要建立一个相对透明的机制,来规避纠纷的产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