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2022中國藍天觀察論壇舉行,亞洲清潔空氣中心發佈《大氣中國》系列報告的特別篇《十年清潔空氣之路,中國與世界同行》。

報告顯示,對比歐美和亞洲其他典型國家的多個指標,中國已成爲全球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國家。報告還建議,適時啓動環境空氣質量標準修訂,以更高的要求爲公衆健康保駕護航。

關注 1

中國實現經濟發展與空氣質量改善“雙贏”

《十年清潔空氣之路,中國與世界同行》是《大氣中國》系列報告的特別篇。報告稱,過去十年,中國在保持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了空氣質量快速提升。2013-2021年,中國整體PM2.5年均濃度下降約56%,國內生產總值(GDP)保持了平均6.6%的高增長率,是發展中經濟體平均增長速率的近兩倍,實現了經濟發展與空氣質量改善“雙贏”。中國已成爲世界上空氣質量改善最快的國家。

報告還指出,東亞城市空氣質量整體向好,南亞地區仍面臨嚴峻挑戰。2018-2021年間,PM2.5濃度三年滑動平均值改善比例超過10%的9個城市中,有8個位於東亞地區,其中6個是中國城市。而南亞地區的城市,如印度首都新德里、孟加拉國首都達卡的PM2.5濃度遠高於其他超大城市。巴基斯坦城市卡拉奇濃度上升幅度最大,超過10%,其首都伊斯蘭堡空氣質量也在惡化。

關注 2

中國多項排放標準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報告指出,與歐美和亞洲發達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在電力、交通、重點工業行業的污染控制上起步較晚,但發展快速。當前,中國多項排放標準已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從“跟跑”轉變爲“領跑”。而亞洲發展中國家的控制水平參差不齊,整體落後於發達國家。以輕型汽車排放標準爲例,中國、韓國、日本、印度、新加坡輕型車排放限值較爲嚴格,而部分亞洲發展中國家仍實施歐二、歐三排放限值。

得益於排放控制力度的不斷提升,2011-2020年,中國在能源消耗量、工業增加值和機動車保有量均持續穩步增長的同時,實現了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的快速下降,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降幅分別爲86%和58%。

在全球邁向碳中和與淨零排放的趨勢下,中國和衆多亞洲國家都宣佈了脫碳目標。然而,世界能源消費約1/3發生在亞洲,約1/2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亞洲貢獻,發展中的亞洲各國面臨的減排任務十分艱鉅,特別是仍處於快速發展中、總排放量不斷躍升的國家,包括越南、孟加拉國、緬甸等。

中國在謀求發展的同時也在積極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過去十年,中國碳排放強度下降了34.4%。2020年,中國提出了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峯、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從碳達峯到碳中和的時間,遠遠短於發達國家所用時間,需要付出艱苦努力。

關注 3

報告建議提高標準進一步保護公衆健康

報告指出,中國現行標準對於空氣質量改善起到了積極的引領作用,但中國PM2.5年均濃度標準限值是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最爲寬鬆的過渡階段目標,即35微克/立方米。

記者瞭解到,世衛組織此前的PM2.5指導值是年均濃度10微克/立方米,並設立3個階段的過渡期目標,第一階段爲年均濃度35微克/立方米,第二階段爲年均濃度25微克/立方米,第三階段爲年均濃度15微克/立方米。去年,世衛組織更新空氣質量指南,PM2.5年均濃度指標收緊至5微克/立方米。

報告稱,當前,全國開展PM2.5監測的城市年均濃度平均值已經低於標準限值要求,通過“提標”和持續改善空氣質量,可以進一步保護公衆健康,特別是老年人、兒童等易感人羣,這對於處於人口老齡化進程中的中國來說至關重要。有近一半亞洲國家當前的空氣質量不能達到當地標準。儘管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等國家設置了較爲嚴格的限值,但實際超標嚴重。

關注 4

中國藍天百強城市榜北京綜合得分第一

在2022中國藍天觀察論壇上,亞洲清潔空氣中心發佈了《大氣中國2022:中國大氣污染防治進程》報告。其中的2022中國藍天百強城市榜報告指出,在全國168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中,北京綜合得分排名第一。

報告通過評估城市PM2.5年均濃度和達標天數三年滑動平均值的改善情況和政策實施情況,分別得到“成效分”和“努力分”,進而加總得到“綜合評分”,並對評分進行排名得到2022中國藍天百強城市榜報告。

評價範圍是全國168個大氣污染防治重點城市,其中北京綜合得分排名第一。這得益於其PM2.5濃度的持續下降和達標天數的顯著增加,以及各方面領先的減排措施力度和管理能力水平。本次評估共有21個城市綜合得分超過滿分100,其中有5個城市是通過努力使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的典範,分別是北京、深圳、杭州、鄭州、合肥。

城市空氣質量改善榜(成效分榜)整體向好,前三名爲拉薩、呂梁、肇慶。城市政策措施榜(努力分榜)中,北京、杭州、深圳位列前三。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