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 尹琛 香港报道

香港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备受关注。11月29日,环球科技和管理顾问公司Capco发布的《未来银行》系列调查报告显示,过去两年内,香港银行服务用户对数码银行的信心大增;其中70%的香港受访者希望银行提供更优质的线上服务。

这次调查于2022年9月至10月进行,收集了近5000名亚太市场受访者的调查结果,其中香港地区受访者超700人。

虚拟银行兴起,消费者愈加信任科技

调查指出,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线上银行服务的需求。自2019年起,香港陆续兴起包括Livi Bank、众安银行、富融银行、蚂蚁银行等在内的八间虚拟银行。

虚拟银行兴起之初,一度受到大量用户的欢迎。截至2021年底的数据显示,虚拟银行账户开设量达120万,而香港人口数量大约为741万。但Capco的分析指出,在经济不景气和技术人才匮乏的双重压力下,开户数的增长趋于平稳。

事实上,虚拟银行开业后的表现也并非“一帆风顺”。毕马威早前的报告指出,整个2021年度,八家虚拟银行的税前总亏损由2020年的23.77亿港元增加至34.19亿港元;银行存贷款比率则从8.2%增至24.6%。从存款来看,截至2021年12月的数据显示,八家虚拟银行客户总存款额约250亿港元,相当于银行业总存款的0.17%。

尽管如此,香港消费者对数字银行越来越有信心。Capco的调查显示,不少于86%的香港受访者认为,相对传统银行,他们对科技巨头具有同等或更高的信任度;其中56%的受访者则更信任科技公司。

七成受访者冀银行提供更优质线上服务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消费者对银行数字化服务的期望变高。Capco的调查显示,70%的香港受访者期望银行提供更优质的线上服务。

事实上,不仅消费者,监管也早对银行的运营能力提出更多要求。香港金管局2021年公布的“金融科技2025”策略第一条便是全面推展银行数码化。该策略指出,金管局继续支持银行在业务运作流程中全方位应用金融科技,并推出相关的应用评估,来检视银行采用金融科技的情况。意味着传统银行从服务前台,到中、后台全流程都须提升数字化能力。

而除了开户数码化之外,转账服务、申请个人信贷及投资等服务都呈现数码化趋势。香港金管局总裁余伟文在今年早前的网志中表示,以转数快(金管局2018年推出的快速支付系统)为例,其登记总数于2022年3月突破1000万。香港零售银行经转数快和即时支付结算系统处理的本地转账中,98%由客户通过数码渠道作出转账指示,只有2%是经非数码渠道(如分行)。

Capco亚太区执行董事和战略主管Danny Wan表示:“现时香港银行服务用户最重视操作简便的一站式服务,但客户需要的不单是不同服务的简单聚合,而是银行利用不同产品及服务提供个人化投资意见、储蓄选项等”。

与此同时,多数消费者也愿意分享个人隐私数据,以获取更个人化的银行服务。调查显示,约61%的受访者对分享个人隐私数据持开放态度,数据类型包括健康数据、借贷历史、生活动态等。

新趋势:虚拟资产和ESG

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浮现出一些新的趋势,比如对绿色可持续金融和虚拟资产的关注。Capco的调查显示,27%的受访者认为,银行服务的可持续性表现“极其重要”;在55-64岁年龄组别,这一比例更上升至46%。

虚拟资产方面,则有30%的受访者表示,尽管加密货币市场波动震荡,但若银行(未来)能提供加密货币交易服务将会“非常吸引”他们。

不过,调查结束后不久,加密货币行业出现FTX破产倒闭等事件,Capco亚太区数码与科技业务合伙人Paul Sommerin指出,该类事件或将影响香港虚拟资产投资开放给零售投资者的进程,料香港监管会采取观望态度。而早在10月31日,港府发表有关虚拟资产在港发展的政策宣言,金管局总裁余伟文亦表示,未来会向银行推出虚拟货币和稳定币相关的监管框架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