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齊萌 葛愛峯 廣州報道

如何應對“豬週期”,珠海正在積極探索生豬保險。

11月29日,珠海市就生豬保險推進落實情況召開新聞發佈會。會上透露,截至今年9月底,珠海市累計爲34.18萬頭生豬提供風險保障3.2億元,累計實現保費收入1495.22萬元,其中農戶自繳部分保費僅286.54萬元,保險覆蓋率達100%。

放眼整個廣東省,2022年廣東各地市政府加大對生豬“保險+期貨”的支持力度,全省獲批大連商品交易所3個“保險+期貨”生豬重點項目,覆蓋3個地市重點養殖區域:肇慶、梅州、揭陽,爲近95萬頭生豬提供近23億元的價值保障,項目總保費金額達7865萬元,累計獲得省市各級財政補貼支持3437萬元,超過項目總保費金額的43%。

對此,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生豬產業面臨着自然風險、市場風險,以及相應的政策風險,導致‘豬週期’客觀存在,因此需要解決其可持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的問題。生豬保險可以解決生豬週期性波動帶給市場主體的風險,可以解決生豬週期性的產量波動及價格波動,其中政策性保險和商業性保險可並行。”

生豬保險解決豬週期難題

實際上,豬週期是一種經濟現象,是因供給需求不平衡導致的豬肉價格週期性變化。據瞭解,一個典型的豬週期包括豬肉供給下降、豬肉價格上升、豬肉供給增加、豬肉價格下降四個階段,時間跨度約爲4年。

國海證券公開研報,2000年以來的五次豬週期,豬價波動幅度逐輪加深,其中第一個週期從2002年到2006年,第二個週期從2006年到2009年,第三個週期從2009年到2014年,第四個週期從2014年到2018年,第五個週期從2018年至今。

爲何供給需求會出現不平衡?這是因爲生豬的生長繁育週期、疫病因素衝擊和規模化程度會導致供給端出現波動,但需求端總體穩定,因此導致供給需求不平衡,從而出現豬週期。

然而,生豬價格週期性波動給生產者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影響其供求平衡與市場穩定,是長期困擾生豬生產發展、價格穩定以及市場供應的難題。

據瞭解,2017年開始,受非洲豬瘟等不利因素影響,珠海市生豬養殖豬場(戶)數量和生豬飼養量銳減。2019年,全市生豬存欄量僅爲15176頭,爲2017年(2017年生豬存欄32.12萬頭,出欄48.21萬頭)的4.72%;2020年,生豬出欄量爲8468頭,爲2017年的1.76%。2021年底,全市生豬存欄63659頭,出欄44820頭。

爲完成生豬恢復生產及轉型升級的目標任務,珠海市積極推進實施生豬保險工程,以此提振養殖信心,解決生豬養殖公司/場不敢養豬、不敢養大豬的難題,促進珠海市的生豬養殖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2021年,珠海市農業農村局印發《2021—2023年珠海市政策性農業保險實施方案》,將中央補貼型生豬保險,仔豬保險金額由原來200元/頭提升至500元/頭、育肥豬保險金額由原來800元/頭提升至每頭1400元/頭。

基於此,2021年,珠海市生豬存欄約6.36萬頭同比增長2.7%,大豬出欄約4.24萬頭,同比增長237.7%。今年前三季度生豬存欄量6.45萬頭,同比增長28.48%;大豬出欄6.4萬頭,同比增長105.53%。

多舉措助力生豬保供穩價

據瞭解,2021年1月8日,生豬期貨在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爲生豬行業提供了避險渠道。

2022年廣東各地市政府加大對生豬“保險+期貨”的支持力度,全省獲批大連商品交易所3個“保險+期貨”生豬重點項目,覆蓋3個地市重點養殖區域:肇慶、梅州、揭陽,爲近95萬頭生豬提供近23億元的價值保障,項目總保費金額達7865萬元,累計獲得省市各級財政補貼支持3437萬元,超過項目總保費金額的43%。

對此,農文旅產業振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目前,“保險+期貨”的模式在推動我國生豬產業保供穩價、健全生豬產業平穩發展長效機制發揮積極作用,“它更精準地反映了未來市場預期,不僅提高了保險設計的精準度,還有效地保障了養殖戶收入穩定。同時,引入同在期貨市場有相應產品的養殖飼料價格,可以幫助養殖戶及時瞭解未來市場價格走勢,合理調整養殖規模和飼養週期,減少因市場波動造成的損失,降低了養殖風險。”

同時,洪濤還向《華夏時報》記者指出,應對豬週期應注意解決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充分利用市場機制來配置資源的基礎,同時又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功能,從而解決豬週期問題。

具體而言,“一是需要按照市場經濟規律,高質量滿足市場需要,在數字經濟條件下更加精準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實現供給=需求的理想目標;二是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如風險基金、中央和省級豬肉儲備等;三是通過‘鏈式發展’,即延長產業鏈、聯接供應鏈、提升價值鏈、整合利益鏈、應用技術鏈、發展創新鏈、培育生態鏈,通過某一個環節的風險,通過另一環節盈利而進行‘鏈式補償’,從而增強其鏈式競爭力是使鏈上成員均相應的利益;此外還可應用‘套期保值’‘基差交易’‘保險+期貨’‘供應鏈金融’‘易貨貿易’等工具。”洪濤建議道。

來源:華夏時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