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见习记者 郑雪 北京报道

12月1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正式施行之际,由国家反诈中心指导,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主办的“全民反诈 共筑金融安全防线”高峰论坛暨南财集团“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普法宣传月”启动仪式在北京举行。

公安部刑侦局二级巡视员楼先迪出席本次论坛并致辞。楼先迪介绍,我国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从去年6月至今年10月,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立案数连续17个月同比下降,案件快速上升的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同时表示,要制定一系列反诈法配套规定以持续深化电信网络诈骗治理。

强化系统观念 打击治理取得明显成效

电信网络诈骗是近年来高发频发的新型违法犯罪。其诈骗手法灵活、迷惑性强,日趋明显的跨国有组织特征,给公众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困扰。

公安部依托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会同人民银行等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全力推进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侦查打击方面,公安机关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组织发起78次集群战役,开展华东、华南、京津冀3大区域会战,实现规模打击效能最大化;部署开展“拔钉”“断流”行动,缉捕电信网络诈骗集团重大头目和骨干,打击招募中国人赴境外从事诈骗活动的组织者。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中,不少诈骗集团头目和骨干往往躲在境外,以高薪招聘诱骗招募年轻人赴境外从事诈骗活动,此类行为也成为预警防范的重点。公安部会同中央网信办、工信部、人民银行将科技手段与防范治理深度融合,不断加强预警防范工作,国家反诈中心直接发送预警指令,避免大量群众受骗,拦截大量诈骗电话短信,封堵大批涉诈域名网址。

电信网络诈骗涉及工信、金融、互联网等多个部门,其行业整治力度也在加大。人民银行持续推进“资金链治理”工作,建立账户分类分级管理体系,完善可疑交易监测和拦截机制。工信部部署开展“断卡2.0”和“打猫”行动,处置涉诈电话卡和关联互联网账号。

反诈宣传上,国家反诈中心开通官方政务号,发布宣传短视频8460条,播放量达47.2亿次,粉丝量3526.9万。会同中宣部联合开展全国反诈集中宣传月活动,推动各地各部门积极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反诈宣传体系。

形势依然严峻 治理工作需纵深推进

电信网络诈骗已经成为一个复杂的社会治理问题,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另一方面,电信网络诈骗治理的顶层设计也在不断完善。

2021年12月,《关于加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工作的意见》,对深入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一年之后,12月1日正式施行的《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是一部“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的小切口立法,为打击治理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撑。

目前的成效是在超常规高压态势下取得的,稍有松懈,就可能反弹,当前的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一是电信网络诈骗成为主流犯罪,案件持续高发多发,尽管实现同比下降,但是总体仍在高位运行。受害人遍布所有省份,几乎每人都接到过诈骗电话,收到过诈骗信息。

二是网络黑灰产规模巨大,成为网络诈骗犯罪迅猛发展的根源和土壤。犯罪分子通过互联网非法获取和买卖公民个人信息,大肆发布推广诈骗信息,传播犯罪方法和犯罪工具,贩卖手机卡、银行卡和网络账号,制作开发诈骗网站和技术平台,提供洗钱套现服务。

三是涉诈“资金链”出现新动向。随着“断卡”行动的深入推进,诈骗分子不断升级技术手段,洗钱团伙不断寻找监管洼地,洗钱方式混合多变,攻防对抗持续加剧。

为纵深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一要制定一系列反诈法配套规定,包括公安机关行政处罚裁量指导意见、涉诈资金处置规定、联合惩戒办法等具体规定。二要开展针对性培训,让更多人了解《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三要全力开展反诈宣传和普法工作,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增强广大群众的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