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唐婧 北京報道

進入年底,匯率市場出現了一些新趨勢,今年以來一直唱主角的強勢美元終於有了偃旗息鼓的勢頭。11月,美元指數下跌5.04%,爲2010年9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事實上,當前美元指數已經回落至106下方,較年內高點114.78已經貶值超過8%。

針對美元11月的大跌,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副院長趙慶明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美聯儲放緩加息的預期下,美元指數的驅動力減弱,可以判斷強勢美元基本已經進入尾聲,本輪非美貨幣貶值低點大概率已經出現。

非美貨幣方面,11月歐元兌美元上漲5.31%,英鎊兌美元上漲5.19%,日元兌美元上漲7.16%,在岸人民幣兌美元上漲2.15%,離岸人民幣兌美元上漲3.96%。

值得注意的是,在岸、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均爲3月以來首度月線收陽,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創2019年1月以來最大單月漲幅,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創十年以來最大單月漲幅。截至12月1日13:09,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報7.0570,距離10月25日的低點7.3748已經升值4.30% ;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報7.0649,距離11月1日的低點7.3280已經升值3.59%。

記者多方瞭解到,業內人士普遍認爲本輪美元指數升值週期的頂點已經出現,但在美聯儲加息週期仍未結束、美國經濟相對歐洲經濟優勢仍存的大背景下美元指數難言進入下行週期,人民幣匯率的外部貶值壓力有所減輕,後續走勢更多取決於國內經濟的基本面。

美元本輪升值大概率已經築頂

南華期貨宏觀外匯分析師周驥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在美聯儲加息預期較難大幅上升,歐美貨幣政策差異可能收斂、美國經濟出現惡化跡象以及美元在今年已持續較長時間上行的背景下,預計美元指數大概率已接近大幅上行的終點。就算後期美國經濟或美聯儲加息幅度超預期,美元可能會再獲升值動能,但大概率也是強弩之末。

12月1日,中國央行主管媒體《金融時報》發佈文章指出,今年以來,隨着美國通脹居高不下導致美聯儲激進加息,美元走強成爲國際金融市場的焦點話題。但11月以來,美元不僅上行乏力還出現了下滑現象。據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最新數據,截至11月22日當週,美元淨空頭頭寸達到18.2億美元,升至2021年7月以來最高。綜合來看,當前的美元下滑很可能意味着本輪升值已經築頂,後續衝高的空間十分有限。但是,這並不意味着美元升值週期已經終結,在未來一段時間內,美元仍將保持強勢,轉入貶值週期可能尚需時日。

第一,從美聯儲加息的角度而言,美聯儲放緩加息的預期增強將打壓美元上行動能,但其持續加息仍將成爲美元強勢的支撐所在。

第二,美元指數的走勢除了與美聯儲貨幣政策走向密切相關之外,也與美國經濟和歐元區經濟表現密不可分——歐元比重在美元指數中佔據重要部分。美國經濟相對於歐洲經濟的優勢難以一直持續下去。

美東時間11月30日,美聯儲主席鮑威爾在12月議息會議噤聲期前的一次關鍵發言也印證了市場對美聯儲放緩加息的預期。鮑威爾表示,貨幣政策對經濟和通貨膨脹的影響具有不確定的滯後性,而迄今爲止的快速緊縮政策的全部效果還沒有顯現出來。因此,當接近足以使通貨膨脹率下降的約束水平時,放緩加息步伐是說得通的。

鮑威爾明確表示,放緩加息步伐的時機可能最快在12月的議息會議上到來。但提高利率以控制通貨膨脹、限制性政策要保持多久要比放緩的時間節點更爲重要。恢復價格穩定可能需要(美聯儲)在一段時間內將政策保持在限制性水平。歷史警示我們不要過早地放鬆政策。美聯儲將堅持到底,直到大功告成。

鮑威爾鷹中有鴿的“打太極”式發言可能還是有些令人迷惑,但美國最新的經濟數據顯示,美聯儲放緩加息的節點大概率已經臨近。美東時間11月30日公佈的數據顯示,素有“小非農”之稱的美國11月ADP就業人數增加12.7萬人,爲2021年1月以來的最低水平,遠不及市場預期的20萬人,同時較10月份的23.9萬人大幅回落。

美聯儲經濟褐皮書也顯示,美國整體經濟活動大致持平或略有上升,利率和通貨膨脹繼續對經濟活動構成壓力,促使中低收入消費者越來越多地購買低價商品,許多人對前景表示了更大的不確定性或悲觀情緒。

值得一提的是,美國勞工統計局11月10日發佈的數據顯示,美國10月CPI同比增長7.7%,略低於市場預期,前值爲8.2%,環比出現明顯回落,但離美聯儲2%的目標還有很大距離。

早在11月中旬,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就曾撰文表示,站在當前時點,當前美元指數的階段性高點或已過,但其趨勢性下行的條件尚不具備。一方面,美國10月的整體通脹和核心通脹增速低於市場預期,顯示出通脹壓力邊際緩解,進而導致市場的通脹預期和加息預期均有所回落,帶動美元指數走弱。另一方面,美元指數的上行動力往往來自美聯儲緊縮政策、以及美國經濟相對於其他非美經濟體的相對優勢;驅動美元指數下行的因素則主要是非美經濟的強勁表現,尤其是歐洲地區。往後看,從相對經濟差的角度來看,歐洲通脹高燒不退,經濟修復疲弱,未來歐美經濟差難言明顯收斂,或無法使美元指數下行,但也不排除歐洲經濟超預期衰退引發美元指數反彈的潛在風險。

人民幣外部貶值壓力緩解 後續主要取決於國內基本面

關於人民幣近期出現的明顯升值,中航信託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近期人民幣匯率大幅拉昇是內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第一,美元近兩個月以來美元走勢較弱,美元指數從114的高點附近下行到了106附近,即美元兌一攬子貨幣貶值幅度超過了8%,但人民幣匯率的升值幅度遠遠沒有跟上,近兩天人民幣的快速拉昇可以理解爲補漲。

第二,最近國內經濟刺激政策較多,尤其是房地產融資三支箭的射出提振了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未來預期,房地產板塊、大金融板塊甚至整個A股都出現了一定的反彈,人民幣匯率也從市場的樂觀情緒中受益。

第三,今年以來不斷走闊的中美利差近期出現了一定的收窄,這也是近期人民幣大幅升值的原因。近半個月來,國內利率上行趨勢明顯,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上行超過20基點,其它利率債以及信用債收益率上行幅度更大,而美國的國債收益率近期則是在緩慢下降,中美利差倒掛有所緩和,也利好人民幣匯率反彈。

數據顯示,截至12月1日13:00,十年期美債收益率報3.607%,十年期中債收益率2.934%,利差爲67BP,較十月底出現明顯收窄。

吳照銀認爲,從中美利差和中美經濟的基本面變化來看,人民幣從4月以來單邊貶值的趨勢可能會有所改變,短期人民幣不至於從單邊貶值轉變爲單邊升值,但大概率人民幣會從單邊貶值轉爲高位震盪,即使未來再有貶值,其貶值的空間也非常有限。

關於人民幣匯率近兩日上漲逾千點的原因,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記者分析,一是11月30日美國公佈的ADP就業數據大幅不及預期,市場對美聯儲將於12月放緩加息節奏的預期進一步增強,這帶動當日美元指數下跌0.78%,比價效應推動人民幣升值;二是11月30日多地優化細化疫情精準防控舉措,這部分抵消了當日官方PMI指數下行帶來的影響,提振市場對下一步國內經濟反彈的信心。

王青指出,未來,伴隨疫情防控優化細化措施的持續出臺,以及金融支持房地產“三支箭”全面發力,匯率市場對國內經濟復甦前景的預期正在改善。國內經濟修復前景、美國貨幣政策走向是未來一段時間決定人民幣匯率強弱的主導性因素。

南華期貨宏觀外匯分析師周驥也提到,除了美元上行乏力之外,國內穩經濟政策不斷出臺,市場對我國經濟將穩健向上的信心被大大提振,從而使得人民幣在近期的表現相對強勢。在這樣的積極預期之下,即使國內11月製造業及非製造業PMI數據低於預期,市場的反應也較爲平靜。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11月中旬時就發表觀點稱,當前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的高點或已確認,但短期或難出現趨勢性升值行情,整體仍維持寬幅震盪。美元指數的階段性高點或已過去,其對於人民幣的被動貶值壓力趨弱。即使美元指數再出現超預期反彈的情況,在國內經濟預期改善、股債市場資本流出壓力放緩、積壓的結匯需求或年底釋放等因素的影響下,美元兌人民幣即期匯率或再難突破此前高點。長期來看人民幣匯率或逐步迴歸內部因素主導,需要經過疫情的壓力測試以及經濟修復的數據驗證來支撐人民幣繼續走強。

需要指出的是,有關人民幣匯率的未來走勢,監管層面近期已經釋放了多次穩匯率信號,明確指出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將支撐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穩定。

11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金融街論壇上表示,向前看,中國外匯市場將保持穩健運行。一方面,主要發達國家經濟衰退風險上升,通脹仍高於政策目標,貨幣政策將總體維持緊縮,美元短期仍可能高位震盪,市場機構預測美元升值動能減弱、強升值週期或已接近尾聲。另一方面,中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不會改變。進一步優化疫情防控“二十條”提升防控科學性、精準性,將更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前期穩定經濟增長的多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效,也將進一步釋放中國經濟增長動能。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副所長張明預測,未來一段時間內,美元指數有望持續在高位盤整,年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可能會在7.0-7.4區間內波動。如果把目光投向更長遠的未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望在2023年下半年出現顯著的反彈。其一,本輪美聯儲加息週期可能將在2023年第二季度結束;其二,2023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顯著反彈,而美國經濟增速可能明顯下行。

(作者:唐婧 編輯:曾芳)

責任編輯:戴明 SF006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