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董事長也遭追責。

被央企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國新”)納入麾下,以國新證券的新面孔登場不久,就因歷史遺留問題喫了罰單。

因公司總經理缺位時間已超22個月,尚未聘任具有任職資格的人員出任,北京證監局近日對國新證券出具警示函,指出該公司總經理長期缺位,不利於正常公司治理,且前期北京證監局就該事項多次向國新證券下發提示函、關注函。

同日,華融證券原董事長祝獻忠被認定爲不適當人選。據北京證監局,經查,其在2013年至2018年任華融證券(現國新證券)董事長期間,公司在內部控制、風險管理、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四大突出問題,祝獻忠作爲時任董事會負責人,爲此負有責任。

國新證券前身是華融證券。自2018年賴小民事件後,華融證券人事動盪,高管更迭頻繁,總經理一職長期空懸。

今年以來,經過與中國國新的戰略重組,華融證券完成“央企化”,以“國新證券”的新面貌亮相。然而,一紙罰單再將華融時期的遺留問題揭開。

今年8月公開招聘總經理

北京證監局11月29日發佈的警示函顯示,截至目前,該公司總經理缺位時間已超22個月,尚未聘任具有任職資格的人員擔任總經理,不符合相關監管規定。

警示函內容還提到,去年1月15日,公司總經理離職,由董事長代爲履行總經理職務;3月29日,董事長不再代爲履行總經理職務。

北京證監局認爲,國新證券總經理長期缺位,不利於正常公司治理,且前期北京證監局就該事項多次向公司下發提示函、關注函,提醒務必高度重視,切實落實監管要求,儘快聘任符合任職資格的人員擔任總經理。並將視情況採取進一步措施。

自2018年賴小民事件後,華融證券人事動盪,高管更迭頻繁,總經理一職長期空懸。

記者據公開資料梳理,2019年6月,原天津證監局局長張海文出任華融證券黨委書記、董事長;同年11月,任職總經理僅一年的陳鵬君被調離華融證券,擔任華融匯通董事長。

總經理職位空缺一年後,2020年9月,童豔出任華融證券總經理,其此前就職於民生證券,擔任副總裁。

然而,僅僅4個多月後的2021年1月,華融證券公告稱由張海文代爲履行公司總經理職責,免去童豔總經理職務。

高管職位頻頻變動的同時,華融證券走上了“易主”之路。

去年12月,中國華融啓動華融證券的股權轉讓計劃,在北京金交易所掛出華融證券71.99%股權轉讓項目,標的股權價格爲109.3億元。

今年1月,華融證券母公司中國華融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與國新資本,按照上述標的價格簽署國有產權交易合同,國新資本獲得華融證券71.99%的股權。

證監會6月22日正式作出批覆,覈准國新資本有限公司成爲華融證券主要股東;覈准國新控股成爲華融證券、華融基金實際控制人。

7月底,國新證券完成變更公司名稱的工商變更登記,名稱由“華融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爲“國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8月初,國新證券正式揭牌。

8月10日,中國國新發布消息稱,因發展需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國新證券總經理。招聘公告顯示,該崗位設置了15年以上金融行業從業經驗,年齡50週歲以下等要求。

原董事長遭追責

總經理缺位的同時,華融證券還被指出存在公司治理弱化、內控存在缺陷等問題。

北京證監局11月29日對祝獻忠出具認定爲不適當人選監管措施的決定,並指出,祝獻忠2013年至2018年任華融證券董事長期間,公司在公司治理、內部控制、風險管理等方面存在四方面突出問題。

一是公司治理弱化,存在股東大會、董事會及其專門委員會運行不規範、公司被控股股東管控較多、董事長與經營層職責混同等問題;二是內部控制存在缺陷,存在缺少董監高薪酬管理制度、部分專業委員會職責授權不明確,履職不充分等問題;三是風險管理有效性不足,存在經營理念激進,部分業務擴張快速、無法對資管等業務進行有效風險控制等問題。

“上述問題是公司後期出現系列流動性問題的重要根源,後果嚴重。”北京證監局指出,祝獻忠作爲公司時任主要領導、董事會負責人,負有責任。根據相關監管規定,北京證監局對其採取認定爲不適當人選的行政監管措施。

做好證券板塊平穩過渡和融入

官網顯示,國新證券註冊資本58.41億元,總部設在北京,下設18家分公司(含1家在籌分公司)、64家營業部,控股3家子公司,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國新”)爲公司實際控制人。

公司股東背景強大,中國國新爲實際控制人,國新資本爲主要股東。其中,中國國新是國資委監管的央企之一,成立於2010年,2016年初被國務院國有企業改革領導小組確定爲國有資本運營試點公司;國新資本成立於2014年8月,是中國國新的全資子公司,也是中國國新旗下金融板塊的代表企業。

目前,國新證券牌照較爲齊全,擁有股票質押、代銷金融產品、新三板、股票期權等多項重要業務資格。

從國新證券的前身華融證券基本面來看,規模體量上,華融證券資產規模和盈利能力排名行業中下游。

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截至2021年末,華融證券總資產395.32億元,淨資產99.63億元,排在行業第54位和56位;當年實現營業收入5.77億元,淨利潤1.81億元,排在行業第88位和74位。

有市場觀點認爲,戰略重組完成後,中國國新旗下金融牌照將進一步完善。

對於證券板塊的發展,在中國國新2022年年中工作會議上,中國國新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渝波指出,今年下半年,中國國新要深入做好證券板塊平穩過渡和融入工作,切實加強合規管理和風險防控,着力打造適應國有資本運營事業需要、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功能平臺。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