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陳月芹 編輯 張雅楠 林宇是北方某大城市街道辦的公務員,11月中旬以來,其所在城市新冠確診病例累計過萬,社會面病例數仍在高位增加,於是,他被調去當了流調員。

因爲數量有限,街道幹部被拉到酒店閉環管理,目的是防止“非戰鬥減員”——防止基層工作人員在一線被感染,連帶整個單位無法運轉,同時也防止工作人員被封控在家裏。

林宇和同事們把酒店當成了單位和家。夜深時,每個人找好各自的角落,按照疾控部門反饋來的名單,撥通一個一個電話:您這幾天從早到晚都去了哪兒,接觸過什麼人?現在身體有什麼異常嗎?您“10混1”核酸異常,得抓緊收拾行李等待轉運;您抗原和核酸結果都顯示爲陽性,得去方艙……

電話那頭,有人不理解不配合,也有人被封控太久藉機和林宇嘮兩句,還有從未出過門的80多歲老人家嘟囔着:很多天沒有出過門,爲什麼還會陽了呢?

約3000人的流調信息填滿了林宇最近的20個日夜,以下內容根據林宇的自述整理。

流調日常

11月中旬,我就和同事們一起住到單位安排的酒店了,帶了幾套衣服、日常洗漱用品、電腦和打印機。大家每天聚在一起辦公,在一間小小的房間裏喫喝拉撒睡。

由於核酸公司一般在下午5點後密集出報告,我們的上班時間也主要是每天17點至凌晨5點,我們都開玩笑說,過上了英國作息。

疾控部門傳達過來的核酸異常名單,一種是社會面的“10混1”,10個同做核酸的人裏有一個是陽性的,我們會對這10人進行預流調,摸排大致行程,社區第一時間通知他們居家,安排醫護人員做上門抗原和核酸。抗原一條槓還是兩條槓,是即時出結果的,而核酸結果要6~8個小時纔會出。

如果抗原當時就陽性了,這個人基本可以確定爲“10混1”的目標對象,先居家,其後發起轉運。如果10個人的抗原都是陰性的,那就都居家,等核酸結果出來後,我們再對核酸結果陽性的病例進行深入流調,去了哪,怎麼去的,家裏還有什麼人,事無鉅細,問長問短。

除了社會面的“10混1”,我們還會對封控區內核酸異常的居民進行流調。

嚴格來說,我沒有明確的下班時間。得空了眯一會兒,餓了就墊巴兩口,一會來任務了,揉揉眼睛繼續工作。一天下來,零零散散加起來睡3-4個小時。不過,最近兩天社會面靜下來了,機構那邊反饋檢測能力不足,出結果會慢一點,我能多睡兩個小時。

我所在的街道,轄區內有近40個社區,常住人口超過10萬人。每個社區編制上標配16人,但實際上一般就12-13人。

社區幹部的工作更爲具體,比如社區內發現陽性病例,要第一時間落位,發告知,通知居家,上門磁;帶醫護或採樣人員上門採核酸,如果確診爲陽性,立即以單元爲單位封樓,還要送管控區內所有居民的蔬菜水果包;居民有就醫需求,幫忙買藥、協調120等。

後續解封時,社區幹部要密切關注整個樓棟或單元的所有居民,第一天做核酸,中間三天做抗原,第五天再做核酸,5天核酸都是陰性才能解。

數千家庭的生活流水

工作量都記錄在冊,只要打開流調的表格簡單統計就能看到,每天分配到我手上大概有7管“10混1”陽性,日均做70-80個人的流調,半個月多來,大概做了3000人左右,其中約500個陽。

大多數居民都是配合理解我們工作的,但因爲撥通流調電話一般在凌晨,部分居民面對繁瑣的流調有不安或不耐煩情緒,不配合上門採樣,也不配合集中轉運,我們都能理解,並儘量安撫。

一個個電話,也讓我感受到每一個鮮活的人正經歷着的冷暖人生。

比如11月初山西定襄縣外賣員的流調記錄刷屏。我也接到過好幾個類似的外賣員的流調。對外賣小哥的流調,我們一般要求他們提供後臺的訂單截圖,就知道他去過哪些點位。

印象比較深的,是一個公交乘務員大哥。起先,一線流調員給他打電話時,遭到了激烈的回應,“爲什麼要提供行程”“我哪裏都沒去”“我一直在家待着”,後來他漸漸放下戒備,說公司要求他們居家,但是外賣太貴了,就出去買了菜。4天的行程裏,他確實只去了菜市場,買點豆腐、蔬菜,再買點麪條或饅頭。

乘務員大哥照着微信付款記錄一條一條念,還很得意地說:“微信消費記錄時間都很準的,你去調查都不見得能這麼準確!”

聊着聊着,他突然很開心地說:“欸,這天我去買了豬頭肉!”

那一刻,我眼淚都出來,繼續在電腦前記錄下:11月某日某時,到某地買豬肉,回宿舍後未外出。

我做了很多年的社區工作,多棘手的鄰里糾紛都處理過,但這半個多月也曾因爲居民的不理解而大哭。同事們會互相分享流調故事,最後總要感慨一句:不是居民故意不配合,是我們防疫工作人員需要換位思考。

守衛老人

流調工作,需要抽絲剝繭、追根溯源,每個“追陽”過程爭分奪秒,像探案一樣。

最近,我們遇到了幾宗居民流調最後進了“死衚衕”的案例,例如,有80多歲的老人封控期間從沒出過門,家裏也沒有其他同住人外出,每天社區送蔬菜包到門口,但核酸結果出現陽性。

正常的流調過程中,我們會有一些已經確定的風險點位,比如去過大的風險點位的居民基本都陽了,很好確定,但這個案例我們怎麼也找不到感染源。

正當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我們突然想起,前兩日有醫護人員上門做核酸採樣,將幾份流調記錄放到一起,才撥開迷霧:採樣人員被感染了。

我所在的街道,是一個常住人口超10萬人的大型社區,核酸檢測和上門採樣都由好幾家公司負責。一般上門採樣50元/戶,不管一戶裏住着多少人,一個採樣人員一天大約能採100戶,這錢由政府出。

後來,我通過一位採樣人員加入了一個核酸採樣兼職羣,裏面每天都發布着各類臨時招聘信息,部分採樣人員是第三方公司招聘兼職而來,後者給出的報酬有計時的,550/天、60-100/時不等,也有按戶計費,10-25元/戶等,多勞多得。

從微信羣發佈的招聘信息來看,一般要求有護士資格證或pcr證書(臨牀基因擴增檢驗技術人員上崗證),但醫學相關專業的人員也可以放寬證件要求,比如上述80歲老人感染陽性的採樣人員便是護理專業在讀學生。

羣裏也有人發佈辦證信息:採樣證、護士證等,可加急,兩天出證,永久可查,“輕鬆日收入過2千”。

(編者注:在6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就核酸檢測採樣人員資質問題,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表示,核酸採樣過程規範管理非常重要,核酸採樣人員首先應該具備衛生相關專業技術資格;其次,要經過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培訓,合格後才能夠從事核酸採樣工作。

依據國家衛健委於3月18日印發的《區域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組織實施指南(第三版)》,“區域”有關部門要落實採樣力量,“採樣醫務人員應熟練掌握鼻咽和口咽拭子的採集方法,並進行嚴格的個人防護和感染控制培訓”。此處的“區域”包含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但該實施指南並未明確採樣人員需具備何種資質等。)

在一線,由於基層人力不足,街道和社區一般在招投標環節,對核酸和採樣公司資質進行審覈,但不會具體到對每個採樣人員的資質、操作流程進行覈查規範。

社區裏有很多老人和孩子,部分是有併發症、尚未接種疫苗的老人,這些是我們基層工作人員重點關注的對象。

所幸,最近一週,一些規定逐步調整,例如有條件居家的年輕人或是有基礎疾病的老年人,出現陽性後可申請居家。

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儘快調查出行程,梳理出風險點位,儘快切斷下一步感染途徑,讓儘可能少的人感染,盡最大努力減少因疫情防控給羣衆帶來的不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