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股東頻繁減持套現,藥明康德被戲謔爲“股東的提款機”

《中國科技投資》趙林 楊春霞

11月25日晚間,藥明康德披露股東減持計劃,實際控制人控制的股東及與實際控制人簽署一致行動協議的股東擬在未來半年內減持的股份數量不超過6500萬股。

藥明康德在公告中稱,減持系大股東個人資金需求,但是投資者對此頗爲質疑,因爲今年6月份,藥明康德就已經披露過一次類似的減持計劃,不少投資者質疑實際控制人及大股東頻繁減持是否傳達了一些不好的信號。

公開資料顯示,藥明康德主要從事醫藥研發生產外包(CRO/CDMO),爲製藥企業藥物研發賦能,滿足後者藥物發現、開發到生產等需求,2018年5月登陸A股市場。

自上市以來,藥明康德業績呈加速增長之勢,2020年和2021年淨利潤以超50%的增速在增長,至2022年前三季度營收和淨利潤也同比增長71.87%、107.55%,可謂是風光無兩。但不能忽視的是,藥明康德業績高增長背後一直也伴隨着“存貸雙高”現象。

股東提款機?

公告披露,因自身資金需求,公司實際控制人控制的股東及與實際控制人簽署一致行動協議的股東,計劃根據市場情況通過集中競價和或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A股股份,在今年12月19日至明年5月31日期間減持股份數量合計不超過6500萬股。

公告中提及的實際控制人指的是李革、趙寧、張朝暉、劉曉鍾,四人均爲藥明康德創始人。目前,李革爲公司董事長兼CEO,趙寧爲公司高級副總裁兼董事,張朝暉爲公司中國區首席運營官兼執行總裁,而劉曉鍾曾任執行董事兼副總裁,並於2020年退任。

實際上,早在今年6月,藥明康德也披露了一次類似的減持計劃。6月10日,藥明康德披露,公司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方擬在未來三個月內減持不超過8868.03萬股份,即不超過當時總股本的3%。而根據減持結果公告,截至9月30日,上述股東已累計減持2320.88萬股,平均成交價格爲人民幣95.02元/股,已套現約22.05億元。

而拉長時間線來看,自2019年開始,藥明康德的股東減持動作就頻繁不斷。2019年4月30日,當時上市還不足一年的藥明康德公告表示,Glorious Moonlight Limited、ABG-WX Holding (HK) Limited、上海金藥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名股東擬合計減持不超11.93%公司股份(近1.40億股)。

緊接着3個月後,藥明康德再度公告稱,Glorious Moonlight Limited等7名股東,擬減持不超過10.74%的上市公司股份,減持股份1.76億股。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Glorious Moonlight Limited等7名股東從2019年至今已減持套現超196億元。且需要提及的是,股東上海瀛翊投資中心(有限合夥)曾因違規減持收到中國證監會的行政處罰書,並處以2億元罰款。

當然,Glorious Moonlight Limited這幾名股東是IPO前獲得的股票,減持爲了獲利也是無可厚非。

但是2020年和2021年期間,藥明康德高管和董事們頻頻減持着實讓投資者頗爲擔心和疑慮。2020年7月和2021年7月,藥明康德均披露了董事、高管減持股份計劃公告,包括胡正國(副董事長)、楊青(聯席首席執行官)、陳民章、陳曙輝、姚馳(董祕)等。

根據減持股份結果,僅2021年於2021年8月13日至2021年11月10日期間,上述股東合計減持306,790股,套現約4465.98萬元。

藥明康德也因此被戲謔爲“股東的提款機”,包括投資者在內的業內人士擔心實控人大股東及高管減持是不是反映出藥明康德的業績和估值邏輯已悄然生變?記者就此致函藥明康德方面,截至發稿,對方未予以回應。

受高管、大股東減持等消息影響,2021年8月至今,藥明康德的股價從高位150元/股一路下跌,至2022年12月1日當天報收80元/股,市值已蒸發超2000億元。

業績增長背後“存貸雙高”

有意思的是,在大股東頻繁減持背後,藥明康德的業績卻一直呈加速增長之勢,與一路下跌的股價相背離。

以今年前三季度爲例。三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藥明康德實現營業收入283.95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爲74.47億元,均超過去年全年,同比分別增長71.87%、107.55%。

拉長時間線來看也是如此。2019年-2021年,藥明康德實現營業收入爲128.72億元、165.35億元、229.02億元,同比增長33.89%、28.46%、38.50%,同期淨利潤分別爲19.11億元、29.86億元、51.36億元,2020年和2021年淨利潤均保持着超50%的增速。

且據多家媒體報道,董事長李革曾公開表示對公司的未來充滿信心,並將此前公告的2022年全年收入增長目標由68%-72%調整至70%-72%。

不過,需要提及的是,在高增長的業績背後,藥明康德一直伴隨着“存貸雙高”的現象。何爲“存貸雙高”?簡單理解就是企業賬面上有着大量的資金,但是另一方面又願意承擔較高的利息負擔而大規模舉債。

財報顯示,2020年和2021年以及2022年上半年、2022年前三季度,藥明康德的貨幣資金分別爲102.37億元、82.39億元、70.95億元、92.14億元,同期短期借款爲12.30億元、22.61億元、28.71億元、31.73億元。

以2022年上半年爲例詳細展開。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近71億元貨幣資金絕大部分是短期銀行存款,同時,藥明康德還有5400萬元交易性金融資產和衍生金融資,主要是結構性存款和理財產品;另外還有5.45億元的一年內到期流動資產,具體爲即將到期的銀行大額存單,且16.66億元的其他非流動資產中,有約16億元的是3年期銀行大額存單——如果將以上各項相加,藥明康德賬上的準現金儲備大約爲93.6億元。

而截至2022年6月30日,藥明康德的短期借款達28.71億元。也就是說,藥明康德一邊大規模往銀行存錢,一邊又從銀行大規模借錢。

爲何會出現此類現象?“存貸雙高”是否符合藥明康德所在行業特點?記者致函藥明康德,截至發稿,對方未予以回應。

第三方研究機構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也曾就藥明康德“存貸雙高”現象提出疑問,並稱較難得到合理解釋。當然,況玉清也指出藥明康德業績表現很好,整體盈利質量不錯。

責任編輯:張恆星 SF142

相關文章